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刘绍棠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面条儿吃进嘴里,才是收成。”“那就快堵上你的嘴吧!”金瓜把岗尖岗尖一大碗游丝面,调拌了浓稠的蘑菇、木耳、青豆、黄瓜、蛋花卤,捧到伏天儿面前。伏天儿接过碗,挑起一著面条儿正要送进口去,忽听门外连阴天喝道:“慢吃!”蓑嫂、金瓜、伏天儿一齐抬头看,只见柴门外拔地起乌云,连阴天带着三个凶眉恶眼的家伙闯进来。歪戴着遮阳帽儿,鼻梁子上架着一副阴森森墨镜的煤窑工头,咋咋唬唬问道:“谁叫叶伏天儿?”“我!”伏天儿挺身而起。“跟我们走!”“到哪儿去?”“你爹弃工逃走,父债子偿。”“我爹逃奔哪儿去了?”亲不过父子,伏天儿急得要哭。“踏破铁靴无觅处,你爹下落不明!”工头向那两个打手一努嘴儿,“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我们这才带你去顶缺打补了。”蓑嫂血涌上脸,抢上一步护住了伏天儿,吵嚷道:“叶三车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你们反而找上门来倒打一耙,咱们找地方说理去。”“我看你是活腻了!”连阴天吹胡子瞪眼,满脸杀气。“叶三车勾搭上混进煤窑的共产党,串连家住京东的窑花子,砸了矿山警察分驻所,夺枪逃回京东打游击。按照自治政府的连坐法,罪当满门抄斩,你这个娘儿们三只鼻孔多出一口气,脖腔子长着几个脑壳?”“叶三车还差两个月才满期!”煤窑工头掏出那张三年的卖身契,“文书上写定,私逃的抓回来,一天罚三日;抓不回来,家人顶替,还得二折一,叶三车的儿子跟我们走,二三得六算一天,赔工一年整。”两个打手扑上前去,就要抢走伏天儿。蓑嫂把伏天儿紧紧搂在怀里,说:“他是个还没长出翅膀的雏儿,怎么能下井去挖煤?我比他的力气大,情愿顶替叶三车,下你们那阴曹地府。”“笑话儿!”两个打手斜眉吊眼,“娘儿们是祸水,下井必有血光之灾,哪个肯要你这个不祥之物?”煤窑工头却摘下阴森森的墨镜,眯着眼睛,头上脚下扫视蓑嫂三遍,才拉着长声问道:“你今年多少岁数了?”蓑嫂像虫子满身爬,答道:“三十九。”“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煤窑工头当不当正不正地套用了一句戏文,“煤窑的千年老例儿,妇道人家不能下井,我给你在井上找个轻活儿,不知你乐意不乐意?”“乐意。”“我们老掌柜的,虎老雄心在,春天死了老伴儿,少东家不许他续弦,打算给他雇个上炕的老妈儿……”“娘,不能去!”金瓜急得喊叫。“娘,去不得!”伏天儿吓得哭了。“那你就跟我们走!”两个打手一人扯起伏天儿一只胳臂,就要架走。“放开他!”蓑嫂脸色灰白,“我……跟你们……去。”“瓜儿不离秧,孩子不离娘呀!”连阴天老虎挂念珠儿,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连警官,将工折价,你得替叶三车还上二十块大洋。”煤窑工头沾手三分肥,二十块大洋里要吃对半的回扣。“把叶三车的卖身契交给我,跟我到河卡子上取钱。”连阴天色迷迷地叮咬了蓑嫂一眼,“你也得给我立下一纸文书。”“你……再多加……几块钱……”蓑嫂哆嗦着嘴唇,“我再……多卖你……几个月。”“娘!”伏天儿扑到蓑嫂怀里,“我替我爹去挖煤,您不能跳虎口。”金瓜跪下来扯住蓑嫂的衣襟儿,哭道:“娘,要卖就卖我吧!”“也好!”连阴天奸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金瓜,你要肯卖,缉私巡警小队副挥金如土,必定给个大价儿,不光还上你干爹的欠款,还能供给伏天儿进城念中学堂。”“我……卖!”金瓜把心一横,自作主张。“呸!”蓑嫂一脚把金瓜踢翻在地,“今晚上我要给你跟伏天儿拜堂成亲。”暮色苍茫,满天火烧云,一阵笛子唢呐声,蓑嫂从外村雇来一顶二人抬的小花轿,吹吹打打走进花街。金瓜和伏天儿的眼睛,哭成四只熟透的桃子,他俩跑出柴门,迎着花轿又哭起来。