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世之铁血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事可是非同小可,此先例一开,诸候闻之,必定纷纷仿效,但这样的提议诱惑力不小。虽然北疆现下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独立王国,但要是得朝廷承认则又不同,虽是朝廷已经日薄西山,但大宋立国四百余年,一些观念已经深植于人们的骨子了。虽然这些年,北疆任用官吏,开办新学,致力于消除大宋在民间的影响,但也不是一时之功可以办成得了的事情,饶是北疆迭经战乱,朝廷在北疆的影响力已经降到了最低,但军中一些将领,还有一些北疆官吏虽是嘴上不说,私底下还是将自己当作大宋之人。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一时半会或是以杀戮相震慑能够起作用的,但要是朝廷亲口承认北疆建国,这就像如果你绑架了一个贵族家的仆人,贵族家的其他仆人必定将你视作绑匪,被绑架的仆人也不愿跟随于你。但如果贵族亲口在其他仆人和被绑架的仆人面前说,我已经将你送给了绑匪,则情形又自不同,其他仆人必定将你视作贵宾,而被绑架的仆人则会感到自己已经被主人抛弃,除了跟随于你之外,再无他法。

这样的比方虽然有些不妥,但世上的事情就是如此,吴去想定之后,又与郑仪谈了些细节之事,但此事事关重大,也不是他所能独断的事情,只好将此事派人急报张弃,连带着将李烨的亲笔书信也送了出去,只等张弃回音再作决定。

平帝二年,就以这种纷纷扰扰之势开了头。随后,各方诸候都是摩拳擦掌,整军备战,大宋举国局势立时紧张了起来。

平帝二年四月间,歧州节度使张修率先发难,并发檄文昭告天下,其中言道:“平王李烨,本先帝亲弟,先帝在时,倚为腹心,而狼爪蛇齿终难掩盖,先帝终为其所害,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

平王李烨狼子野心,窍盗鼎司,倾覆重器,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诛良臣,结诸候,百寮钳口,道路以目……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于平王为甚,幕府奋长戟百万,以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陈兵京师城下,以挽将倾。

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以立贤名,于是乎着,其得平王首者,裂土封侯,不吝之赏。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感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檄文一出,天下震动,此文出于歧州谁人之手,后世已不可考,但其间言辞犀利,文采斐然,被后世立为经典传颂不绝,此中所言后世却不甚重视,倒也是有些本末倒置之趣。

第四卷血色残阳第一百一十四章西向

张弃骑在一匹黑马上,这马是革兰大汗达利送给张弃的礼物,纯正的草原骏马,这马身材也不甚高,但膘肥体壮,通体乌黑,跃踢扬鬃只见,威势尽显。

现下,这匹在张弃身下摇头摆尾,甚是不耐,只因张弃一行只是缓慢而行,悠然自得,这可将这匹见到开阔之处就想着疾驰竞走,领袖群马的草原良驹给憋的够呛。

张弃身后跟着大队的骑兵,蹄声阵阵间,队伍缓而不乱,一杆大旗在队伍中随风飘荡,血红色的旗面上面,好像用世界上最浓稠的鲜血凝聚在两个大字“赤血”旗下面容坚定,神色冷漠的战士,每当他们抬头看见这杆大旗的时候,都能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一闪而过的骄傲,狂热之意,曾几何时,宋人大军的战旗也能如此张扬的飘荡在草原深处,一路之上遇到的不管是草原牧民还是草原铁骑,看到这杆大旗之时,都是神情敬畏,远远就已下马礼拜,这是大宋燕国公张弃在草原上用鲜血筑就的成名,没有人敢于冒犯他的尊严,这面旗帜之上聚集的冤魂将告诉他的敌人,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惧。

满意的看了一眼身后的队伍,这就是自己到了这个世界最大的成就,一支有着严明的纪律,钢铁般的战斗意志,战而不馁,胜而不骄,侵若风火,守若山峦,一声令下,旌旗所指,尽为齑粉,这就是自己的军队。他们也许不知道吧,自己等待地已经够久了,就是等的这一天,将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去给他们施展。

