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空间种田养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头的俊小伙,名叫郭飞。
  这会儿的郭飞,见到君玲身边的一群孩子在喊娘,在心里疯狂的尖叫。
  天啊!将军多年不开荤; 一开荤就看上了一个有夫之妇。之前都没发现将军,居然还有这奇怪的癖好; 难道是有夫之妇比小娘子更有味?
  郭飞同手同脚的带着兄弟们; 跟着赵安平来到客栈。
  赵安平给他们开了房间,又给他们叫了饭菜; 把郭飞一行人安顿好之后,问还在发神的郭飞:“郭叔叔,你看还需要些什么?就跟小二哥讲,还有你们的费用我已经付过了。”
  郭飞:“啊。。哦; 好,你叫什么?你爹呢?没在家吗?”
  赵安平虽觉得这个郭叔叔有些不靠谱,从家里到现在,一直处于梦游状态,还是耐心的回答道:“郭叔叔,我叫赵安平,我爹在很多年前就去世了。”
  郭飞惊讶的问道:“你爹去世了?”
  还好还好,将军看上的只是寡妇,不是有夫之妇。不过这将军的口味还是很独特的,不喜欢小娘子,喜欢寡妇。又想起在回来路上,见到嫂子的那个彪悍劲,比自己还能打,也不知道将军知不知道,自己的心上人,其实是只胭脂虎。
  赵安平奇怪的看了一眼又在走神的郭飞,暗道:我爹去世了,就能让你这么惊讶!但嘴上还是老实的回了一句“是啊,我爹去世有些年了。”
  郭飞一脸八卦的问道:“大侄子,来告诉郭叔叔,你娘是怎么跟我家将军认识的?”
  赵安平严肃的回道:“不知道。郭叔叔,要是没什么事,我就先走了。您用些饭食之后,就早些歇息。”
  赵安平一边往回走,一边在心里吐槽:这个顾叔叔,男子汉大丈夫,怎么那么八卦,又不是妇人。不过,娘真的快要嫁给姜伯伯了吗?好舍不得娘嫁人啊。
  ****
  赵安平一行人走后,赵安宣望着君玲问道:“娘,我好想你呀,我听说金平州府可乱了,你路上可遇到危险了?还有姜伯伯的伤可好了?”
  “娘也想你了,小十一。你姜伯伯的伤已经好了,娘是一路扮着乞丐去的,所以到没遇到什么危险的事。回来时,有你姜伯伯派人送我回来,也没遇到什么危险。”
  有时候,谎话他说多了,连自己都会相信那是真的。所以,君玲再一次撒谎了,在儿子们面前扮演一个需要保护的柔弱母亲。
  赵安康看着君玲疲惫的脸,温和的说道:“娘,你一路赶路,肯定累了,快去吃些饭食后再歇歇。”又转头对弟弟们说道:“都别围着娘了,有什么话,等娘明天休息好了,再问也不迟。”
  “知道了,二哥。”
  “五郎,那娘就去歇息了,你带着弟弟们收拾一下,明日送走你郭叔叔他们,我们回小青山村过年。”
  赵安康:“好的,娘。”
  翌日,刚到辰时,郭飞一行人就离开了临水县。君玲在他们走后,也带着孩子们回到了小青山村准备过年。
  临走前给在宅子里做工的兰花、翠花,还有那两个小丫头桃花、杏花和李三、李四、刘树等几人发了红包,然后把他们全放了回家过年,留青宝在县城里看房子。
  看房子的事,是他自己要求的。他说他一次都没在城里过过年,要留在城里过年。有青宝看家,安全方面就不用担心了。
  母子几人到家时,君玲进屋发现房子几个月没人住,衰败了不少。趁着天上还有太阳,君玲把房间里的被子、褥子,全翻出来晒晒。后又带着几个孩子,把今晚要住的房间打扫出来,其它的等明天再说。
  兄弟几个,现在已经被君玲训练出来了。像打扫房间、洗衣服这些杂活,他们现在都能做了,还有简单的饭食也会做,君玲誓要把他们培养成古代版‘好男人’。
  母子几人正在打扫房间时,杨氏、文氏、张氏等几人过来了。
  杨氏见着几个月不见的君玲,感觉她比以前不一样了,有同样感觉的还有文氏和张氏。杨氏看到君玲在扫地,走过去拿起抹布帮着除尘,问道:“大嫂,我看着你好像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看着更像城里大户人家的夫人。”
  “呵呵,弟妹真会说话。”君玲笑着回道。
  张氏:“大嫂,我也觉得像。”
  “你们就会哄我,这些日子,弟妹们过得还好吗?来村里干活的流民还多吗?”又问站在一旁大着肚子文氏:“三弟妹这是快要生了吧?”
