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阿氏谋夫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福履鞋,后面跟随官人,进了女监。慧甫把德氏上下打量一番,不由得紧皱眉头,暗中纳闷。看那德氏面貌,很是严肃,断不是不讲家教的举止。慧甫看了一回,催促谢真卿赶紧回去,说狱中情形,我己得着大概,等过了三五日,普云过部后,我们再来查看。当下与那男女牢头告别,分头而去,慧甫把部中情形,告知砺寰,问他有什么法子,可以调查真象。砺寰道:“先生不必着急,兄弟自有妙法。”慧甫道:“既有妙法,你我分头调查,如有所得,即行商议。”两人计议已定,又约会黄增元等,调查文光的亲友,和阿氏的家事。又听说阿氏胞兄,名叫常禄,现在外城警厅充当巡瞥,慧甫要委婉托人,交结常禄的同事,好探听阿氏为人,究竟品行若何?

不想光阴似箭,时序如流,转瞬之间,已经岭上梅开,小阳将近。刑部的消息,自把普云送部,一连着拷问数堂,没有承认的口供。验其血迹,确是疗疮脉血。虽在嫌疑之内,若指为原凶,又没有真实凭证,只不过报纸宣传,因为普云为人不甚务正,又常在文光家内,难免与盖九城有拉拢。不想拷问多次,依然无供。尚书葛宝华、左侍郎绍昌、左侍郎张仁黻,全都非常着急,诚恐一司承审,所见不公,又更调几回司口,改派几回问官。凡部中有名的司官,没有一个没审过。会审多次,都说普云、范氏不像正凶,禀明堂官,请予释放。堂官也无话可说,只得将普云、阿德氏先行释放,好改派问官,严讯阿氏。随将合署员司聚在一处,大家讨论此事,毕竟有什么方法,可以得着实供。众司员面面相视,毫无办法。葛公道:“此案若不得真象,如何定案?现在舆论是这样攻击,若不见水落石出,本部的名誉,自此扫地。昨日叫起儿,上头曾问此事,我当时无话可答,只好支吾搪塞,口奏了一回。至散门的时候,我同绍仁亭很是着急。仁亭要亲自提审,但能有个要领,虽一时不能定案,也好变个方法,具奏请旨啊。不然。因循日久,言官再一参奏,我们就没颜面了。”绍侍郎道:“前日在景运门地但,曾与那中堂景大人相见,谈及此事,据提署左翼报告,俱说春英之死,确是阿氏所害;但不知帮凶的为谁?诸公对于此案,皆已审讯多次,若果是阿氏所害,我们居心无愧,即可按律定拟,免得延缓日期。”问官宫道仁道:“大人如此高见,司员也不敢不说,本司提审阿氏,因见她举止言容,皆极庄静,颇不似杀人凶犯,未敢用刑。后因她没有口供,不说是情甘抵命,便说心迷误杀。后见其手上指甲,有似用刀折伤的痕迹,当即以严刑拷问,据阿氏供说,一阵心迷,不知如何折落。司员听此口供,分明是支吾之语,遂设法诱供,并令女牢头梁张氏,暗探其言谈举动之间,有什么破绽没有。不想直至改调别司,仍无口供。据司员想着,阿氏在家中受气,意欲自行抹脖。春英猛然惊醒。阿氏于惊慌失措之际,误将春英砍伤,似亦在情理之中。”又一司员道:“本司亦审过多次,但揣情度理,所见与山西司稍有不同。日前与提署行文,将院邻德修等传案质问,该以春阿氏平日是否正经?据称,未闻有不正名誉。诘以文范氏品行若何?皆云不知。如此看来,则是否为阿氏所杀,尚在两可。”葛尚书听到此处,随令各司员将屡次所讯供词一一调出,细与张、绍两侍,翻覆查阅。又一司员回道:“阿氏在本司所供,皆与他司不同。原供说,屡受春英辱骂,继又说素受夫妹欺负,后又说素受婆母斥责。且杀死春英一节内发迷,提刀向春英脖上,尽力一抹。继又说,是日在家,提刀坐在床沿上,本欲自尽,不料春英挣起,揪住该氏手腕,以致一时情急,刀口误伤春英咽喉。其前后供词,屡经变易,殊难深信。当用严刑拷问,而阿氏一味支吾,迭次用刑,仍坚称委无他故。按其情节,原凶是春阿氏无疑。惟据文光、德氏、瑞氏、托氏并邻德珍等供称,阿氏过门后,夫妇向无不和,阿氏亦没有丑名。据此看来,必系别有缘因。或为家中细故,偶与婆母小姑稍有不睦,一时思想不开,遂至情急寻死,抑或儿女缠绵,欲与丈夫同尽。或春英见其欲死,向前夺刀,以致误伤而死,这亦在情理之内,疑似之间的事。”又一司官道:“诸公所见,皆极近理。阿氏由本司承审。屡次所供,皆与各司略同。惟最后供说,丈夫已死,不愿再生。请早赐一死,以了残生。其言惨痛,颇难形容其状,似有别项缘由,隐忍不能言的意思。后诘其奸夫为谁?彼则坚称愿死,别无可供。据此看来,则阿氏心目中,必有别项隐情,断非一时所能猜测的了。”

