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原本就复杂艰险的山地丛林中变得难上加难,大自然的力量对造成了军队无法想象的负担。中国的精锐部队,就这样被强迫进行无谓的浪费,而留下员额、装备均不足的华军,在中国战区遭到日军一号作战计划的全面攻击。虽然中国驻印军已经投入缅北的局部反攻作战,但是马歇尔仍然不肯放松对中国的压力。在罗斯福五度施压与马歇尔三次威胁之下,最后马歇尔由“自己”给蒋介石最后通牒,假如中国再不出兵缅甸,美国将中止对中国的援助。在这种压力之下,蒋介石最后只有被迫同意,将美援改装的六个中国军,组成第十一与二十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一九四四年的四月二十五日,渡过怒江,从东北部攻入缅甸,进攻缅甸北部的日军据点,以期与中国驻印军会师。此时正是日军在中国战区发动规模空前的一号作战计划,对河南进行全面攻势的时刻,但华军的战略预备队,不能优先防卫自己的国家,却必须参加蒙巴顿与史迪威的“私人”作战,在无法迅速取得胜利的次要战场上打一场无关大局的恶仗。结果当然是史迪威所指挥的缅北战场一再传出捷报,但是中国的主战场,却一再出现全面崩溃的战况。这样史迪威成为对日作战的“胜利英雄”,蒋介石成为失利的败军之将。在一九四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史迪威“亲自”组织一支丛林远征突击队,在胡康河谷人迹罕见的热带丛林中,长途跋涉了四百公里,五月十六日,突然出现在缅北重镇密支那的外围,一举攻占了密支那机场,当然这个突击作战的成功,又造成史迪威个人的英雄传奇故事的另一章。

但是,占领密支那机场的史迪威英雄突击部队,接下来不但无法真正攻(14其实难道中国军队就不想报仇吗?对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乃关系千百万生灵安危,以及正义自由对抗强权暴力的殊死拼斗,岂有置个人的特殊境遇需要于全盘计划之上的道理?15难怪有人形容史迪威是个“最优秀的四星上将步兵营营长”(“the best goddam four…star battalion mander“),虽然有些刻薄,不过倒很传神。)克密支那市区,反而受到日军四面的包围;盟国为了支持史迪威这个传奇英雄,造成盟军在缅甸地区整个作战规划的全盘大乱,迫使蒙巴顿必须抽调与动员一切的军力与后勤(包括属于援助中国战区的后勤资源),以防史迪威成功突击密支那机场的“梦幻队伍”突然变成恶梦里的一群落汤鸡。在密支那外围的盟国部队虽拥有几倍于日本守军的优势兵力与火力,却由于史迪威差劲的指挥能力,无法顺利地攻下密支那。当然这里必须承认,日本的三十三军(本多政材)与五十六师团(松山佑三),无论是指挥官在内线作战上的优异指挥能力,以及日本守军血战至死都不轻易退却的精神,更让史迪威无法顺利地攻下密支那。

而为了攻克密支那这个据点,史迪威总共耗尽四万吨的军援物资(足够中国战区四个月的使用数量),先后撤换了四名不同国籍的战场指挥官,前后鏖战接近三个月,仍然无法攻下密支那。最后还是等到中国军队打通胡康河谷之后,在密支那会师,才在八月三日,由中国部队负责,攻克了密支那市,日军五十六师团旗下的五六旅团长水上源藏少将自杀。史迪威当然成为打败日军的传奇英雄。其实整个缅甸乃至中国的战局,都因为密支那突击战所惹出来的问题,而产生了极严重与不利的影响,而最后还是要靠中国军队才攻下了密支那。

