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玩宝大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此同时,地窟处也传来了沉闷的声音。
  声音越来越大,最后是一声巨响,尘土冲天扬起,地窟彻底塌陷,山体巨石崩落。
  余耀和萧影爬上了一座山头,待到尘埃落定,远远望去,原来的地窟所在,已变成了一个乱石坑。
  余耀苦笑一声,“这一佛一道两位玄门高人,所留下的论辩,你我怕是判定不了的。”
  “不止你我,千年来,只会有不同的人信奉,双方各执己见,哪会有什么判定结果?”萧影摆摆手,“这卷轴,且留下慢慢参详。有没有结果,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嗯。”余耀点点头,“先回去看看铜箱里的东西。”
  两人回到酒店之时,天已擦黑。饥肠辘辘的两人就在酒店餐厅点了一桌子菜,饱餐一顿之后,一起来到了余耀的房间。
  两个铜箱被摆到了桌上。
  “先看哪一个?”余耀伸手点了点,接着却又道,“反正都得看,我直接开一个了。”
  萧影微微一笑,“你这自问自答,我还有什么可说的?”
  铜箱没什么机关,甚至连锁都没有,虽然年岁已久,开起来有点儿费劲,但也不是很难。
  余耀打开一个铜箱之后,只见里面的东西是以一块黄绸包裹的,上面还刺绣了吉祥纹饰,工艺精湛。这样的黄绸刺绣,也不是普通的民间之物。
  揭开黄绸,露出了一块原石!
  一块南红原石。
  原石呈现半圆饼形,直径有个十七八厘米,厚度有个十厘米左右。外弧面带一层黑褐色粗糙石皮,两个半圆面和底面,则露出了南红玛瑙的红润质地。
  “怪不得这个铜箱这么沉!”余耀双手将原石从铜箱中取出,底部比较平,可以直接放在桌上。
  “原来有天然的图案!”余耀指着朝向他俩的一面说道,“你看,像不像佛的侧面相?”
  这南红上的条带纹和白色质地,确实在半圆中间构成了一个佛的侧脸形象,眉目鼻嘴都很到位,而且额间还有一处“朱砂”聚集,形成圆点毫光。周围的条纹扩展,如同在侧脸周围形成了佛光。
  这就是一个原石切面,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令人啧啧称奇。
  “这肯定是大和尚留下的!”萧影说着,起手将了另一面转了过来,“这一面,似乎也带了个天然的图案!”
  “嗯,细看下。”
  这一面,居然是一个魔相。
  只不过,这一面的魔相没有佛相那么鲜明清晰,有点儿抽象,但端详之后,基本也能看出是一个狰狞的邪魔面相。
  “佛魔一念啊!”余耀叹道。
  “这块南红原石,应该本省所产吧?”
  “对,典型的保山料,无杂无裂,除了中间一小块图案部分,都是均匀的柿子红肉。就算没有这天然的‘佛魔一念’,这么大块头的原石,也是价值不菲!”余耀应道。
  “大和尚看中的应该不是南红的价值,而是这天然形成的‘佛魔一念’。”
  “这是切面形成的,不是原石表面形成的。正好能切成两面图案,其实也有人的机缘在里面,正所谓天人合一,委实难得。”
  萧影接口:“其实,我对这东西不算感兴趣。你愿意收藏就收藏,愿意卖就卖;既然是谢礼,那就可以全权处置。”
  “我知道,你肯定对无根道长留下的东西更感兴趣。”余耀说着,抬手指了指另一个铜箱。
  萧影直接上手了,“那就我来开!”
  这两个铜箱一模一样,前面余耀开了一个,萧影再开这一个,速度更快。
  铜箱打开,里面也裹了一层同样刺绣的黄绸。看来,这铜箱和黄绸,就是广德“统一提供”的。
  解开这层黄绸,萧影从铜箱里,却又拿出了一个木箱。
  这木箱自然比铜箱小一圈,余耀定睛一看,应该是桃木的。


第587章 符与图
  萧影捧出这个桃木盒子,看到盒面雕刻了一个太极阴阳鱼。
  “天地阴阳,太极天道。”萧影没有急于开盒,却看向余耀,“我萧家玄术是道门之基,所以我对佛门或许会有些偏颇,不好多说;以你之见,佛门有何明显优于道门之处?”
