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策沉吟片刻,伸手拍拍虞翻的肩膀。“你能这么想,总算我没看错人。行了,关于大道的事先放一边,你慢慢去悟。有一些俗事,趁这个机会和你交个底。”
  虞翻精神一振。“请将军直言。”
  “你文武双全,应该能明白欲外强必先内壮的道理,荆州、豫州就是我的拳脚,吴会却是我的脏腑。蔡瑁好利,但见识有限,顾雍稳重,但能力不足,都不足以主持吴会。豫章未平,袁绍又出兵青州,我随时要出征。我需要一个既有见识,又有能力的人为我坐镇吴会。而这个人,非仲翔莫属。”
  虞翻微怔,随即屏住了呼吸,心脏跳得比看到楼船慢慢消失还要快。他知道孙策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可比牧守一方更重要。他知道孙策会用他,但他没想到孙策会将这样的重任交给他。
  “相比于中原、河北,江东不论人口还是财赋都有所不如,战马更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痼疾,欲想逐鹿中原,我们能倚重的只有这儿。”孙策抬起手指指自己的太阳穴,目光灼灼地看着虞翻。“我想仲翔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虞翻沉吟片刻,郑重地点点头。“唯道是从,以术证道。”
  孙策轻轻捏了捏虞翻的肩头,非常满意。“如果说东南有王者气,那仲翔就是应时而生的江东王佐,堪与张子纲比肩。”
  ……
  盛宪下了车,走进了沈家大门。
  盛氏听到消息,匆匆赶了出来,远远地便躬身行礼。“阿翁,女儿正准备写信回家呢,没想到你就来了,真是事遂人愿。”
  盛宪瞅了女儿一眼,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知道女儿为什么这么开心,他向孙策低了头,沈直被孙策委以重任,坐镇乌程、富春一带,统兵数千人,已经是一方重将。虽然这也是他的希望,可是想想被孙策逼着写自省文章,他还是觉得很难忍受。之所以离开会稽,就是因为他无颜面对旧日乡党,生怕他们知道那篇文章而耻笑他。
  “伯平可有消息来?他的鸿鹄壮志实现了,最近很开心吧?”
  盛氏抿嘴笑道:“他再开心,也不过是统任一方,立功而已。阿翁却是立言,开一代风气。比起阿翁,他要学的还很多呢。”
  盛宪心中一惊,眉心蹙起,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什么立言,什么开一代风气,你听到什么了?”
  盛氏以为盛宪谦虚,笑着将他请到堂上入座,又派人取来一份文章,摆在盛宪面前。“阿翁的这篇大作如今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家有一纸,就连街头小儿都会吟诵几句,我刚刚正教瑜儿背诵呢。阿翁,阿翁,你……怎么了?”
  盛宪拿着文章,脸色苍白,额头全是细密的汗珠,哑声道:“这篇文章,姑苏……家有一纸?”


第865章 被出名
  盛宪出了名。
  作为曾经的吴郡太守,沈直的丈人,盛宪在吴郡本来就有名,说是家喻户晓可能有点夸张——毕竟普通老百姓根本没心情关注太守是谁——世家子弟还是都熟悉的,但盛宪这次出名还是因为他的这篇文章。
  不管江东人承认与否,吴会人多少都有点蛮夷之风,不仅好武的人多,而且对重文轻武的习气有排斥心理,奈何内部不和,好武的人往往才学又不如专攻经术的,辩不过对方,又不能动武,时常吃瘪,积了不少怨气。
  这次盛大名士写文章鼓吹文武并重,吴县子弟喜大普奔,恨不得人人手抄一份,偏偏太守府又非常慷慨,搞了很多份到处分发,连抄写的功夫都省了,自然人手一份,就连不识字的文盲都知道故太守盛大名士有这么一篇大作。如果不知道这篇文章,连聊天都被人鄙视。
  盛宪怕会稽人知道这篇文章,这才躲到吴郡来,不曾想自投罗网,姑苏城内外已经沸反盈天。
  盛宪又急又气。得知这些文章是太守府传出来的,盛宪立刻来到太守府,求见蔡瑁。他做过吴郡太守,太守府的掾吏认识他的不少,一看到老上司来了,立刻通报。蔡瑁非常客气,亲自从里面迎了出来,一见面就拱手作揖,笑容灿烂,开了花似的。
  盛宪知道蔡瑁的底细,一点没有和他客气的意思,开门见山的质问蔡瑁为何将他的文章广为散发,搞得人人皆知。蔡瑁很惊讶,不知道盛宪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
