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冰心作品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示:“给儿童指示正确的道路,启发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走向光明灿烂的境地。”我祝愿

《儿童时代》在已有的优异成绩上,更加满怀热情地拉起新中国两亿儿童的手,引导他们和

“八十年代”同步地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意外的收获

《掺望》杂志(海外版)让记者张慧贤同志来,要我向海外同胞介绍去年北京市妇女联

合会等四个单位,联合主办小学生作文比赛的情况,并带来几份小学生的作文。这个任务来

得很突然,我刚从医院归来,身心交瘁,很难执笔,但是看了几篇得奖的小学生作文以后,

我感到还有些话可以向海外同胞报告一下。

这征文的缘起是这样的:去年上半年,由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教育局、北京市家庭研究

会和《北京晚报》,联合主办北京市小学生《我的妈妈》专题作文比赛,不久就收到应征的

小学生作文十五万六千份。去年的下半年,又主办了《我的爸爸》征文比赛,在短短一个月

内,又收到应征作文二十三万份!也就是说这三十八万六千篇短文,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八十

年代北京城乡的几十万个年轻的爸爸妈妈的形象和几十万个小学生的观察和判断。

这些征文都请了儿童教育家、儿童文学家和教师们来参加评定。奖品也分等次,有文

具、玩具、糖果等,也不用去细说了。

从记者同志送来的几篇得奖的作文里,我感到有意外的收获。就是我国八十年代的小学

生的观察是锐敏的,判断也很公正。他们对于日夕相处的爸爸妈妈,或家庭中其他成员的优

点和缺点,都看得很清楚,描写得也很深刻细腻,比如方晨小同学写的《我的爸爸》,就拿

他的爸爸鼓励他看电视上的动物世界节目,并且观察一切动物的习性和生长,跟他的姑妈只

抓紧她的女儿要考上重点中学,不让她女儿看电视、去动物园等等做了比较。这里可以看出

他不是一个读死书而不注意到四周动态和信息的孩子。

又比如唐敦皓小同学(他是一位乐师和一位名演员的儿子),本来因为来幼儿园接他的

爸爸被同学称为爷爷而感到“很不是滋味”,而“恼怒”。后来他知道了他的父母是为了忠

于他们的专业,走遍了国内国外,去演唱弹奏,而耽误了婚期,以至于自己是在爸爸五十

岁、妈妈四十岁时才出生。他终于为“这样的爸爸,感到骄傲和自豪”。

小学生荀涛对于他的爸爸是敬重的,说他“什么都好,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兢兢业

业”,“只是烟抽得太凶了。”他描写一位因专心工作而不能戒烟的人,描写得很细,也很

幽默。他最后写“‘吧嗒……嘘……吧嗒’这三部曲,几时才能在我家消失呢?”他对于爸

爸的抽烟习惯是无可奈何了!

小学生威威,对于她的继母本来是有戒心的。后来经过了生活中的实践,她觉得她的新

妈妈是和她的亲妈妈一样疼爱体贴她。她最后写“九泉之下的妈妈呀,您放心吧,您安息

吧,因为我有了一位好妈妈。”

小学生张丽华,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因为她妈妈去领劳动报酬时,本应该是两千五百

元,而会计因为算错了,多给了她三百元,她回来算来算去,觉得不对,把多算的三百元又

送了回去,那个会计惭愧地说“大嫂,我一时马虎……幸亏遇到了你这么一个好心人,国家

财产才没有受损失!”张丽华看到周围的人向妈妈投来赞许敬佩的眼光时,她感到有无限的

自豪!

不必再多介绍了,我想《掺望》杂志会附载几篇小同学的作文以供海外同胞们的阅读欣

赏。总之,从一些小学生所反映的他们父母的形象里,可以看出新中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北京城乡出现的可喜变化和家庭生活的新气象,以及小学生们思想和写作的水平,我想

海外同胞一定看了会高兴的。1985年1月28日急就童年的春节

我童年生活中,不光是海边山上孤单寂寞的独往独来,也有热闹得锣鼓喧天的时候,那

便是从前的“新年”,现在叫做“春节”的。

那时我家住在烟台海军学校后面的东南山窝里,附近只有几个村落,进烟台市还要越过

一座东山,算是最冷僻的一角了,但是“过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过年的前几天,最忙的是母亲了。她忙着打点我们过年穿的新衣鞋帽,还有一家大小半

