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俗眼看史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颜征在却上前说道:〃爹爹又何必多问呢,女儿听从爹爹的安排就是了。〃于是,颜家很快将这个未满二十岁的小女儿送了过去。据说等到结婚拜庙的时候,颜征在才发现自己嫁得竟是一个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头子,当时她十分后悔惧怕,然而已无路可退了。

他们俩草草地办完了婚事,没过几年颜征在就有了身孕。依照当地的习俗,渴望生儿子的人应该去尼丘山拜拜,于是他们也去了。不知是尼丘山显灵,还是颜母争气。总之,数月之后,一个健康的小男娃就降临到了他们身边。只是他的头顶长得奇怪,中间低四周高,很像尼丘山的样子,这可真是尼丘山赐给他们的。于是叔梁纥就给他取了个孔丘的名字,也算是还尼丘山的愿。谁知后来孔子的地位比尼丘山还高,于是人们为了避讳孔子的名而将〃尼丘山〃改名为〃尼山〃。不知道尼山上的神仙会不会不高兴啊,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按理说孔子是其父的〃老来子〃,一般都会很受宠。谁知好景不长,孔子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当时母亲也才二十出头,孤儿寡母,无依无靠。颜征在想离开这个伤心地,也为了儿子求发展,便带着孔子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定居。曲阜原是西周的重要封国,长期受到周王室优待,各种礼乐制度也是仿照周王室设置,素有〃礼乐之邦〃之称。孔子到了这里,便如鱼得水一般欢喜起来。他对那些乐舞和祭祀场面充满了好奇心,平时没事的时候,便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假装大人的模样,必恭必敬地学起礼仪来。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他们会把家中用的小碗小碟摆在桌面上,当作祭祀用的礼器。颜母看了又好气又好笑,但是心底还是很支持儿子的,于是给他买了一些真的礼器回来。孔子更加受到鼓舞,对礼仪也更加热爱起来。

第二部分 第43节:孔子:痛并快乐着(2)

等孔子长大了几岁,不再满足于〃过家家酒〃的时候,颜母便教他识字。渐渐地书读多了,知识也就丰富起来。十五岁的时候便立志于求学。当时他请不起私人教师,便〃随地得师〃、〃转换多师〃,以至于获得了比别人更广而渊的知识,锻炼了比别人更强有力的技能。他可是一代自学成才的典范,为后人称颂。这时的孔子还是很快乐的,就像一边播种,一边收获一样,何等乐事!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当他十七岁的时候,颜母又离他而去了,那时的悲痛可想而知。为了表达胸中的悲痛与敬意,孔子想:必须借助一种外在的形式,光靠心灵的悼念是不大长久且不稳定的。而这种形式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具有神圣意味的,这便是〃礼〃,即在规范了的世俗生活中去展示神圣的意义。因为在〃礼〃中人们能自觉地摆脱兽性,是〃礼〃培育出了人性。

于是,孔子十分遵守当时的礼仪,想要将父母合葬在一起。可是他年幼时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便先将母亲的棺柩暂放在一处叫〃五父〃的十字大街口,预备打听到父墓的所在,再进行合葬。经过了一番艰难的寻找,虽然未果,但是孔子寻墓的事情已流传开来。陬地一位车夫的母亲听闻后为之感动,特意赶到阙里,将她所知道的叔梁纥的葬处告诉了孔子,孔子终于如愿以偿尽了孝。据说接下来为了记住父母墓地的所在,方便日后祭拜,他还创造性地在墓上堆起了一个坟头。据古籍记载,墓而坟和夫妇合葬,均自孔子始。在这件事上,有孔子关于〃礼〃的思想启蒙,同时也是孔子对〃礼〃的一次重大实践。

孔子少年微贱,却敏而好学;命运多舛,却多思善辩;生于乱世,却知书达礼。虽然他出生的时候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但是他的命运奏响的交响乐实在是比那一声呱呱坠地更加响亮。他出生的环境似乎已经预示他这一生的使命便是〃继衰周而素王〃。所谓〃素王〃即没有王者之位而有王者之德。当时国内外形势十分混乱,大国之间争雄称霸,小国则朝不保夕,纷纷寻求宗主国以获得庇护。国家之间阴谋重重,战争不断。而鲁国则君权旁落,国势衰微,是实在的〃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民生得不到安宁,怨气冲天,可谓内忧外患。孔子便逐渐形成了悲天悯人,不仕无义的信念,为此在他的一生中注定有这么一段漫长的传道羁旅。