  余耀想了想,“安慰贫苦困顿,广开接纳之怀。”
  萧影点点头,“说得好。不过,什么人都接纳,反过来,也是一个大大的弊端。特别是,有两种人。”
  “哪两种?”
  “一种是罪恶滔天之人,这种人只要有心回头便免于对他们罪恶的惩罚,这不合天道;但佛门却能接纳,既往不咎。另一种,是愚蠢懒惰、软弱无能之人,这种人遁入佛门,不过是逃避责任和困难,有些甚至一时失恋、偶遇挫折之类的;所谓看破红尘,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余耀笑了笑,“你刚说了会有偏颇,不好多说,结果说得比我还多。”
  萧影不由也笑了,“不说了,看东西。”
  说罢,萧影便打开了桃木盒子。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皮质的长形囊袋,拿起这个长形囊袋,下面居然还有一卷羊皮。
  “无根道长够大方的,留了不止一件啊!”萧影说着,便先打开了囊袋。
  这里面是一块长约六寸、宽约三寸黄玉板子,上圆下方,厚度在一厘米左右。
  一面刻制了一些奇怪的符号,另一面则是光滑的。
  “玄黄天符!”萧影仔细看了看符号,不由大叫一声。
  余耀自是不识得这些符号,但是这块黄玉的确是和田黄玉中的上等材质,色如蒸栗,润若膏脂。
  “这天符我留下了。”萧影冲余耀笑了笑。
  “该当你留,我留着也没用。”余耀接着问道,“这是一件法器吧?”
  “没错。用好了,百邪不侵,百病可治。能制作玄黄天符的真人,灵气修为需至巅峰状态,近乎成仙,看来这个无根道长,的确不同凡响啊!”萧影一边收起玄黄天符,一边又道,“不过,我还得详加参研,短时间内未必能掌握其神妙。”
  余耀点点头,伸手又拿起了羊皮卷,展开一看,却原来是一幅图。
  确切地说,这幅羊皮上的图,不是完整的一幅,而是分作五个部分,相互独立,又似有呼应。上下左右各一部分,中间一部分。中间的图最大,也最详细,四边的图,相对简略。
  好在还有一些文字附注。
  “王莽宝藏?!”两人审视羊皮图之后,不由异口同声叫了出来。
  图上当然不会写“王莽宝藏”这四个字,但是在右侧集中的文字附注之中,却写明了王莽在被杀之前,曾耗费心力,重重设计,暗藏了大量的黄金和宝物。
  同时,五个部分的图旁边也都有简要的附注。
  华夏漫长的历史当中,有不少所谓的“宝藏”至今没有被揭开谜底。王莽宝藏,算是其中比较出名的一个。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当政,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将黄金收归集中掌控。他推行币制改革,同时以铜制钱币兑换民间黄金,这特么和抢也差不多了。
  皇宫中本来就储存了大量黄金,再加上从民间收来的,王莽成了不折不扣的“金主”。
  在西汉时期,皇宫中的黄金储量是很大的,皇帝赏赐黄金也很“大方”。比如汉文帝即位后,因为周勃夺军之功,就赏给他五千斤黄金;类似大额的黄金赏赐,在西汉屡见不鲜。
  同时,民间的黄金保有量和流通量也不小。
  有人曾推算,王莽执政时,应该坐拥六十匮黄金;至少是这个数儿,再多也正常。
  一匮是多少呢?一万斤!
  但是,就在王莽被杀后,这至少六十万斤黄金,大部分下落不明!
  当然,这些数字都不一定准,因为很多史料中也多是推测,谁也不能真正去将所有的黄金称一称,算一算。但是,王莽死之前,曾暗藏了大量黄金,而且死后一直未被发现,这个可能是存在的。
  而且这个事情,可以从后续的史实中得到一些辅助性推论。
  因为从东汉之后,国库和市面上的黄金真的少了很多,皇帝打赏也再没有西汉那样的巨大数目。
  即便到了非常富庶的唐朝,不要说几千斤几万斤,几百斤的赏赐也都很少见了;到了明代,黄金更加稀少,银子大行其道。
  那么多黄金到哪里去了?
  除了一直没有发现黄金富矿、老矿陆续开采殆尽,除了魏晋时期大量的炼金术消耗,除了佛教进入华夏兴盛起来、大量寺庙的鎏金佛像所用;可能就还有王莽暗藏的因素。
  “如果真是王莽黄金宝藏,这是分作五处暗藏?”余耀往旁边闪了闪,顺手点了一支烟。
  “不。”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