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策行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权衡良久,没有吭声。他听得懂郭图的意思。荀彧在长安变法,王允失去了权柄,他已经无法直接控制朝廷。孙策接受朝廷任命,远赴会稽,显然是以退为进,向朝廷示诚。他一直不肯承认天子,很可能成为朝廷下一个目标,成为被围攻的对象。届时北有公孙瓒,西有贾诩等西凉人,南有孙家父子,东面还有陶谦,形势非常不利。
  要破朝廷布下的包围圈,只有像孙策一样,以退为进,承认天子,承认朝廷,以换取时间。田丰、审配等人已经分别向他进谏过,但他一直没有松口。一直以来,他都说刘协不是先帝血脉,并以此为理由代行天子之命,发给州郡的文书都以诏书自称,现在改口,不仅自打耳光,颜面尽失,以后也无法再以诏书自称,还要受制于长安的诏书,束手缚脚,难得如意。
  郭图深知他的心意,所以一直没有明说。现在扬州形势大坏,容不得他们再犹豫,所以郭图也改变了心思,希望他能退一步,与长安媾和,缓解危机。只是郭图说得婉转,不像田丰、审配等人说得那么直接罢了。
  形势不由人啊。袁绍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放荀彧走,谁想到他去长安居然搞出这么一出来,本来已经威严扫地的朝廷居然占据关中,站稳了脚跟,还和孙家父子连横。虽说这无异于玩火自焚,却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再不低头就是众矢之的。双拳难敌四手,猛虎不架群狼,就算他得天下士心,面对这四面包围之势,也觉得棘手。
  配合朝廷将孙策困在扬州的确是个办法。当今天下,除了他之外,实力最强的就是孙家父子,孙坚虽然是父亲,心计却不如孙策远甚。如果能将孙策困在扬州,不参与中原的事务,他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只是……这真的不舒服啊。
  袁绍越想越生气,有时候难免又有些惋惜。怎么自己没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呢,反倒让袁术占了便宜,平白多出一个对手。自己有两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外甥,也算是不错的人才,可是和孙策比起来,除了袁谭和孙策在伯仲之间外,次子袁熙和外甥高干都逊色得多。
  如果尚儿能快些长大就好了。袁绍沉吟着,暗自叹了一口气,紧握的拳头慢慢放开。
  “刘正礼也是宗室,表刘正礼为扬州牧,若是朝廷识相,便将庐江、九江、丹阳太守让与他们,看他们有没有本事从孙策手中夺回来。至于豫章,让元才(高干)去吧。听说许子将在那里,写信给他,请他关照高干。”
  “主公英明。”


第725章 好消息
  天子站在廊下,垂着手,一动不动。
  唐姬站在一旁,轻声细语地解说着最新收到的情况,提醒天子待会儿要注意的事项。朝廷收到了冀州牧袁绍送来的表,虽然这封表奏中看不出一点应有的谦恭,但象征意味却很浓。
  袁绍承认天子,承认朝廷了。不管他内心是否愿意,他至少低头了。在形式上,朝廷又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保持了疆域的完整。从现在开始,天下只有尾大不掉的权臣,没有割据自立的叛臣,所有人都承认正朔在长安。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荀彧谋划的大局就完成了第一步,足以证明人心思汉,大汉天命未绝,还有中兴的机会。
  荀彧说,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小心谨慎。这个是好消息,但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成为坏消息。袁绍低头还只是表面文章,只是一封表奏,而且还要向朝廷讨要扬州牧和豫章太守两个官职,该给朝廷的贡奉却绝口不提,连客气话都没有。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有一个陷阱:他为会稽周氏三兄弟请谥。这是逼朝廷表态,要借朝廷的刀来割孙家父子的肉,当然也可以看作借孙家父子这块石头来试朝廷的刀。
  斗争才刚刚开始。这封表奏一旦公布,蛰伏了很久的党人肯定会闻风而动,逼迫朝廷表态。而那些虽然心向朝廷,但容易冲动的读书人也会以为形势大好,迫不及待的想要更进一步,早点实现天下太平。
  “陛下,待会儿若是司徒杨公有什么过激的言论,陛下不要正面答复,尽可能让司空士孙公去解决。如若不行,荀彧会想办法说服他。”
  天子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会议之后,朕会单独召见他,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决断。”
  唐姬欣慰地应了。天子单独召见荀彧,可见他已经有了与丁冲等人对抗的勇气,开始主动出击了。
  天子与唐姬告别,走过走廊,来到殿上。杨彪、士孙瑞和荀彧等人已经在殿外等着,司徒掾刘巴、侍中刘晔也在,这两个年轻人是刚到长安不久的年轻俊杰。他们的到来给了天子很大的鼓舞。
  看到天子出现,侍中丁冲高呼唱喝,杨彪等人依次上殿,向天子行礼。天了还礼,请他们入座。杨彪心情大好,刚坐下便大声说道:“恭贺陛下,冀州刚刚送来表奏,袁绍迷途知返,再奉朝廷正朔。”
  荀彧上前,将收到的表送到天子面前。天子打开看了一眼。内容他已经知道,现在只是走个形势。可是看到真切的字体出现在眼前时,他还是有点激动,不失稚气的小脸上泛起了微红。
  “这都是诸卿运筹之功。”天子盖上表,努力让自己恢复平静,保持声音的平稳。“对袁绍所请之事,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为好?”