第二节〃累累若丧家之狗〃

在孔子的羁旅生涯中,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当时孔子周游列国,无遇明主,常受冷落甚至遭人迫害。如《列子·杨朱》中所记载:孔子〃伐树于宋,削迹于卫,穷于商周,困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戚戚然以至于死〃。其中尤以他在郑国的遭遇令人感慨万千。那次是因为孔子带领弟子子贡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权臣派人把树给推倒了。师徒二人便慌忙离开宋国而去郑国。到了郑国,两人却走散了。孔子便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城门外等待,子贡也在四处寻找老师。一个郑国人看见便对子贡说:〃东门城外有一个人,头长得像唐尧,脖子长得像皋陶,肩膀长得像子产,可是腰部以下比夏禹还短三寸,一副可怜兮兮、风尘仆仆的样子,像极了一条丧家之狗。那不会是你的老师吧?〃子贡听着有点像,匆忙赶到城门,发现果然是孔子站在那儿。心底泛起一丝酸楚,便把刚才郑国人对他说的话告诉了孔子。谁知孔子哈哈大笑,然后说道:〃他形容我相貌的地方不一定像,但是他说我像丧家之狗真是对极了!〃难道这位圣人真这样自低自贱或是脸皮厚不怕骂吗?

其实不然,在孔子35岁的时候,由于鲁国内乱他放弃了身为教师的安稳生活,投奔齐国。为了接近齐景公,他住在齐国贵族高昭子家。次年,景公才向他询问政事。孔子答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说:〃好极了,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再多的粮食,我也吃不着啊。〃过了些时日,景公又向孔子问为政的道理,孔子说:〃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做好财经工作。〃景公听了很高兴,便决定重用孔子。谁知齐国大臣晏婴却进言劝阻道:〃陛下,像孔子那样的儒者总是能言善辩,圆滑世故,您很难驾御他的。而且他那么推崇丧事,过分追求尽哀,不惜破费厚葬,要是这种主张影响我们的风俗可是不好。而且他到处游说以求取官禄,这种人怎么可靠呢?现如今礼乐制度已经崩坏,他那一套繁文缛节太不合时宜了。〃景公听信了,便开始冷落孔子,再加上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加害于孔子,孔子便返回了鲁国。

第二部分 第44节:孔子:痛并快乐着(3)

在家里沉潜了十多年,渐渐地学识也得到增长,几乎到了无所不知的地步。那是有一次鲁国掌权的上卿挖井得到了一个陶罐,里面有一只像羊的东西。为了考考孔子,便骗他说得到了一只狗。孔子可不上他的当,仰仗自己博闻强识,他说道:〃据我所知里面应该是一只羊。我听说山林中的怪物是只有一只脚的龙和一些精灵鬼怪;水中的怪物是龙和一种叫做〃罔象〃的水怪;而土里的怪物是一只雌雄未分的坟羊。〃上卿心里暗服,只是仍然把这样的人才束之高阁。后来鲁国内部越来越混乱,孔子不想再做官了,便操起了教书的旧业,学生越来越多,还有专从外地赶来的。孔子也就以此为乐。

直到五十多岁的时候,他又再度被请出仕,还接连升官。眼看鲁国的形势有所好转,齐国有些着急,他们怕孔子掌权,鲁国定要称霸,而自己距离鲁国最近,必要先被兼并。于是想出了一个缺德的主意,即用美女和骏马诱惑鲁国君臣,使其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则大失所望,于是又离开了鲁国,带领着弟子周游列国,此时的他已经55岁了。

孔子就像跳蚤一样从这个国家跳到另一个国家,先后经历了卫国,曹国,宋国,郑国,陈国等,并反复在这些国家之间周旋。一个年近半百的老人,如此颠沛流离为了什么?他自己曾经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为什么如今天下大乱,他还不选择隐退呢?

其实,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历代文人存在着一种可贵的矛盾,孔子也在其中。他何尝不想〃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他都想好了可以由勇敢的子路陪伴。然而这只是一时兴起说的话,能够代表他的真正态度的要算〃问津长沮和桀溺〃两位隐士的那一次。

当时长沮和桀溺在田里劳作,孔子骑马路过,便叫子路去问问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手持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