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灵魂的归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港人至今仍呼薯仔为荷兰薯,就说明了它的最初来源。北方人呼薯仔为土豆儿,它们在东北和蒙古一带接壤的地方繁殖得最早也最多。这就说明了为何辽远的西北能有薯仔运来供应香港的原故。那里的居民像欧洲人一样,也以薯仔为日常主要的副食,正如长城以南的人吃麦,黄河以南的人吃米差不多。北方人不像上海人那样称薯仔为洋山芋,而称它们为土豆儿,就因为久已吃惯了这东西。

番薯据说是由葡萄牙人在明末才传入中国的,但中国人对于它的爱好,比对薯仔更甚。我想这原因,可能是由于它们从田里掘起来就可以往嘴里送,成为贫民的恩物,是杂粮之中最普遍的一种,并且是荒年惟一的救星。

番薯在华中一带最多繁殖,比在华南和华北都更为普遍。香港人还在它的名字上保留一个“番”字,但北方人就干脆称它们为薯,白皮的为白薯,红皮的为红薯,上海人称它们为山芋,以别于不能生吃的洋山芋。

番薯在长江一带最被重视,这一带出产的都是红薯。旧时江北的穷人,如果年荒没有“饭”吃,只好四出逃荒。若是年成好有“饭”吃,所谓吃“饭”,事实上也只是长年吃红薯。若是红薯汤里能放一把米,那就等于香港人吃腊味饭或是堡鸡饭了。长江上游的人对于番薯的称呼更古怪,如江西和湖北人就称番薯为苕,他们骂人为“萝卜苕”,就等于香港人的“傻瓜”。

香港所卖的番薯,有红心番薯和白皮番薯之分。另外还有一种槟榔番薯,煮熟后是紫色的,广东人喜欢煲番薯糖水,很少将番薯生吃的。事实上,香港的番薯根本不宜生吃,不像上海的红心山芋那样,削了皮就成了很好的水果。香港人更不吃“烘山芋”,想来是怕“热气”。但是在北京,“烤白薯”,是冬天街头有名小吃之一。价廉物美,可以果腹,可以握在手里取暖,是一举两得的好东西

 谈外江鳄鱼

我国所出产的动物,为外国动物园所特别需求的,除了有名的熊猫以外,还有一种鳄鱼。这种鳄鱼所指的是我国特产的另一种鳄鱼,并非南洋印度和非洲出产的普通鳄鱼,也不是从前韩文公在潮州所驱逐的那种鳄鱼,更不是本地中环“鳄鱼潭”所见的两脚“鳄鱼”,而是出产在我国扬子江下游盆地和附近湖沼中的另一种鳄鱼。它在爬虫分类上有一个专用的学名,称为“扬子鳄鱼”,因为这是除了扬子江以外,世界各处都没有的。用本地人的口吻来说,这是道地的“外江鳄鱼”。

扬子鳄鱼比我们在电影上惯见的那些非洲产的大鳄鱼为小,一般的只有三四尺长,但有时也可以长至七尺(非洲和印度南洋的鳄鱼长十二尺至十五尺)。它们喜欢栖息在浅水和沼泽地带,因此在扬子江下游两岸,安徽和江苏两省沿江各处的港湾洲渚和湖沼之间很多。它们的集中栖息地点是芜湖和南京之间的采石矶太平洲一带。太平湖边上也是很多,因此浙江境内有时也会发现扬子鳄鱼,若是遇到长江水涨,鳄鱼的巢穴被冲毁了,它们便顺水流散各处,那时就是苏州河和黄浦江里也有鳄鱼了。因此,过去曾有人在上海马路边上也捉到鳄鱼,这就是乘了潮水从沟里爬上来的。

扬子鳄鱼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它们是目前在温带大陆上残存着的惟一种类,与它相似的是远在北美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出产的一种,生物学家说它们可能是同宗。因为远在二百万年以前,亚洲和美洲是有陆地衔接的,那时这种鳄鱼很多,而且分布区域极广,从亚洲、美洲以至欧洲都有,甚至当时的英伦三岛那一带也有鳄鱼,但是后来地壳和气候发生变化,各处的鳄鱼都灭绝或迁移到更炎热的地带去了。只有扬子鳄鱼差不多仍存留在原来的地带,继续繁殖生存至今日。因此,目前除了在扬子江下游以外,世界各处都没有这种鳄鱼,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之一,所以非常有名。

鳄鱼有从水里爬上岸集体迁移到另一处的习惯。从前人不知道,这就是构成韩愈为什么能在潮州用一篇文章驱逐鳄鱼那传说的原因

 红嘴绿鹦哥

香港山上有野生的小鹦哥,红嘴绿身,尾上开叉,乃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最典型的红嘴绿鹦哥。