花轿落了地,一个轿夫打起轿帘,高唱一声:“新人上轿啦!”蓑嫂手拿一块新扯来的二尺红布,蒙在金瓜头上,说:“二位轿倌,花街上的姑娘出门子,没一个坐过花轿,有劳你们抬着轿子行一行街,我的女儿要绕着花街风光风光。”“东家,您没花那么大的轿份儿。再说二人抬的小轿行街像耍猴儿的,也不好看。”两名轿夫中的那个头儿,不成不淡地说,“门口转三遭,院里吹三通,打发了新郎新娘拜完天地,我们水米不扰,撤轿回柜交差。”“委屈了孩子们!”蓑嫂叹了口气,“早知道行街多花钱,还不如文书上多写几个月,反正长短是个卖。”两名轿夫把二人抬的小花轿搭上了肩,在柴门外匆匆拧了三个旋子,笛子喷呐声在昏暗的夜色中显得凄清而幽怨。然后,花轿进门,金瓜下轿;蓑嫂搬来小饭桌,插上三根细茎的线香,点起两支瘦小的红烛,轿夫头儿改扮喜令官,有气无力喊了三句口号,金瓜和伏天儿草草三跪九叩,就算万事大吉了。轿夫和吹鼓手临走讨喜钱,蓑嫂已经身无分文,就把金瓜那二尺红布的盖头送给了他们。他们拿回去撕几条裤带扎腰上,撞上黑煞能避邪,鬼祟不上身。蓑嫂一手牵着金瓜,一手牵着伏天儿,送他俩到窝棚小屋的门口外,强作欢颜,叮咛道:“儿呀,从今以后你们就是夫妻了,两个人要你疼我爱,白头到老,我跟你们的爹也算称心如意了。”伏天儿抓住蓑嫂的手不放,说:“娘,你也进屋去。”蓑嫂凄苦悲哀地摇了摇头,说:“娘孤寡不全,不能冲跑了你们的红运,害得你们一辈子走背字儿。”“娘呀!”金瓜跺脚大哭,“您别到河卡子上去,连阴天那狗贼给您挖的是火坑。”“娘不会给你们丢脸,更不敢对不起你们的爹!”蓑嫂把金瓜和伏天儿推揉进屋,反扣上房门。她无所畏惧地向熊腰走去,腰间暗藏一把刮鱼刀子。……这时,早已月上柳梢头,迷茫的月色中有几个高大的身影,身背着长枪短刀,在沿河的水柳丛中和野麻地里奔走急行。领头的人,大步流星,一马当先,比谁都急如星火。突然,他收住脚步,远望静听。这河滩的仲夏之夜,流荡着温馨柔和的夜风,弥漫着轻纱薄雾的水气,飘散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河边的青蛙咯咯聒噪,林间的布谷咕咕啼鸣,听起来是这么亲切,这么深情。青蛙的聒噪像儿女的嬉闹,布谷的啼声像妻子呼唤远方的亲人,令人心酸,令人激动。他一个箭步,从水柳丛中和野麻地里腾跃而出。月是故乡明,照见窑花子叶三车,已经踏上花街地界。花街从此时来运转。一九八一年三月

鱼菱风景

鱼菱风景一且剪取村北两家的三分春色,以小见大;看鱼菱村这二年吉星高照,时来运转,桃红柳绿中喜眉笑眼的风景人情。早年,北运河上的渔家船户,中途遇上顶头风雨,进退两难,便河边抛锚,老柳拴船,上岸找一道沙岗,搭起窝棚栖身;大家萍水相逢,雨过天晴之后又各奔东西。但是,也有人随遇而安,贪爱这一方白沙绿水,鱼大蟹肥,不愿再四处奔波,就在这道沙岗上落地生根,安身立命了;一家两户,三亲六故,日久天长便形成村落。一百年过去,小小鱼菱村,眼下也不过三五十户人家。鱼菱村远看像一条卧鱼,近看像一只菱角,村北也就好比是鱼头和菱角尖子;书中两家,正坐落在鱼菱村的门面上。东院那一家姓杨,西院那一家姓邵,早年两家只隔一道柳篱,来来往往跳篱笆,并不出门入户,好得像一家人。五七年两家失和,拔掉篱笆当柴烧,两院之间垒起墙;两家人出门见面,路上相遇,头碰头撞个青包,谁也不抬一下眼皮。已经冰冻三尺,六六年更结下深冤;院墙长高,高出院界上那棵祖辈传留的皴皮老枣树,墙头上还嵌满玻璃碴子和枣核钉子,像一面断崖峭壁。而且,两家人出门见面,姓杨的仰起脸,姓邵的低下头,路上机遇,姓邵的赶忙闪身路畔,垂手侍立,姓杨的昂首阔步,大摇大摆而过。但是,八○年一个大喜日,这两家却又扒倒高墙,重归于好;而且,好过早年,不再栽起一道柳篱,东西两院合二而一了。杨邵两家二十几年中的颠颠倒倒,至少可算是北运河两岸农村生活的一幅缩影。两家合二而一,必得人财相当。量财是一杆秤,看人是一把尺;鼠目寸光的量财,就像奥棋篓子见子就吃,眼光远大的看人,就像棋坛国手眼观全局,棋走三步。只见钱而不见人,杨家好像吃了大亏。这两年,杨家老少六口人中有四口,就像直上青云的风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