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杨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晚清官场此风特炽。许多官宦人家都养着面目皎好的男童,在家寸步不离,外出则跟随一旁。尤其是戏班子那些演技又高长相又好的伶童更受垂青,或出高价买之置于室,或常招之饮于堂。跟随在袁克定身旁的茂顺便是他从三喜班里买来的宠伶,而小汤山温泉则是他和京师宠伶们饮酒作乐之处。这位袁大公子固然有断袖之癖,然则他的最大癖好尚不在此,而是在权位上。

  袁克定从小跟在父亲的身边长大。当年袁世凯到朝鲜后很快发迹,他信守诺言,把沈氏从上海妓院赎出接到汉城。沈氏不能生育,袁世凯则派人去项城老家接克定来朝鲜。于氏知丈夫不爱她,抵死不肯放克定。经袁氏本家又是开导又是威胁,才不得已忍痛放儿子远去。袁世凯本想要克定认沈氏为嗣母。但年仅四岁的克定却很懂事,牢记母亲的教导,只叫沈氏为姨娘,绝口不叫母亲。沈氏灰了心。袁世凯于失望中看出儿子重血缘的天性和执拗的脾气,他倒很欣赏儿子这两个特点,遂不再强迫儿子认沈氏为母,并着意加以培植。克定一直在朝鲜长到十六岁才随父回国,以后跟着父亲辗转济南、保定、天津各地,也没有去应试,只是后来挂了个农工商部右丞的虚职。这两年来,连这个空衔也不要了。多少年来,袁克定基本上充当父亲贴心帮手的角色。年年月月官场的熏陶,尤其是亲历父亲罢而复起的政治风波后,袁克定深知“权位”二字的重要。对此中三昧,他远比一般人咀嚼得深透。

  自从父亲做了民国的大总统后,袁克定的身份更加不同了。“大总统”这个称呼,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很陌生,他们叫不顺口听不习惯,叫得顺听得惯的还是传了两千年的“皇上”。万民之上的统治者,薄海之内的第一人,不就是皇上吗,叫什么大总统呢?尤其是称呼袁克定,更加为难。仍旧叫大公子吗,似乎不能突出天下第一大公子的地位;总统之子,外国又没有什么特殊的称谓传进来,于是不少人干脆沿袭旧时的称呼,叫他太子。

  袁克定初时还有点不好意思,听久了也就自然了。但袁克定知道,他其实并不是太子。这中间最大的区别是,太子为法定的继位人,根据民国的宪法,他不是。倘若哪天他的老子死了,不仅他们全家得搬出,中南海,他本身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也会失去,就连父亲几十年来一手培植出来的北洋将领都不会买他的账。有两件事很令袁克定气沮。

  徐世昌从青岛来北京不久,袁世凯在总统府居仁堂设家宴为之洗尘。席上,袁命儿子给徐把盏敬酒。大概是蛰居多年重登政坛心情特别兴奋,也可能是多喝了两杯有几分醉意,当袁克定再次为他斟酒时,他拉着袁克定的衣袖说:“克定呀,想不到一晃三十多年,你也是快四十的人了。”

  袁克定说:“是呀,过两年就四十岁了。”

  徐世昌说:“难怪我不能不老,当年那个穿开档裤尿了我一身的小家伙也快四十了!”

  说罢哈哈大笑,袁世凯在一旁也乐得大笑,弄得袁克定脸红红的,很不好意思。

  笑完后,徐世昌又说:“那年你还不到三岁,吃饭时站在我旁边。我说克定呀,你给伯伯磕个响头,伯伯给你一个虾肉丸子吃。话刚说完,你就趴在地上磕了一个大响头。我说乖孩子真听话,马上夹一个丸子给你,一个大丸子把小嘴塞得鼓囊囊的。还记得吗?”

  这几句话说得袁克定愈加难为情,忙说:“不记得了,不记得了!”

  “不记得了?”徐世昌摇摇头说,“来,老伯告诉你。当初你是这样跪着的。”

  看着袁克定呆呆地站着,没有任何表示,徐世昌急道:“快呀,快跪下来呀,老伯好指点呀!”

  袁克定仍站着不动。他已经是快四十岁的人人尊重的大公子了,怎么还能像两三岁的懵懂小孩那样呢?这个徐老头子,莫不是让几杯酒给灌迷糊了?袁克定老大不情愿。袁世凯好不容易请出徐世昌,为不让他扫兴,对儿子说:“你就给徐老伯再跪下磕个头嘛!”