  杨彪说道:“臣以为不妥。刘繇虽是宗室,又有仕宦经验,品德才干也算上佳,但他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甚至没有做过县令长,突然让他领一州,恐怕难以胜任。不如任他为扬州刺史,观其行迹,如果能胜任,再转为州牧不迟。至于豫章太守,眼下周术并无过错,似乎不宜代换。且高干为人如何,有无才干,都不清楚,不宜骤任太守,不如委任一县,察其德才。”
  天子心中暗自点头。杨彪到底是老臣,这一手软硬兼施,做得不错。看似驳回了袁绍的所有请求,但又没有完全否决。让刘繇做扬州刺史比扬州牧更合规矩,回了袁绍的面子,又让袁绍无话可说,但实际上好处又给了袁绍,让他不至于狗急跳墙。
  “司徒拟任高干哪一县?”
  “南昌。”
  天子不置可否,心里却笑了一声。果然不出他所料,南昌就是豫章郡治所在,南昌令随时可以接管豫章太守。周术是袁氏故吏,说不定会主动让贤,直接把权利交给高干,自己拱手而治。据他所知,扬州六郡的太守不是袁氏故吏就是党人中坚,只有陆康是例外,所以他被陈登赶走了。
  只可惜,这几个袁氏故吏和党人都是虚有其表的废物,一个个被孙策打得鼻青眼肿,没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三郡落入孙策之手。不管怎么说,扬州都已经不是朝廷的扬州,就看孙家父子和袁绍怎么斗,不管谁赢谁输,对朝廷都有好处。
  当然了,最好还是孙策赢。毕竟孙策还把朝廷当回事,南阳运来的贡赋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终于有钱有米过年了。除了钱粮之外,南阳送来的纸也非常不错,兵器也很精致,天子都非常喜欢。
  “庐江、九江、丹阳三郡,该如何处置?”
  杨彪沉吟片刻。“陛下,臣以为孙坚取庐江、九江有太尉朱公之令,取钱粮以助军事,并无不当。孙策为周昕所阻,杀周昕也勉强能说得过去,擅取丹阳则不可。朝廷宜委任干才赴任,不能让孙策肆意妄为。”
  天子看了荀彧一眼,心道荀彧果然对杨彪很了解,知道杨彪会冒进,做出不切实际的判断。孙策占了丹阳,他能让出来?这时候正是需要孙策与袁绍对抗的时候,岂能刺激孙策。万一再把他逼急了,撕破那层遮羞布,与朝廷决裂,丢脸的只会是朝廷,不会是孙策。
  就眼下而言,不管派谁去丹阳,孙策都不会放手。只有会稽一郡,他是无法打破袁绍堵截的。为了让孙策能平衡袁绍,朝廷明知孙策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还要扶持他。这很无奈,但这就是事实。
  天子转过头,看向士孙瑞等人。“诸卿以为呢?”
  士孙瑞不紧不慢的开了口。“陛下,杨公所言甚是,的确不宜助长孙策风气。不过丹阳民风剽悍,易动难安,山越为祸已有数十年,普通人怕是难以胜任,否则必为刁民所害。司徒府选任官吏时还是谨慎一些好,被人赶回来事小,送了性命可就不好了。”
  杨彪冷笑一声:“陛下,司空思虑周全,臣感激不尽,臣一定小心遴选,选才何必司徒府,如果司空府有什么合适的人才,也不妨推荐一二。”
  士孙瑞笑着摇摇头。“司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