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前汉演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三人均给汤沐邑。妇人女子,得了好处,当然大喜过望,交口誉莽。于是内外一致,莫不称莽为第一好人。

莽又求媚太皇太后,无所不至。暗想老年妇人,寂处深宫,定乏兴趣,不若导令出游,使她快意,遂入请太皇太后,四时出巡,存问孤寡。又是一个好题目。太皇太后果然合意,带领皇后及列侯夫人,乘辇巡幸。莽饬有司预备钱帛牛酒,随辇出发,到处查问孤儿寡妇,量为赐给,一班穷民,欢呼万岁。太皇太后已经大悦,再加辇迹所经,都是长安城外的名胜地方,有山可眺,有水可观,还有草木鸟兽,无奇不备,试想这老太后久处宫中,忽得别开生面,一扩眼界,还有甚么不怡情悦色哩!太皇太后有一弄儿,病居外舍,莽且亲往探视,弄儿感激非常,待至病愈,自然入白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尤为得意,觉得莽面面周到。就是古来孝子,想亦不过如斯,何况是一个侄儿,偏能这般孝顺,真好说独一无二了!那知他要夺你的家产!

莽既取悦太皇太后,还想笼络天下士人,特创议设立明堂辟雍灵台,踵行周制。想做周公原应如此。并筑学舍万间,招罗天下俊秀,齐集京师。一面立乐经,增博士员,考校士人优劣。贤能为师,愚陋为徒。各有廪饩,不使向隅。群臣又奏言周公摄政七年,制度乃定,今安汉公辅政四年,营作二旬,大功毕成,应请升宰衡,位置在诸侯王上。太皇太后便即许可。群臣具会议九锡隆礼,为莽崇封。莽心想九锡封典,乃是异数,自从辅政以来,虽得运动四方夷狄,南献白雉犀牛,北亦遣女入侍,只是东西两方,还未入贡,应该再广招徕。招徕二字用得妙。乃复派遣心腹,多持金帛,贿通东夷西羌,东献方物,西献鲜水海即青海。允谷盐池等地,莽特增置西海郡,派吏往治。一片荒陬,毫无生产,乃更令罪犯徙居,迫令恳牧。每年充发,多约数万,少约数千,罪犯不足,继以边民,百姓始渐有怨言了。

越年孔光病死,代以马宫,宫比孔光还要谄谀,促成九锡礼仪。且阴嘱吏民,陆续上书,请加赏安汉公。一时书奏杂陈,仅阅旬月,上书人数,总计共得四十八万七千余名,究竟是虚是实,后亦无从确查,大约是见字计数罢了。近来选举敝习,就是从此处学来。太皇太后,见得朝野上下,恭维王莽,遂决行九锡封典。九锡是一锡衣服,二锡车马,三锡弓矢,四锡斧钺,五锡秬鬯,六锡命圭,七锡朱户,八锡纳陛,九锡虎贲。这是古今特别厚赏,由太皇太后御殿亲行。莽上殿拜受,却不推辞,太皇太后更将楚王旧邸,赐给王莽。莽即令修筑,整刷一新,复改造祖庙,统用朱户纳陛,仿佛宫殿规模。会因采风使陈崇王恽等八人,还朝复命,这八人系王莽所遣,叫他观风问俗。他却窥透王莽本意,出去游览一周,管甚么风俗醇浇,徒诌成了几句歌功谣,颂德诗,就来复报,莽都说他有功,尽封列侯。好运气。

当时郡国傅相,四方守令,均由采风使与他叙谈,嘱使上陈符瑞。大众统皆应命,独广平相班稚,不肯遵行。琅琊太守公孙闳,反奏报灾荒,大司空甄丰,便劾闳捏造不祥。稚搁置嘉应,俱罪坐不道,应该捕诛。无理之至。当下由王莽批准,命将两人逮京。还是太皇太后有些慈心,与莽谈及,稚系班婕妤弟,为贤妃家属,宜加哀矜,莽乃将稚放归。闳下狱论死。莽又奏上市无二价,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古制,颁示天下。有人违法,应处象刑。看官听说!这象刑二字,出自《尚书》,凡刑人俱按律更衣,游行市曹,作为众戒。但也须由王道化成,方足使人无犯,那里靠着一道文告,就得见效?可笑王莽贼头贼脑,竟欲踵行古制,粉饰太平,天下甚大,岂真尽为莽所欺吗?况莽所行诸事,多是自相矛盾,忽而行仁,忽而逞威。从前吕宽事起,杀子及弟,并害叔父,此外无辜连坐,又有多人,一腔残忍,已见端倪。