  “这是讨逆将军安排的。”
  听说是孙策安排的,盛宪的气势顿时弱了三分。当初被孙策关进槛车的经历记忆犹新,他从心底里有点惧怕孙策这种浑不吝的少年,而且他还知道,郑平、贺纯等人是真的被孙策槛车征送长安了。一想到坐在那粗糙的槛车里跋涉几千里,他就从心底里犯怵。
  见盛宪不说话了,蔡瑁又表功道:“盛君这篇文章写得好,深得将军喜欢,不仅让我将这篇文章在吴郡广为传发,还让我送一些到豫州、荆州去,用不了多久,你这篇文章就不仅是江东人知道,而是天下人都知道了。”
  盛宪听了,眼前直冒金星,腿一软,扑通一声坐在地上。蔡瑁莫名其妙,连忙派人将盛宪送回沈直家。站在门口,看着盛宪的马车远去,蔡瑁感慨不已。
  “一篇文章而已,至于这么激动么。既然他已经得了名,润笔就不给了吧,最近手头还真是蛮紧的。”
  ……
  盛宪在沈家住了几天,一直不敢出门,生怕遇上旧日好友,被他们奚落。女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不肯说,只是生闷气。后来憋不过,才把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盛氏哭笑不得。她一直以为这是父亲自愿做的文章,现在才知道还有这样的经历,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怪谁好像都不对。不过她告诉盛宪,这篇文章在吴郡风评不错,大部分人都喜欢,就算有不同意见,也算不上什么大毛病,只是说盛宪有些迂腐罢了。
  盛宪将信将疑,写了封手札,派人送给高岱,约他见面。高岱是他的故吏,又于他有恩,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得知盛宪来了,高岱很快就赶来了。一见面,就大夸盛宪这篇文章做得好,说理透彻,又结合实际,颇有见地。
  盛宪很意外,向高岱打听了一下情况。高岱说,孙策在吴郡的风评不错,虽然粗鲁少文,但不恃武杀人,对乡党也算客气,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被沈友、沈直、朱桓等人的际遇所鼓舞,都想去投孙策,就像当年江东子弟追随项羽一样,要追随孙策再立新功。盛宪的这篇文章最受他们欢迎。至于他们这些文士,虽然觉得这些少年可笑,却对孙策没什么坏的印象。孙策支持扩大郡学规模,要求对普通百姓子弟进行教化,这都和他们的理念比较接近,只是一直没有得到支持而已。
  “盛公,你知道你这篇文章有一项与众不同之处吗?”
  盛宪心里的紧张去了,心情轻松起来,还多了几分自得,连连催高岱说。
  高岱笑道:“你知道你的文章为什么能传播得这么快吗?”
  盛宪一想,也觉得很奇怪。短短的时间就传播如此之广,的确有些夸张,难道自己的文章真的好到这个程度,纷纷传抄?
  “这是太守府的一项新技术,最适合传写大宗文书,三五十份反倒看不出优势,几百份上千份才叫快。郡学正在编制一本启蒙读本,初步目标是让入学的孩子学会三五百常用字,会一些日常需要的算法,到时候就打算用这技术传写几千、几万份。盛公,有没有兴趣到郡学来做做学问?”
  “我?”盛宪心动了。
  “不瞒你说,陆公知道你来了,特地委托我来请你,还望你不要推辞。你现在名满吴郡,吴会一体,姑苏原本就是吴会中心,孙将军刚刚送消息回来,还要在太湖建木学堂、讲武堂,到时候这里会成为江东的学术胜地,众多同道济济一堂,朝夕切磋,其乐无穷。”
  盛宪很惊讶。“孙将军是会稽太守,为什么会在太湖建木学堂、讲武堂,他不应该常驻山阴吗?”
  高岱笑而不语。虽然和盛宪关系好,涉及到这件事,他还是希望孙策以吴郡为重。他也清楚,孙策毕竟是吴郡人,他与吴郡世家之间没有什么冲突,相处和睦,却在会稽闹出了不少事,郑平、贺纯等人还在路上呢,孙策与会稽世家之间多少有些芥蒂,况且会稽世家与山越宗贼多有勾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他自然不愿意驻在会稽这危险之地。
  这样的好事还是留给吴郡人吧。姑苏才是吴会最重要的核心,岂是区区山阴可以相提并论的。有这样的基础,再加上孙策重利务实的施政理念,要不了多久,吴郡就会像南阳一样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