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嘉诚家族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的锁都纳入生产线,就很可能成为香港五金业独一无二的厂家。如果其他同样生产滞后的五金厂发现了这一问题,他们再跟随着转产,恐怕就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了,因为我们已经抢先占领了市场。所以我建议你们必须尽快动手,否则如果有人发现了这一商机,我们再动手就晚了。”
  李嘉茂把李嘉诚的话听在耳里,晚上他想了一夜,觉得很有道理。次日清早他亲自上街进行市场调查。从上环、中环、铜锣湾,再到湾仔和九龙半岛,几乎所有五金商店和批发站都一一看过了。李嘉茂不看不知道,调查了市场后才发现铁锁的销售潜力果然相当巨大,这才知道李嘉诚说的都是真话。只是他从前根本就没有像李嘉诚那么细致进行思考和调研罢了。李嘉茂从心里暗暗感佩李嘉诚精明细致的经商作风,同时也深感李嘉诚为人重友情守信义的品格难能可贵。李嘉茂说干就干,只用几天时间,就把他的设备进行了全面改造。在没有外进设备的情况下,依靠现有的技工力量,很快就生产出新型铁锁并马上投放市场。几天以后就收到来自市场的良性反馈。再过一个月,少量成本换回了丰厚的回报,李嘉茂在此基础上扩大再生产,在铁锁赢得民望和市场好评后再生产一系列锁类产品。不但生产出门锁、抽屉锁等常规产品,而且还研制出国际上尚未普及的弹簧锁等。几年来一直产销不畅的五金厂,正是在李嘉诚的提醒下,老树绽发了新枝,从濒临破产的边缘迅速地起死回生,李嘉茂逢人便说:“真没想到李嘉诚是这样讲情谊的人啊!”
  现在,李嘉诚再次从万和塑胶有限公司“跳槽”了。他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继续到另一家工厂去谋取生路,更不会再给别人打工当推销员。他如今要自己踏踏实实地干一场了。他对母亲说:“娘,我已经二十多岁的人了,如果我再不能建一家自己的厂子,那么我今生也可能就再无出头之日了。”庄碧琴对他的这一决定也持支持态度:“阿诚,只要你认准了,就大胆地干吧。即便你的厂办砸了,也没有什么。世上做任何事都需要有代价的呀!”李嘉诚没想到母亲会如此支持自己,便说:“娘,您放心吧,经过这几年的打拼,我已经懂得如何办厂了,别人能成功,我为什么就不能成功呢?”
  23、以和为贵,互惠互利
  1950年,李嘉诚在宵箕湾终于建起了一座厂房。这座厂房原来是一家仓储公司的备用仓库,是许多年前兴建的简易房子,墙破瓦裂。不过,李嘉诚看中的就是这座旧仓库的租价便宜,当时他仅仅只有五万港元,用这些钱来创办一家工厂,在别人看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甚至连办塑胶厂必用的设备也进不来。可是李嘉诚当时信心十足,他认为五万港元可以起到五十万的效用。
  “阿妈,我想把咱家的工厂,就命名为长江厂。”李嘉诚在做好建厂的准备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相依为命的母亲庄碧琴。
  李嘉诚说:“我为什么要把厂子命名为长江厂呢?就因为我从小就听说长江之水浩大,有波涛汹涌气吞山河之势,我喜欢。我是想,虽然我的工厂现在很小,可是总有一天我会让它象长江那样,潮涨潮落,奔腾千里。阿妈,到了那时候,咱们就再也不会为钱财发愁了!”庄碧琴听懂了儿子的打算,虽然她那时还无法知道摆在李嘉诚面前的是福是祸,但她心里相信儿子,所以连连点头说:“好好,你说的有道理,就叫长江厂好了!”
