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孙犁散文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外人断言:无人能够代替他。

另一外人评述:失去他,世界就和有他时不一样了。

共同社题:北京市民静静地克制悲痛的心情,排队购买讣告。

范文正公尺牍

范、司马为宋名相,读其书札,可略窥其相业,然与周比,均沙砾耳。

南政治报谓:周所历时代,为最暴风雨的,变幻无穷的,半个多世纪。

1976年1月11日灯下

无失言,无失行,光明磊落,爱护干部,大公无私,献身革命。威信树于民心,道义及于国外,此周也。

又记

钱牧斋尺牍

余有此三家尺牍,今日装竟。范文正原有全集,在佟楼时,为家人捆而售之废品站,万有文库本新书也。今求之天壤,将不可得。风流云散之易,一砖一瓦之艰,适成人间翻覆之对比耳。

时限记于1976年1月12日上午

画禅室随笔

今晚至邻居看电视:向总理遗体告别。

余多年不看电影,今晚所见,老一代发皆霜白,不胜悲感。邓尚能自持,然恐不能久居政府矣。

1976年1月13日

刘子

余曾于购书高潮时,购此等书数种,盖即所谓百子全书也。佟楼搬家前,以三册赠邻居老周,即时常持老医书,坐于门前小葡萄架下者。又曾拆烂一册,作捆书之垫纸。留此二册,屡欲处理,而时势变化,今日竟得郑重装饰如此,亦非意料之所及耳。

1976年1月17日

儒林外史(影卧闲草堂刻本)

余前有商务排印本,连同一些杂说部,捆送达生。昨达生来闲谈,问及近来出版物,知有此书,遂托其转请小马代购。达生认真,下午即办妥冒寒送来。此亦劫后藏书,洁裁废纸包装之。

弄惯线装旧书,一接此等新品,如砖石在手,不胜其沉重板硬也。如此影印小说,颇不便阅读,然如购新出线装书,又颇不便于生计也。

1976年1月20日时限记

寒夜丛谈

去年此时,一小鸟扑入室内,方思永伴,又受惊一逝不返。余在青岛时,伫立海滨,见海鸥忽下浴于海水,忽上隐于云端,其赴如恋,其决如割。痴心相系,情思为断。小钟滴嗒,永志此缘。

1976年1月21日

小名录

今日天寒,重装此书。十余年前余手订也。初疑书店所为,后见包书纸上投递员小图章为王淑媛,当时余热衷购书,几乎每日有邮件到来,均系此女士手送至台阶上也。订书结线,亦系纵耕手法。十年工夫,余几不能相记矣。王女士已不再现于此零落之庭院,来者是一代新人。

1976年1月21日灯下

稽古录

此种版式书,现代已无人问津。而余进城后,忽兴好古之思,以有用之钱,换无用之古董,且爱护不倦,直至于今。

然今已衰老,目力不佳,此正字大行疏,悦目怡心之品也。

1976年1月22日

阮盦笔记

此不知何等著作,亦不知作者为何等人,胡乱购来,胡乱装之。

1976年1月22日

词科余话

新年刚过,春节又迫,今日求人理发,余之年即已过大半矣。

此亦只看书目,不知内容,函购之一部书也。而此等书,定价竟如此之昂,不明其用途何在。

1976年1月25日灯下

清河书画舫

此书得自早市地摊,归后并曾认真阅览一过。转眼已二十余年。又值年关,包书遣怀,可悲也。

昨日下午包书时,喉痒大咳一声,喷嚏并作,乃口鼻出血。适组内同志来问年,强作笑语,酬之而去。室有厌物,每年都不得安然度过。

今日身体不适,又家务劳累,下午睡中老李来,告以心烦,仍絮絮不去,乃上床卧,以有病避之。

1976年1月27日

李文忠公外部函稿

初一晚为小孩起名,仍为玉旁字。春节无外出,来人较去年少。今晨有花枝招展二人见访,顿为寒舍增辉。

今日内纷稍靖,余得题书。

1976年2月1日灯下

易林

今日检书,忽见此书文字,命运难知,聊作邀盲问卜之用。

1976年2月6日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余不忆当时为何购置此等书,或因鲁迅书账中有此目,然不甚确也。久欲弃之而未果。今又为之包装,则以余之无聊赖,日深一日,四顾茫茫,即西天亦不愿去。困守一室,不啻划地为牢。裁纸装书,亦无异梦中所为。