张弃想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嘲讽的笑容,中原那些不自量力,目光短浅之辈,不过这到叶怨不得他们,在这样一个时代。有谁能知道地球其实是圆地。有谁知道,在大宋之外。除了革兰,还有那么多的土地值得去征服,这些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注定将是征服异族的先行者,注定将在这里书写自己后半生的辉煌。

前些时日,吴去送来的消息和那封李烨地亲笔书信张弃已经收到。看完吴去和李烨地书信,张弃心中冷笑,中原终于大乱了,没有什么人再敢在自己的身后施展手段,拖自己地后腿,以张弃猜想,以大宋国土之广大,人口之多,这样的大乱应该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十年,二十年这都说不准,参照华国历史上的诸侯争霸,想要一代人平定这样一个乱世,以现在各个诸侯的实力来看,实在有些不可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弃都在思索,诸侯混战,百姓流离,自己要不要也参与进去,要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乱世平定下来,这样地问题一直在张弃的脑海里打转儿,但在击败了革兰南部各部和朝廷的两面夹击之后,张弃的念头清晰了起来,为什么非要征服中原才算成就霸业,为什么非得扫平诸侯才能开一代盛世?

自己来到了这里,原没有多大的志向,只求能有个安身之所,不为他人所犯罢了,但俗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自己能有今天的声势,除了自己的欲望之外,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有些身不由己。

要是放在以前,自己只要想着怎么样完成任务,而自己还能活下来罢了,但到了这里,没有了那些不必要地束缚,自己的思想之上也已经开始转变,最为明显的就是从前从来不曾有过什么自己的想法,现在则不同,手握千万人之生死,也打了几场胜仗,有了自己的地盘,要是再和以前一样,岂不是一切转眼成空了不是。

张弃的心中一直认为,不是什么人天生就是大人物,什么人天生就应该是乞丐,这也是华国当代人的一种主流思想,张弃虽然和社会接触不多,但一些观念之上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自己又不是什么天生的杀手,当一当别的什么也就无所谓的紧了,参照华国历史上的一些经验和知识,这也是张弃除了杀人技巧之外唯一曾经努力钻研过的东西,也是当前能大派用场的东西。

在他看来,之所以大家要拼了性命的争夺中原之地,一个自然是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实在诱人,再一个就是人们观念上的已经约定俗成的东西在起作用,这个世界和华国古代极为相似,对于外族都是抱定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在对待外族入侵上的做法也是相似的很,在国力鼎盛的时候,或许有些有大野心的君王会派兵征伐,但大多时候都是严防死守,不使外族有机可乘也就罢了。

在这样的时代,中原就是至高无上的(此处图片缺字)象征,谁能平定中原,谁就是当之无愧的开国之君,他们不会去管中原之外还有些什么,也不去管大海之外,是不是别有洞天,因为中原之地足以使百姓安居乐业,民丰埠富,这就已经足够了,总之,就是眼界所限罢了。

还有就是作了帝王,自然不愿和下属共享得之不易的大权,总是想方设法的将大权基于一身,但君主只有一个,一个人能有多大的精力,由要防着手下篡权,又要治理万民,哪里还有余力来顾及其他。

张弃自觉与那些古之圣君差之甚远,但有一点他却是知道的,虽然在权术和大局观上比不上这些从一出生就活在阴谋和争斗当中的古之君王们,但他毕竟来自一个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在眼光上却是比这些还生活在冷兵器时代的人们高处不是一点半点。

那为什么自己不能开创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局面,去跟那些为了一个帝位就红了眼似的人们争些什么呢,现在张弃手里紧握十余万百战雄兵,革兰又已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是时候将眼光放在更远的地方了。

华国历史上蒙古铁骑曾经征服了大半个欧洲,现在极像蒙古铁骑的革兰帝国已经不成为自己的威胁,还可能成为自己很好的臂助,那么,目标已经明确,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一直到那能看见大海的地方为止。

张弃给吴去的指示很简单,紧守疆界,静观待变,所有条件都先行答应下来。

现在张弃正是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