  当时,李嘉诚就是依靠自己仅有的积蓄,还从朋友处借了些钱,从银行贷了些款,这样厂里不仅进来了必要的设备和机器,还雇来了一批工人。当然,他不可能雇用技术员和工程师,因为他付不起昂贵的薪水,好在李嘉诚在万和塑胶公司当总经理期间,早已熟练掌握了生产塑胶产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如今他自己创办新厂,自己就能挑起厂长、工程师、技术员和产品质量检查员等重担。有他亲自在宵箕湾夜以继日地查修机器,很快就和几个工人把厂房和机器都安装完毕。接下来,李嘉诚又亲自去各地采买塑胶的生产原料,到了这一年的3月11日,一家以“长江”命名的塑胶制品工厂正式在宵箕湾生产运营并开张营业。
  “大家听着,咱们的工厂现在虽然残破一些,可是我可以向你们保证,只要咱们的塑胶产品在市场上打开局面,有了回头钱,我李嘉诚肯定会把咱们厂建设成像样的新型企业。到了那时候,我会让大家有衣穿,有饭吃。”李嘉诚所雇用的工人,大多都是从祖国内地涌进香港的农民。当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在即。李嘉诚办厂所面临的成功机遇与挑战都十分严峻。他认为成功的有利条件是当时的人工薪金比较低廉,设备也可以利用其他塑胶厂淘汰的旧机器进行复修改造,而生产塑胶产品的技术他比较精通,不必再花一笔钱去另请人才,再加上当时香港市场的塑胶产品相对仍然有限,如果他肯及早开发上市,必然会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可是,不利的因素也时时困扰和威胁着年仅22岁的李嘉诚。首先就是他使用的机器设备都是一些被淘汰的旧机器,尽管李嘉诚在开工之前进行了几乎半个月的大检修,然而老化的设备终究很难生产出质地优良的精致产品。再有就是李嘉诚能够生产的产品只有儿童玩具和塑胶水壶、水桶,然而当时的香港市场已经有西方进口的更精致的塑胶玩具等精美制品。在当时李嘉诚和所有香港民营塑胶厂一样,产品品种无论经过几次革新仍然无法超越技术先进的欧洲。这是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双重滞后所决定的。再有一点,就是李嘉诚麾下的工人多为农民出身,一般都不能掌握先进的技术,所以这些不利的因素,在李嘉诚建厂初期无疑会拖后腿。
  1950年3月15日,李氏的长江厂终于生产出第一批产品——50只塑胶玩具手枪。当这些五彩缤纷的玩具枪定型成功,并且摆在李嘉诚的临时办公室桌上时,李嘉诚心情激动得流下了热泪。那天晚上,李嘉诚在他茅草为顶的办公室里摆了一桌“酒宴”。所谓酒宴,不过就是一些临时从街上买来的罐头、卤鸡、香肠和汽水。他面对几天来和他一样在工厂里摸爬滚打的工人们,说:“将来有一天我们的长江厂一定要成为香港最有实力的工厂。这就是我为什么要把工厂命名为长江的原因啊!希望大家都要像长江之水那样,后浪推前浪,一浪高过一浪地把咱们工厂引向光明,引向胜利!”
  李嘉诚的塑胶玩具开始上市了。为了打开局面,李嘉诚又当起了推销员,这次他所开辟的销货路线,尽量避免从前在万和塑胶公司主持销售工作期间联系的酒店和商铺。为了不让自己的产品抢占万和公司固有的市场,李嘉诚带着几个推销员刻意开发新的领域。由于李嘉诚善于推销之道,所以几天时间里他的产品就迅速在香港市场上铺开了。不过,产品虽然销售很旺,李嘉诚毕竟还暗暗捏着一把冷汗。因为他知道产品销出以后还有一个退货期,如果过了退货期的产品才能收回货款。所以在产品尚未经过市场验证以前,李嘉诚是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的。
  “李先生,你让我们找得好幸苦啊!”一天上午,有人到厂房破旧的宵箕湾“长江厂”来寻访李嘉诚。当时他正穿着破旧的工装在车间里和工人们调试一台新机器。当那人蓦然发现浑身油污的李嘉诚从机器下面钻出来时,顿时愕然地怔住了。显然如今的李嘉诚与从前西装革履到处奔波推销的他判若两人了。李嘉诚在当推销员时极其注重仪表,他知道如果衣饰过于普通,肯定会让商谈生意的对方产生错觉。在李嘉诚看来推销员的仪表往往代表着工厂的形象,如今他成了一厂之长,反而不注意衣饰打扮了。他每天必须滚爬在机声轰轰的车间里。如果衣饰过于齐整,反而和工人们产生了隔阂。
  “唉哟,原来是我的老朋友来了!”李嘉诚还像从前当推销员时那样,凡是对来访的客人都以礼相待。他把来客恭敬地请进自己的临时办公室,亲自点上香烟,斟上茶水,然后与来客闲聊起来。客人见了桌上的新产品,顿时来了兴趣,说:“李先生,我就是前来找您商量进货的。刚才我到了您从前供职的万和塑胶公司,才知道您如今已经自己当厂长了,那么就更好了,从今以后,我们索性就不再到万和公司进货了,还是找您李先生进货方便可靠,因为朋友还是老的好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