1976年2月7日

使西日记

因炊事忙,此事遂废。此数日间,亦不得安静,何处可求镇静之术,余不惜刀山火海求之。

1976年2月14日

十国春秋

戒行之方为寡言,戒言之方为少虑。

祸事之发展,应及时堵塞之,且堵且开,必成大患,当深思之,当深戒之。

1976年3月3日灯下老荒记

春秋左传

余每于夤夜醒来,所思甚为明断。然至白昼,则为诸情困扰,犹豫不决,甚至反其正而行之,以致言动时有错误,临险履危,不能自返,甚可叹也。余如能坚持夜间之明,消除白昼之暗,则过失或可稍减欤。

1976年3月4日灯下老荒记

诗品注

地大震,屋未塌,书亦未损,余现亦安,能于灯下修书,可知命立身矣。

1976年9月11日

苕溪渔隐丛话

余之读书,不洁不整不愿读,书有折角,如不展舒,则心中不安亦如卷折。然细想实不必要,徒损时间精神,于读书求学无关也。但古来读书人多爱书,不读书者视之为怪。余见他人读书,极力压迫书籍以求方便,心颇痛之,然在彼人,此种感情实难理解。

旧习本宜改过,但不近书则已,近书则故态复萌,因既在身边,即难不顾而生情,有之为累,生之为痛,乃法则也。

1973年4月11日

久不事此,地震后在外露宿近一月,后虽偶进室中而无灯。今电接通,遂又得于晚间静坐包书,然笔墨早已收起,乃用钢笔题识。此书余另有万有文库本。

余生1976年9月11日

三希堂法帖释文

余附会风雅,购得三希堂四木箱,装潢华贵,盖银行家之遗物。浏览一过,即成长物,且颇滞重,亦不甚爱好,置之而已。近日家事纷扰,且加以地震,平日弄书之习,中止近两月矣。昨晚又有震动,同院嘈杂,余麻痹稽留室内,忽念及此书,愿读书法家所爱之文章诗词,遂从柜中取出,量纸裁装,如地大震,则一切覆埋。幸而平安,则仍为人生一乐也。

1976年9月26日晚余生记

缶庐近墨第一集

向阳大院,两妇女为盖小屋,争地吵闹不休。余今日挂老缶篆联于室,又包装此旧书。余囿居此院,二十有五年。初进院时,房屋庄严,院中清整,小河石山,花木繁盛,后住户日多,不爱公房公物,室内院中,渐呈破败,然尚未大坏。

一九六六年,南市氓童,成群结队,上屋顶,入地下,凡有铜铁可偷走卖钱者,大事掠劫。屋瓦颓破,顶生茂草,院中花树,攀折刨损,一株不留。然假山小河,以其坚固,尚未动也。今年地震两次,兴造临建,遂移山倒海,断笋石为台阶,碎太湖石填地基,顿时河平山削。各式小屋堆砌连结,掩影曲折,几无行人之路。而原有住房,漏雨透风,无人修理。

地虽已不震,而争地盗料,大事扩充,损公肥私,如入魔途,不知其返,向阳大院之委员、主任,表现尤甚。呜呼,名为向阳,其实向阴,此世界之所以永不得安宁欤?

1976年

词科掌录

从书纸看:此书曾掷弃于泥污,又经爱书者精心装潢。二百年间,不知几经浮沉矣,又历寒斋一劫。

近思录

昨日又略检鲁迅日记书账,余之线装旧书,见于帐者十之七八,版本亦近似。新书多账所未有,因先生逝世后,新出现之本甚多也。因此,余愈爱吾书,当善保存,以证渊源有自,追步先贤,按图索骥,以致汗牛充栋也。

新编五代史平话

五一年春购于南市,劫后赠与文会。近因写平话文章,向之讨还。文会甚慷慨,于临建书堆中找出。此书已不知几经浩劫,地震为其最近之遭遇耳。

1976年

鲁迅全集

一九六六年夏秋之交,每个人都会感到:运动一开始,就带有林彪、“四人帮”那股封建法西斯的邪气。

那时,我每天出去参加学习。家人认为:我存有这些书,不是好事。正好小孩舅父在此,就请他把线装书抱到后面屋子里,前屋装新书的橱子,玻璃门都用白纸罩盖。这真是欲盖弥彰,不过两天,我正在外面开会,机关的文革会,就派红卫兵来,把所有的书橱,加上了封条。

我回到家来,内弟以为我平日爱惜这些东西,还特别安慰了我几句。其实,当时我已顾不上这些。因为,国家民族的命运,尚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