至元始五年夏季,又欲发掘丁傅两后坟墓,太皇太后不肯听从。莽却忿然力争道:“傅氏丁氏,曾怀着皇太太后帝太后玺绶,今已明旨加贬,若不将玺绶取毁,如何行法?且傅氏更宜徙葬定陶,方足正名。”太皇太后只好应诺,但不准易棺,并须备椁作冢,祭用太牢。莽默然退出,即命有司督同工役,分掘二后坟茔。傅太后曾合葬渭陵,即元帝陵,见前。筑土甚高,工役开掘进去,费了无数气力。突闻一声响亮,土石崩颓,压毙了数百人,余众悉数逃回。丁姬合葬共皇园,甫经掘通椁门,忽有火光射出,烟焰高至四五丈。工役都吓得倒躲,经监工官饬令救火,方用水乱浇。等到火灭烟消,仔细看视,椁中器物,已尽被毁过,只有棺木不动。两处都逢怪象,并报王莽,莽尚不知悔,反奏称共王母前尝骄僭,触怒皇天,故致坍陷。丁姬葬亦逾制,火焚椁中。且两处棺木,并称梓宫,衣用珠玉,更非藩妾所宜,臣前拟只取玺绶,尚属非是,应改易棺木,并将丁姬改葬媵妾墓旁,方为顺天合理云云。太皇太后信为真言,居然许可,于是两棺俱发。傅氏椁中,臭达数里。其生也荣,其死也臭。吏役不得已塞鼻检视,取出玺绶珠宝,把尸骨另易他棺,草草葬讫。丁姬处也是照办。可怪的是丁姬棺上,突来燕子数千,口中统衔泥投棺,惹得工役亦为感动,力为建筑,固土厚封。独莽恐众人私议,令就二后墓上,遍种荆棘,作为瘅恶的榜样,垂戒后人。要说人恶,愈见己恶。

太师马宫,前曾与议傅太后尊谥,此时见莽追翻前案,心下不安,因上书自劾,愿乞骸骨。莽本因宫事事阿顺,无心追究,偏他胆小如鼷,自来请罪,一时无法挽留,不得已请太皇太后下诏,免太师官,以侯爵归第。这种事情,平帝全然不得参议。但平帝年已十四,知识渐开,闻得莽掘迁二后坟墓,也觉不平,并因莽杀尽舅家,单剩生母卫后一人,还不许相见,如此刻毒,实属容忍不住,所以与莽见面,常露愠色,背地里且有怨言。宫中侍役,多是王莽耳目,当然有人报知。王莽一想,皇帝小小年纪,竟要怨我,将来长成,还当了得!况汉室江山,已在掌握,所碍唯一女儿,他时亦好改嫁。我不如先发制人,较为得计!主见已定,也不商诸他人,待到是年腊日,进献椒酒,暗中置毒。汉以大寒后戌日为腊,并非除夕。平帝何从知晓,见酒便喝,一杯下肚,夜间便即发作,自呼腹痛,辗转呻吟。翌日由宫中传出,平帝得病甚剧,医治乏效。莽暗暗心喜,又恐被人瞧破,假意入宫问疾,装作愁眉泪眼一般。及至退出,复令词臣制成一篇祝文,情愿以身代帝,立赴泰畤祷告。再将祝文藏置金縢,故意嘱语群臣,不得多言。群臣以为金縢藏策,是周公故事,周公为了武王有病,愿甘代死,今安汉公也是如此,真是周公重生。那知平帝一条性命,已被贼莽断送,腹痛数日,竟致告崩。名目上是在位五年,活得一十四岁。

莽入临帝丧,伪作悲号,一面令殓用元服,尊谥为孝平皇帝,奉葬康陵,命官吏丧服三年。太皇太后因平帝无嗣,特召群臣会议立储。时元帝支裔已绝,只有宣帝曾孙五人为王,淮阳王縯,中山王成都,楚王纡,信都王景,东平王开明。及列侯四十八人。群臣拟就五王列侯中,推立一人,独王莽厉声道:“五王列侯,统系大行皇帝兄弟,不能相继为后,应就宣帝玄孙中选立。”群臣闻言,都不敢出声。莽利在立幼,故有此说。惟宣帝玄孙二十三人,莽独寻出一个最幼的玄孙,名叫作婴,父为广戚侯显,乃是楚王嚣曾孙,年仅二岁。托言卜相俱吉,应立为嗣。群臣怎敢抗议?全体赞成。先是泉陵侯刘庆上言,谓宜令安汉公摄政,如周公相成王故事,议尚未行。此时又由前辉光谢嚣奏称,武功县长孟通,浚井得白石,上有丹书,文云:“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前辉光就是长安,莽曾改定官名。及十二州郡县界画,分长安为前辉光后承烈二郡。谢嚣由莽荐举,又在都中,因即揣摩迎合,捏造符命。莽亟令王舜转白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作色道:“这是欺人妄语,不宜施行!”晓得迟了!王舜道:“事已至此,无可奈何。”莽亦但欲居摄,镇服天下,余无他意。只可欺骗妇人。太皇太后不得已下诏道:

盖闻天生众民,不能相治,为之立君以统理之。君年幼稚,必有寄托而居摄焉,然后能奉天施而成地化。朕以孝平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