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到很高兴,而他本来还应该对此适当地加以考虑的。当他不回家的时候,她也不觉得是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她认为他应该享有男人们通常的乐趣——和人聊聊天,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或与朋友商量商量问题。虽然她很愿意他能这样自得其乐,但她不喜欢自己被冷落。不过,她的处境似乎还过得去。她真正察觉到的,是赫斯渥有些不同了。
他们在七十八街住的第二年的某个时候,嘉莉家对面的那套公寓空了出来,搬进来一个非常漂亮的年轻女人和她的丈夫。嘉莉后来结识了这一对人。这完全是公寓的结构促成的。两套公寓之间有一处是由升降送货机连在一起的。这个实用的电梯把燃料、食品之类的东西从楼底送上来,又把垃圾和废物送下去。电梯由同一层楼的两户人家公用,也就是说,每家都有一扇小门通向它。
倘若住在两套公寓里的人同时应门房的哨声而出,打开电梯小门时,他们就会面对面地站着。一天早晨,当嘉莉去拿报纸时,那个新搬来的人,一个大约23岁的肤色浅黑的漂亮女人,也在那里拿报纸。她穿着睡袍,披着晨衣,头发很乱,但是看上去很可爱、很友善,嘉莉立刻对她有了好感。新搬来的人只是害羞地笑了一笑,但是这就够了。嘉莉觉得自己很想结识她,而对方的心里也产生了同样的想法,她欣赏嘉莉那张天真的脸。
“隔壁搬进来的女人真是个大美人,〃嘉莉在早餐桌上对赫斯渥说。
“他们是什么人?〃赫斯渥问。
“我不知道,〃嘉莉答道。〃门铃上的姓氏是万斯。他们家里有人钢琴弹得很好。我猜一定是她。”“哦,在这个城市里,你永远搞不清邻居是什么样的人,对吧?“赫斯渥说,表达了纽约人对邻居的通常看法。
“想想看,〃嘉莉说,〃我在这幢房子里和另外九户人家一起住了一年多,可是我一个人都不认识。这家人搬到这里已有一个多月了,可是在今天早晨之前,我谁也没见过。”“这样也好,〃赫斯渥说,〃你根本不知道你会认识些什么样的人。他们中的有些人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也这么想,〃嘉莉附和着说。
谈话换了别的话题,嘉莉就没再想这件事了。直到一两天后,她出去上市场的时候,遇见万斯太太从外面进来。后者认出了她,点了点头。嘉莉也报以一笑。这样就有了相识的可能。
要是这一次一点都没认出来,就不会有以后的交往了。
以后的几个星期里,嘉莉再也没有见过万斯太太。但是透过两家前房间之间的薄薄的隔墙,她听到她弹琴,很喜欢她选的那些愉快的曲子及其精彩的演奏。她自己只能弹弹一般的曲子,在她听来,万斯太太演奏的丰富多采的乐曲,已经接近伟大的艺术了。至今她所耳闻目睹的一切——仅仅只是些零碎的印象——表明这家人颇有些高雅,而且生活富裕。因此对今后可能发展的友谊,嘉莉已经作好了准备。
一天,嘉莉家的门铃响了,在厨房里的仆人按动电钮,打开了一楼总出入口的前门。嘉莉等在三楼自己家的门口,看是谁来拜访她。上来的是万斯太太。
“请你原谅,〃她说,〃我刚才出去时忘了带大门的钥匙,所以就想到按你家的门铃。〃这幢楼的别的住户,每逢出门忘了带大门钥匙的时候,大家都这么做。只是谁也不为此而道歉。
“没关系,〃嘉莉说,〃我很高兴你按我家的门铃。我有时也这么做。”“今天天气真好,是吗?〃万斯太太说,停留了一会儿。
这样,又经过几次初步的接触,便正式开始了相互的交往。嘉莉发现年轻的万斯太太是个令人愉快的朋友。
有几次,嘉莉到她家去串门,也在自己家里招待了她。两家的公寓看上去都不错,不过万斯家布置得更加豪华。
“我想请你今天晚上过来,见见我的丈夫,〃她们开始熟悉后不久,万斯太太说。〃他想见见你。你会打牌,对吗?”“会一点儿,〃嘉莉说。
“那好,我们来打打牌。要是你丈夫回家的话,带他一起过来。”“他今晚不回来吃饭,〃嘉莉说。
“那么,等他回来时,我们来叫他。”
嘉莉答应了,那天晚上见到了大腹便便的万斯。他比赫斯渥小几岁。他那看似美满的婚姻,多半是因为他有钱,而不是因为他有副好长相。他第一眼看到嘉莉,就对她产生了好感。