  文氏:“是呢,大嫂,日子就在这几天。大嫂,我们过得跟以前一样,来村里干活的流民比之前多了许多,现在雇佣他们的报酬都变少了。大嫂,城里人好相处吗?是不是特瞧不起我们这些老农民?”
  “刚开始跟他们打交道,我还挺心虚的,最后相处多了,觉得还是挺好相处的。至于是不是会瞧不起老农民,那我就不清楚了。住在我左右的邻居,都还挺好相处的。”
  杨氏:“大嫂,我们以后的团年饭,还是像以前那样,一家轮一年吗?”
  “是啊,二弟妹有别的想法?”
  杨氏连忙摆摆手道:“没有没有,这样轮着挺好的。我就怕大嫂在城里待惯了,吃不惯我们煮的饭食了。”
  “哪里会,难道你觉得你大嫂,是那种嘴刁的人?”
  “不是,大嫂,我不是那个意思。”
  “我知道,逗你玩笑呢!”
  “大嫂,听这样一说,我又觉得你没变,还是原来的那个大嫂。大嫂,今天晚上就到我家去吃晚食吧?你好久没回来,我都想你了。”
  “行啊,那就让二弟妹破费了,正好我也想吃你做的饭食了。”
  “大嫂,那我就先回去准备晚食了,等下你忙完就过来。”
  “好,那我就不送你了。”
  “不用了,我们离得这么近。”
  张氏见杨氏出去,问君玲:“大嫂,在县城读书花费大吗?”文氏也在一旁竖起耳朵听。
  君玲:“比镇上花费要多些,别的不说,就是房租费就是很大一笔开销。再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开销,就更多了。比如,菜蔬、柴火、水这些都要花钱买。不过,现在也只能在县城读,镇上的书院还没有开。四弟妹也想送孩子们去县城读书?”
  “本来有这个想法,但听到大嫂说的这些花费,我们家还供不起。我没想到,在城里连吃口水,都要花钱。”
  “买水那是针对没打井的人家,你租院子时,可以租带井的院子,就是价钱上稍微贵一点。四弟妹要是真想送你家的两个孩子去县城读书,也有省钱的法子。比如说像米粮,菜蔬之类的可以在家带去,还有柴火也可以自己出城去捡。这就只剩下租房、束脩和笔墨纸砚之类的开销。这些开销节约一些,一个月大概花个六七两银子左右。”
  文氏听说在城里读书花费这么大,好奇的问道:“大嫂,两个孩子就要花费这么多银钱,那你家七个孩子读书,你家的银钱够用嘛?”
  “我家还好,一是:二郎、五郎、六郎在县学读书,不要束脩,只花费笔墨纸砚这些。二是:五郎每个月有银子和米可以领,再加上他们兄弟每个月也能赚些小钱。三是:我家枣树地的收入还不错。一月下来,到也能勉强过得走。”
  文氏:“大嫂,你家二郎、五郎、六郎就能赚银钱了?他们不是要读书吗?怎么还能赚钱?”
  “他们兄弟懂事,闲暇时帮书店抄书,赚点子辛苦费。赚得也不多,也就够他们自己买些笔墨纸砚之类的。”
  说到几个便宜儿子,君玲心里有些小得意。自家的几个崽儿,不仅聪明,还懂事又孝顺。
  张氏羡慕的说道:“大嫂,你真会教养孩子。你家的几个孩子,个个都那么懂事、孝顺。要是我家的那两个,能赶上你们家的一半,我做梦都能笑醒。”
  文氏也在一旁说道:“是啊,大嫂,我要是能有一个儿子,能像大嫂家的一样,让我做什么都行。”
  “四弟妹不可妄自菲薄,你家的孩子也都是好孩子。三弟妹也不要着急,你和三弟还年轻,会有儿子的。”
  君玲也佩服文氏得很,对儿子那么执着。大女儿都出嫁了,还一门心思的要生儿子。赵三虎家的二丫,在前年出嫁了,嫁在邻村。家里也有十几亩地,日子过得很不错。
  第二天,君玲带着孩子们去新庄。他们兄弟还一次都没去过,这次去给新庄发红包安排过年的事,便带上了他们。省得他们兄弟以后成家了,不懂庶务,被人蒙骗。
  李福见君玲带孩子过来,让李三、李四、刘树过来,领着赵安平兄弟几个去庄子上转转。
  赵安平兄弟在庄里转了一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