鹦哥本来有多种,有纯白、红胸、黄胸。或者红黄兼备五色的,更有一种头上有一簇冠毛,俗称凤头。它们都形体较大。一般都称较大的为鹦鹉,而将这种较小的红嘴绿身者称为鹦哥。

鹦鹉是热带的鸟类,以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一带所产的最美丽,也最多。它们是人类最爱畜的笼鸟之一。这不仅因为毛色美丽,而且更因为它们的舌头和气管的构造,与一般鸟类不同,能够学人说话,因此更成为人类的恩物。九龙有一家规模稍大的鸟雀店,就经常有这样美丽的鹦鹉出售。鹦鹉成为中国封建帝王宫廷和富豪家庭的玩物,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汉朝的诗人已经用它们为歌咏的题材了。在西洋历史上,罗马时代的贵族阶级不仅饲养鹦鹉作玩物,而且将它们当作席上珍品。有时又将鹦鹉纵入兽笼中,看狮子老虎跳跃攫取鹦鹉取乐。

香港可以见到鹦哥的地点,是从跑马地峡道上面为起点,向西直到香港仔一带的山上。在香港岛北面见到的机会比南面更多。鹦哥是喜欢成群结队飞的,时常十余只或二十余只在一起,所以不遇见它则已,一见到了总是一大群,这与香港另一种美丽的野鸟——蓝鹊的习惯差不多。

鹦哥很喜欢红棉树。红棉开花的时候,它们时常在树顶上啄取红棉的花瓣取乐。花园道对面玛琍兵房的半山上,林木密茂,又多红棉树,因此在红棉开花的春天,时常有机会可以见到它们。有人说香港的鹦哥就在这一带产卵哺雏。因为鹦哥是以树洞为巢的,不易被人见到,所以无从证实。

鹦哥又喜欢吃榕树的果实。九龙弥敦道一带的大榕树很多,鹦哥时常结队飞过海去旅行,然后又飞回来。不知怎样,它们的栖息范围总是以香港岛为限,因此在新界从不会见到鹦哥,就是鸟类最多的林村谷也没有

 猪屎渣

猪屎渣,又名猪屎雀,是一种青黑色的白胸小鸟,尾巴很长,喜欢在垃圾堆、荒地、山沟水边,以及人家园地里觅食。行路时尾巴向上一翘一翘的。它们不很怕人,见人来了唧的一声飞走,人走开了又飞回原地。这是香港最常见的一种小鸟,并且,既名为猪屎渣,顾名思义,可知也是最被人瞧不起的一种小鸟。从前广东人最喜欢斗鸟,西关少爷和有闲阶级喜畜画眉百灵或是鹤鹑,没有钱的人只好养一只猪屎渣过过瘾。

其实,讲斗劲或是唱工,猪屎渣决不输过百灵画眉,并且它们还有一种长处,就是养起来容易养,一只鸟可以活到五六年,在鸟雀店里的价钱很便宜,不似画眉百灵那么矜贵难养。至于鹤鸦,好的善斗的鹤鹤更是以黄金论价的。从前的广州西关少爷可以为了一只鹤鹑同人家打官司,请扭计师爷,弄得倾家荡产。

香港的猪屎渣不会在树上结巢做窝,它们往往在树洞、石壁的裂缝,或是砖墙的破洞里安身,每年产卵两次,所以一年有两案小鸟。每一窠总是五只。

养猪屎渣的人,认为一定要从小养大,这才易驯,也好唱好斗。因此小鸟孵出了至多半月以后,就给捕鸟的人捉去了。小猪屎渣养一个月以后,内行的捕鸟人就能分辨它们的雌雄,只有雄猪屎渣会唱会斗,雌的根本不值钱,它们就往往被放走了。这种情形恰恰与画眉相反,因为画眉一定要大了以后捉回来才会唱。

猪屎渣的产卵期约每年的三四月,这时的雄猪屎渣最好斗,也叫得最起劲,两只雄鸟为了争夺一只雌鸟,时常互相追逐几小时不休。养猪屎渣的人,也就在这时使它们相争。他们先将两只鸟笼面对面排在一起,抽开了笼门。两只雄猪屎渣见了面,先是大家斗唱,唱时撒开尾巴,并且抖着翅膀。唱完之后,若是有一只从开着的笼门走进另一只笼内,决斗便开始了。它们不是用嘴啄而是用脚爪相扑的,一面扑着一面还叫个不休。等到一方感到气力不支绕笼逃走时,胜负便算决定了。斗雀是要下注赌钱的,往往输赢很大,而且容易滋事。因此在香港是被禁止的。

香港的上亚厘毕道、半山的宝云道,以及植物公园,每天清晨以及下午,都有养鸟者携了鸟笼挂在树枝上听它们练唱,这其中就随时可以见到有猪屎渣

 比目——挞沙·龙脷

挞沙鱼有一个很香艳的别名:“比目”。《尔雅·释地》说:

东方有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