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举入官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爷!老爷,您没事吧!”管家一边惊慌失措的冲过去,扶住了许广文,向旁歪倒的身体,一边冲书房外,声嘶力竭的高声喊到:“大夫,快派人,去请大夫来!老爷出事了!”
  大夫很快,便被请了来,在给许广文,看过诊后,户部尚书府中,便是一片愁云惨淡,虽然,极力保守秘密,但是,户部尚书许广文,被气得中风的消息,还是很快传了出去。
  朝中顿时,几家欢喜,几家愁,因为这下,等到闭门思过半年后,许广文还能不能,再回户部,主持工作,都是个未知数了!
  经过昨日夜里,那顿惊吓,贺夫人脸色惨白的,躺在床榻上,也是一脸惊魂未定的贺书琪,陪在她的身边,可是,只要屋外,稍稍有些动静,贺夫人便会被吓得,瑟瑟发抖,任刘嬷嬷怎么安抚,也不成,要是早知道,跟户部尚书家结亲,会发生现在这样的事情,就是打死她,她也不会同意的啊!
  贺书渊处理完事情,也进来,安抚了贺夫人和贺书琪一会儿,不过,他却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直陪在她们两人身边,因为,三年一度的春闱,开始了!
  

  ☆、第七十五章

  京城二月份的天气; 比淮安府,要冷上许多,贺书渊看着眼前; 京城贡院前,站着的黑压压的人群; 心中不禁感慨,一年前的现在; 他还在山阳县; 考县试,如今; 却已经来京城,参加春闱了!
  贺书渊抬手,紧了紧身上的紫貂大氅,嘴角不禁微微翘起,这个紫貂大氅; 还是他在山阳县,考县试时; 沈世然; 哦,不对; 应该是沈云初,送给他的。
  “你怎么这么,喜欢考试啊?!”看着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 遮掩不住笑意的贺书渊,已经快要被冻僵的霍荣钧,一边跺着脚,一边皱着眉,对他问到。
  “喜不喜欢,也都得来,为什么不尽量,让自己高兴一些呢?”贺书渊扭头,看了霍荣钧一眼,笑着回到。
  “那倒也是!”霍荣钧认同的点了点头,可是,还没等他,再继续开口,说什么,就听见贡院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吵闹之声。
  两人不约而同的,向贡院门口,看了过去,只见贡院门口,几个身着华服的年轻公子,正跟负责搜身的兵士们,骂骂咧咧的互相推搡着。
  原来,是参加春闱的勋贵子弟,不满兵士们,搜身的行为,觉得有辱了颜面,便如平常那般,趾高气昂的骂将起来。
  可惜,春闱不比寻常时候,那几个兵士,压根就不鸟他们,推推搡搡的将他们,推到了一旁,毫不顾及他们的脸面,不搜身,就不让进场考试!
  其他参加春闱的勋贵子弟,都被眼前的这一幕,给惊呆了,眼见着,那些负责,搜身的兵士们,在瑟瑟寒风中,差点就要把,入场的学子们,给扒个精光,哪里还有一点体面,心中不禁,不住地向上冒寒气,整个人,都有些瑟瑟发抖起来。
  正在这时,轮到霍荣钧进场了,就见他昂首挺胸,几步来到贡院门口,抬手利落的将衣袍,一件件褪下,十分大方的让兵士们,上来搜身,那份从容镇定的气度,倒是把,旁边那几个,神色惊慌的勋贵子弟,给显得,更加的不堪了。
  此时的霍荣钧,也才多多少少,明白了,之前贺书渊,跟他说的,一层层科举考上来,即是折磨,也是磨炼的意思了。
  能参加春闱的考生,除了那几个,勋贵子弟外,都是经过,一层层考试,选拔上来的,有的甚至,已经参加过,好几次春闱,都是十分,有经验之人,所以,在这个小插曲过后,很快便迅速,有序的入了场。
  坐在狭小,逼仄的号房里,贺书渊伸手,缓缓打开了,面前的考卷。
  跟秋闱时一样,前面两道,答三百字的小题,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题,并没什么难度,最后一道,需要写七百字的大题,让贺书渊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心,此谓知本。”
  这句话,出自《大学》,意思是说,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道题目不难,但是,要想写得出彩,却并不容易。
  “人心”,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东西,自古,君王们,就比较重视民心,但是重视,归重视,其实,在封建君主们心中,他们却并不太,愿意承认,“人心”的重要性,因为,那样就意味着,他们要受到,老百姓的钳制,不能为所欲为,这是他们绝对,接受不了的事情。