个月吃的肉,因为那里的习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是不宰猪卖肉的。我看见母亲系起围裙、

挽上袖子,往大坛子里装上大块大块的喷香的裹满“红糟”的糟肉,还有用酱油、白糖和各

种香料煮的卤肉,还蒸上好几笼屉的红糖年糕……当母亲做这些事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不只

有我们几个馋孩子,还有在旁边帮忙的厨师傅和余妈。

父亲呢,就为放学的孩子们准备新年的娱乐。在海军学校上学的不但有我的堂哥哥,还

有表哥哥。真是“一表三千里”,什么姑表哥,舅表哥,姨表哥,至少有七八个。父亲从烟

台市上买回一套吹打乐器,锣、鼓、箫、笛、二胡、月琴……弹奏起来,真是热闹得很。只

是我挤不进他们的乐队里去!我只能白天放些父亲给我们买回来的鞭炮,晚上放些烟火。大

的是一筒一筒的放在地上放,火树银花,璀璨得很!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种最小、最简单的

“滴滴金”。那是一条小纸捻,卷着一点火药,可以拿在手里点起来嗤嗤地响,爆出点点火

星。

记得我们初一早起,换上新衣新鞋,先拜祖宗——我们家不供神佛——供桌上只有祖宗

牌位、香、烛和祭品,这一桌酒菜就是我们新年的午餐——然后给父母亲和长辈拜年,我拿

到的红纸包里的压岁钱,大多是一圆锃亮的墨西哥“站人”银元,我都请母亲替我收起。

最有趣的还是从各个农村来耍“花会”的了,演员们都是各个村落里冬闲的农民,节目

大多是“跑旱船”,和“王大娘锔大缸”之类,演女角的都是村里的年轻人,搽着很厚的脂

粉。鼓乐前导,后面就簇拥着许多小孩子。到我家门首,自然就围上一大群人,于是他们就

穿走演唱了起来,有乐器伴奏,歌曲大都滑稽可笑,引得大家笑声不断。耍完了,我们就拿

烟、酒、点心慰劳他们。这个村的花会刚走,那个村的又来了,最先来到的自然是离我们最

近的金钩寨的花会!

我十一岁那年,回到故乡的福建福州,那里过年又热闹多了。我们大家庭里是四房同居

分吃,祖父是和我们这一房在一起吃饭的。从腊月廿三日起,大家就忙着扫房,擦洗门窗和

铜锡器具,准备糟和腌的鸡、鸭、鱼、肉。祖父只忙着写春联,贴在擦得锃亮的大门或旁门

上。他自己在元旦这天早上,还用红纸写一条:“元旦开业,新春大吉……”以下还有什么

吉利话,我就不认得也不记得了。

新年里,我们各人从自己的“姥姥家”得到许多好东西。

首先是灶糖、灶饼,那是一盒一盒的糖和点心。据说是祭灶王爷用的,糖和点心都很甜

也很粘,为的是把灶王的嘴糊上,使得他上天不能汇报这家人的坏话!最好的东西,还是灯

笼,福州方言,“灯”和“丁”同音,因此送灯的数目,总比孩子的数目多一些,是添丁的

意思。那时我的弟弟们还小,不会和我抢,多的那一盏总是给我。这些灯:有纸的,有纱

的,还有玻璃的……于是我屋墙上挂的是“走马灯”,上面的人物是“三英战吕布”,手里

提的是两眼会活动的金鱼灯,另一手就拉着一盏脚下有轮子的“白兔灯”。同时我家所在的

南后街,本是个灯市,这一条街上大多是灯铺。我家门口的“万兴桶石店”,平时除了卖各

种红漆金边的伴嫁用的大小桶子之外,就兼卖各种的灯。那就不是孩子们举着玩的灯笼了,

而是上面画着精细的花鸟人物的大玻璃灯、纱灯、料丝灯、牛角灯等等,元宵之夜,都点了

起来,真是“花市灯如昼”,游人如织,欢笑满街!

元宵过后,一年一度的光采辉煌的日子,就完结了。当大人们让我们把许多玩够了的灯

笼,放在一起烧了之后,说:

“从明天起,好好收收心上学去吧。”我们默默地听着,看着天井里那些灯笼的星星余

烬,恋恋不舍地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寂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