这时候,正是中国战区的衡阳会战进行到最后的关键时刻,但是蒋介石手边已经调不出任何精锐的战略预备队与生力军去解衡阳之围,同时史迪威也将美国对中国的一点点补给,全数浪费在缅甸战场。因此日军终于攻克衡阳。中国战区在衡阳会战失败之后,整个战力与士气受到最惨重的打击,中国抗日的力量几乎可以说是接近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这时在怒江河谷作战的中国远征军,共有六个军,由卫立煌指挥,分成十一集团军(宋希濂)与第二十集团军(霍揆彰)。远征军发挥了优势装备与训练的作战能力,沿着怒江河谷,交叉掩护,逐一攻克日军所控制的险峻据点。但是由于当地地形的特别困难,都是崇山峻岭、悬崖密林与无法穿越的河谷,因此任何军队都无法在这个地区,得到迅速与重大的战果。当然日本的守军(第二、十八、与五六等三个师团),深知在这个地区的防守作战,事关控制中国对外通路的关键所在,日军上下可以说是发挥最高的决死抵抗之决心,不战到最后一刻,绝对不停止反抗。所以中国军队两个装备最为充足的集团军,在怒江河谷战场虽然发挥极其优异的攻势作战能力,但是仍然受制于地形与日军战到最后一刻的决心,必须不断的消耗人力与时间,逐一歼灭顽敌,结果中国的远征军足足花了八个月的时间,一直打到一九四五年一月,才终于的打通怒江河谷,与驻印的中国部队,于一月二十七日,在芒友会师。同时雷多公路(蒋介石将它定名为“史迪威公路”)也完成了接通的工程。这时日军在缅甸的战力,才趋于瓦解,但是中国战区,却因为不当的军力抽调与美援的不足,而遭到日军全面地蹂躏。

虽然说中国部队缅北作战,攻克日军的阵地,是有助于空运的加强与陆运的联系,但是若是与中国战区的全面惨败相比,实在是一个完全得不偿失的选择,特别是所谓打通史迪威公路,根本就是一个成本与效益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作战,从雷多到云南的史迪威公路,花费了一亿四千万美元,与四万三千中国民工修建,但是这一段公路,经过了人类不适生存的蛮荒地区,地形之险峻复杂,以及气候、环境对于正常运输的影响,困难简直是难以想象,其维护费用之高昂,更是使得公路根本无法发挥运输的功能。车队单程行驶的时间是十二天,运输数量实在是非常有限。到了一九四五年八月,即使在正常状况下,平均每月的公路运输量只有五千吨而已;在雨季时间,整条公路则近乎完全停摆。但是同时间的空运每月已经高达五万吨,所以这条公路的宣传效益远远大于实际作用,假如建筑费用可以用来增购飞机与空运设备,盟国早就可以解决援助中国战力不足的重大问题了。第二次滇缅作战,可以说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消耗与得不偿失的作战,事实上是中国战区遭到出卖的策略。盟国先在反攻缅甸的作战上,一再的失信于中国,其实根本的用心就是不肯派兵协助中国,进行全面反攻缅甸之战、打通援助中国的公路。盟国虽然有兵力分配上的困难,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英国不允许中国提早打开通路而拿到足够的援助,否则中国会建立强大的战力,英国就没有机会恢复其殖民大国的“伟大计划”了。盟国的军政领袖,竟然在中国战区面临最为危机的时刻,还要强迫中国将最精锐的部队,不顾中国战区根本的安危,全力投入缅北的原始丛林之战,实在是对中国人最残忍的压迫手段,好象在亚洲大陆的作战,只有白种人参战的缅甸,才是值得支持的战场,至于是否会牵动中国战区的安危,根本不在盟国考虑的范围之内。

马歇尔一直拿这一点还没送出手的盟国援助作为恐吓的工具,一再威胁中国必须出兵缅甸,中国战区兵力被抽一空,最后面临近乎全面崩溃的危机。当然整个中国,北起河南,南到贵州,全面遭到日军地蹂躏,河山残破,人民九死流离,中国人的血泪染红了悲痛的神州大地。中国在战场上的失利,也导致元气尽失的中国在雅尔达密约中,遭到英、苏、美联手的出卖,而这些历史的悲剧,全只为了满足史迪威在缅甸原始森林的一点小小的胜利。这就是滇缅之战对于整个中国在抗日战争后期,遭到日军空前之蹂躏与挫败,以及受到盟国联手出卖的真正“贡献”。打通滇缅的国际通路,固然是事关中国能够得到抗日战争资源的生死大事,但是基本上,假如苏联这个盟国能够对中国“网开一面”,在一九四三年允许中国的西北通路运作,情况就会大大的不同了,事实上,当时苏联早已无对日本安全与战略的顾虑,更应负起盟国的基本责任,苏联无需自己援助中国,只需要允许美援路过苏联而已,这种苏联断绝援助中国通路,欲陷中国于死地的立场与做法,还配成为反法西斯的盟国吗?假如西北通路能够正常运作,中国与盟国根本就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