一语未了,把旁坐一位司官,名叫志诚的怒恼,冷知两声道:“今有堂宪在此,愿我同寅诸公年间,研读哲学和科学著作时(主要是黑格尔的著作)所作,要以官常为市,莫被奸人所误才是。”说的那一司员,脸上发红。因为志诚以冷言激刺,仿佛指摘旁人,受过文光运动似的,因冷笑道:“我辈以法人资格,谁肯循私呢?”说着,你言我语,纷纷争议。幸有郎中善全、员外郎崇芳等婉为解说,为着公事,我们不要争意见,大家方才住口,绍公把供词阅毕,听了各司所见,各持一说,当即相任善全把各项卷宗,调查清楚,按该氏自认误杀属实的情形,移送大理院,详细推鞠。一面与葛尚书商议,再与提督衙门巡警厅,并各处探访局所行文,烦请侦察名家,悉心采访,如得有确实凭证,即行咨送大理院,以备参酌,葛公亦深以为然。张侍郎道:“古来疑狱,有监候待质之法,现在之现行例,强盗无自认口供,贼迹未明,盗伙又决无证明者,得引监候处决。则服制人命案件,其人已认死罪,虽未便遽行定诚,似可援监候处次之例,仿照办理,葛公等亦深以为然。随令司员等先与侦察机关缮具公文,令其妥派侦探,细心采访。并令官道仁等查检旧时例案,有与此案相同者,好援例比拟,具奏请旨。嘱咐已毕,随即传唤搭轿,各自回宅,暂且不表。

单说那名家侦探,因为阿氏一案,皆极注意。其中有一位精细的侦察家,姓张名瑞珊,名号同一,常往来于京津一带,性情慷慨,极喜交游,能操五省方言,人人都称他福尔摩斯。是时在天津探访局,为高等侦探。因见刑部堂官,有约请各处侦探,帮同调查的公函,遂动了争名之念。暗想北京城中,是藏龙卧虎,人文荟萃的地方,怎么阿氏一案,就无人解决呢?随即携了银钱,不今众同事知其踪迹,暗赴老龙头车站,买了火车票,当日就乘车来京,住在煤市街万隆店,亦不暇拜望戚友,先往各茶楼,博采舆论。有的说文光家里,在刑部托了情,己将春阿氏问成死罪,不久即送大理院,请旨定案了。有的说文范氏手眼通天,未嫁文光以前,常与王公阔老交接来往,此次承审官员,皆与文范氏原的夙好,所以连奸夫普云,皆各逍遥法外,无人敢惹。大家纷纷议论,所说不一。瑞珊也一一听明,记在心里。忽见眼前桌上,坐着个年少书生,衣服打扮,皆极华丽。对面有一老叟,童颜鹤发,戴着墨晶眼镜,手拿旱旱烟袋,口中吁着烟气,与那少年闲谈。少年道:“中国事没有真是非。若望真实里说,反难见信。近如春阿氏一案,明明是谋杀亲夫,偏说是受人陷害,竟闹得刑部堂官,都不敢定案了。”那一老者叹道:“人世间事,由来如此。若非报纸上这样辩护,早已就定案了。我前次承审此案,阿氏跪在堂上,我仔细一看,不必她自己供认,那脸上颜色,己然是承认了。后来到别司拷问,她只说情愿抵命,请早判死。只此一语,即可见害人是实了。虽不是阿氏下手,亦必是爱情圆满,不可思议的情人了。”说着,声音渐低,唧唧哦哦的,听不真切了。

瑞珊把茶资付过,得了这议论,心已打定主意,先往六条胡同,拜见乌珍,把翼里口供、尸场情形,一一问明,婉转各界戚友,变尽侦探方法,先与文光交结,并探听阿氏的家事。又赴外城警厅,面见阿氏的胞兄。自从丁未年冬月到京,费了若干手续,方知春阿氏乳名三蝶儿,自幼聪明过人,父母都爱如掌珠。自从阿洪阿去世,只剩母亲德氏,带着她长兄常禄,少弟常斌,娘儿四个度日。德氏为人,本是拘谨朴厚,顽固老诚的一派人,言容郑重,举止凛然。在家教训子女,决不少假辞色。其对于亲戚故旧,也是冷气凌人,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