他刻意表现得很和气,教她玩一种新牌,和她谈到纽约及其各种娱乐。万斯太太在钢琴上弹了几首曲子。最后赫斯渥来了。
“我很高兴见到你,〃当嘉莉介绍他时,他对万斯太太说,大大显示了曾经使嘉莉着迷的往日的风度。
“你是不是以为你的太太逃走了?〃万斯先生在介绍时伸出手来说。
“我还以为她可能找到了一个更好的丈夫,〃赫斯渥说。
这时,他把注意力转向了万斯太太,刹那间,嘉莉又看见了有段时间她下意识地感到在赫斯渥的身上不复存在的东西——他所擅长的随机应变和阿谀奉承。她还发现自己穿得不够体面,比起万斯太太来差得太远。这些已不再是模糊的想法。她看清了自己的处境。她觉得生活越来越乏味,而且为此感到忧愁。昔日那种助人向前,激人向上的忧郁感又回来了。
那个充满向往的嘉莉在悄悄地提醒她,该考虑自己的前途了。
这种觉醒并没有立即产生什么结果,因为嘉莉缺少主动精神。但是尽管如此,她似乎总是很能适应变化的潮流,擅于投身其中,随波逐流。赫斯渥什么也没有觉察到。他没有感觉到嘉莉注意到的鲜明的对比。他甚至连她那忧郁的眼神都没觉察到。最糟糕的是,她现在开始觉得家里寂寞,要找非常喜欢她的万斯太太作伴。
“我们今天下午去看场戏吧,〃一天早晨,万斯太太走进嘉莉家说,身上还穿着起床时穿的一件柔软的粉色晨衣。赫斯渥和万斯大约一小时前就各上其路了。
“好啊,〃嘉莉说,注意到万斯太太的外表总是带着那种得欢受宠且爱好打扮的女人的神气。她看上去似乎很受宠爱而且有求必应。〃我们去看什么戏呢?”“喔,我很想去看纳特·古德温的演出,〃万斯太太说。〃我看他的确是个最逗人的演员。报纸说那是一出很好的戏。”“那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嘉莉问。
“我们一点钟动身,从三十四街出去,沿百老汇大街往南走,〃万斯太太说。“这样走去很有意思,他在麦迪逊广场演出。”“我很乐意去,〃嘉莉说。〃戏票要多少钱?”“不到1块钱,〃万斯太太说。
万斯太太回去了。到了1点钟又来了。穿着一身深蓝色便于步行的衣服,漂亮极了,还配有一顶时髦的帽子。嘉莉把自己打扮得也够迷人的。但相形之下,这个女人让嘉莉感到痛心。看来她有很多精致的小玩意儿,嘉莉却没有。她有各种小金饰物,一只印有她的姓名缩写的精美的绿皮包,一块图案十分花哨的时髦手帕和一些类似的其它东西。嘉莉觉得自己需要更多更好的衣服才能和这个女人媲美。谁看见她俩都会单凭服饰就选择万斯太太的。这种想法十分恼人,尽管不甚公正,因为嘉莉现在有着同样楚楚动人的身材,出落得越发标致,已经是个绝顶可爱的她那种类型的美人了。两人的衣着,在质量上和新旧上都有些差别,但这些差别并不十分明显。然而,这却增加了嘉莉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漫步百老汇大街,在当时也和现在一样,是这个城市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在日戏开场前和散场后,这里不仅聚集着那些爱卖弄风姿的漂亮女人,还有那些爱看女人、爱欣赏女人的男人。这是一支由漂亮的脸蛋和华丽的衣着组成的队伍,十分壮观。女人们穿戴着自己最好的帽子、鞋子和手套,一路上手挽着手,漫步于那些从十四街到三十四街沿街都是的华丽的商店或戏院。同样,男人们也穿着自己所能买得起的最时新的服装招摇过市。在这里,裁缝可以得到裁剪服装的启发,鞋匠可以了解流行的款式和颜色,帽匠可以知道帽子的行情。如果说一个讲究穿着的人买了一套新装,第一次穿出来一定是在百老汇大街上,这可是一点不假。这个事实千真万确,众所周知。因此,几年之后,还发行了一首流行歌曲,详细地谈到了这一点以及有关上演日戏的下午那种炫耀的场面的其它情况。
歌名叫《他有什么权利待在百老汇大街上?》,歌曲发行后,在纽约的音乐厅里非常风行。
在这个城市待了这么久,嘉莉还从未听说过如此炫耀的场面。当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