  而且,这个题目中,不仅有“人心”,还有一个“根本”,要怎么把“人心”和“根本”,巧妙的结合起来,而且,还不会引起,君王的反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他现在,名声在外,春闱所做的策论,势必会引得,各方瞩目,助力是有,阻力也不小,如果他不能,将文章做得,足够出彩,最后,想要得到,春闱的会元,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对于他,如今的境地来说,如果得不到会元,就将是极大的失败,哪怕后边殿试,得了皇上的青眼,最终能够得了状元,将来,入仕后,也难免会为人所诟病。
  心中思绪万千的贺书渊,合上手里的考卷,身体向后,靠在墙壁上,思索着,该如何来,回答这道题。
  同一时间,坐在贡院,号房里的霍荣钧,却是一脸的喜色,这道题,一点都不难!不就是“民心,为一国统治之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么!”这类文章,平时在国子监里,他也没少做过,满怀信心的霍荣钧,提起笔,在草稿纸上,刷刷地写了起来。
  京城的二月中旬,还是严冬季节,天气十分的寒冷,再加上,春闱是科举一途上,最后一道关卡,又每三年,才能有一次,有些身体条件不好,或是心里素质,不好的考生,在春闱开始后的第二天 ,便陆陆续续的有人晕倒,被号军,抬了出去,让贡院里,剩下的人心中,也不禁越来越紧张,也难免会,多多少少的影响些发挥。
  第一场三天考完,已经被冻僵的贺书渊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最初参加县试时,那段痛苦无比的时光,也不知道,这回春闱考完,他是不是,还得大病一场!
  幸亏,这回不仅是,他有了经验,全家人也同样,都有了经验,贺书渊一出贡院,便被初一快速拉上了,铺着长绒毛毯的马车,一碗温在炭火上,热气腾腾的鸡汤,喝下去,整个人,瞬间活了过来。
  接下来的第二场,仍然是,不那么重要的公文写作,对于贺书渊来说,最艰难的,倒是现在,严寒的天气,他不禁,又是在心中,暗暗腹诽,明明一年中,有那么多好时节,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在,这样寒冷的冬天,考试啊!
  也许,这也是,考验的一部分?贺书渊一边胡思乱想着,一边伸手打开了,第三场时务策论的考卷。
  这次映入眼帘的,不是简单的,一句题目,而是几则,史书摘录。
  《后汉书》:“和帝即位,分谴使者,皆微服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
  《通志》:“旧例,御史台不受诉讼,有通辞状者,立于台门侯御史,御史往门外收采,如可弹者,略其姓名,皆云风闻访之。”
  《北使。列传》:“多有妄造无名,共相污谤。”
  《晋书》:“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
  “果然是科举制度上,最后一道关卡!”贺书渊看着试卷,心中不禁感叹,显然,它所考核的,不仅仅是,考生对时务的看法,以及解决之道,更是考生的阅读量,以及归纳,分析的能力。
  从考题摘录的,史书范围来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考生必须熟读的书籍,如果考生把心思,全部放在,科举重点科目的四书五经上,那么就不可能,读过这些史书。
  虽然,从字面的意思上,也大概能够,分析出,这些文字的意思,可是,如果没有熟读过,这些史书,就不可能,对这几句话的背景和深意,有所了解,答题时,就难免会跑偏。
  幸好,这些书,当初勇毅侯世子霍荣昊,来松山书院时,送他的那一箱子书里都有,贺书渊也都抽时间,好好看过了的。
  贺书渊重新把心思,放到了考题上,认真分析起来。
  从这四则,摘录的句子上来看,其实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那就是“风闻言事”制度。
  所谓“风闻言事”,是指都察院御史,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是弹劾其他官吏,而不必有什么,确切的证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