  袁克定一向对父亲恭顺,见父亲这样命令他,只得跪下,将头触到地面。

  徐世昌快乐极了:“不错,不错,那年也正是这个样子。乖孩子,真听话,看在你已是大人的面子上,老伯不再赏你吃虾肉丸子了,快起来吧!”

  袁克定忙站起,心里为这事郁郁了几天。他从来就不认为徐世昌有多大的本事,当年在翰林院里十多年不迁一职,不得一差,是一个倒楣透顶的黑翰林,以后的飞黄腾达,完全是父亲一手提携的结果。他不思感激袁家的大恩大德,还一个劲地在自己面前装模做大。袁克定对徐世昌怎么也尊敬不起来。这几年,他口口声声要做大清的遗民,义不食民国之粟,隐居在青岛。但一旦父亲叫他做国务卿,他又出山了。声称是帮忙不受傣禄,然父亲略施小技,说每月四千大洋不是政府开支而是从总统特支费里支出,他便欣然接受了。总统特支费是哪里来的,还不是政府的钱?一想到这些事情,袁克定便对这个老头子简直有点鄙夷了,真是一个既要权和利,又要名和望的典型的伪君子!

  徐世昌毕竟是袁世凯几十年的拜把兄弟,且在醉意中,袁克定在大不舒服之后尚可略作宽谅,而段祺瑞的据傲不恭,则令他不能容忍。

  近几个月来,身为陆军总长的段祺瑞不知因何事,常常不参加总统召集的会议,每次只打发副手徐树铮出席。徐树铮这个人阴阴地,总是用斜眼看人,开会时多半一言不发,板起面孔笔挺挺地坐着。袁世凯总觉得此人不大对劲,有时回到家里,不免在儿子面前嘀咕两句:“芝泉这人怎么啦,总打发姓徐的出面,他自己干什么去啦!”

  袁克定看着徐树铮,心里总有几分怯态,又认为段祺瑞不参加会议是毫无道理的。有次他到段家去,就直截了当地问段为何不参加会议。

  谁知段祺瑞的脸色马上变了,本来就有点歪的鼻子更加歪得难看,冷冷地说:“芸台,这事你不要管。要问,也只能轮着总统来问我。”

  袁克定碰了一鼻子灰,脸涩涩的,很久不能恢复自然。他真想跳起脚来将段骂一顿,但又找不出恰当的理由来。是的,他是陆军总长,要说他,也只有总统才有这个权利。此话并没有错,但话中之话,则是再明白不过了。袁克定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段祺瑞是袁世凯的老部下,又娶于氏夫人的干女儿做太太,真正的与袁克定是同辈人。袁世凯还健在,便这样不把大公子放在眼里,一旦死了,他袁克定还能从段祺瑞那里讨得一杯残羹吗?袁克定越想越气,也越想越怕。

  所有这一切都因为只是大公子而不是太子的缘故,倘若是名分已定的太子的话,包括徐世昌、段祺瑞在内,哪一个不应该在他的面前诚惶诚恐俯首称臣!

  思前想后,袁克定愈来愈看清楚了,必须效法当年的太原公子李世民,务必说服父亲乘此国民党已全部被打垮,民国建立还只有两三年百姓仍留恋皇帝的时候,及时改国体登帝位,把一座锦绣江山揽在自己的怀抱中!

  能把父亲说动吗?工于心计的袁克定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期,他从许多迹象中看出,父亲的心思与自己是十分接近的。

  徐世昌一到北京,袁世凯便称他为老相国。袁这么一叫,上上下下便都叫徐为老相国,徐也以此称谓而自喜。徐既然是相国,那袁不就是皇帝了吗?

  相国府里最先恢复端茶送客的礼仪,接着京师各衙门纷纷效尤。再接下来各省都督传人用令箭,行程用滚单,下属求见时呈递手本履历,这些都与前清官场一模一样。各省都督向政事堂行文都用“呈”字,只有前后任过直隶都督的冯国璋、赵秉钧对政事堂行文用“咨”。这也完全是援引前清直隶总督视军机处为平级机构的老例。许多官吏都认为民国官远不如前清官的尊严,建议将部长改称尚书,都督改称总督,民政长改称巡抚,县知事改称县正堂。不少地方,官吏出门乘坐绿呢蓝呢大轿,鸣锣开道,前呼后拥。卸任后勒令百姓送万民伞,立功德碑。丁忧守制、回避本籍的事也屡有出现。所有这些,袁世凯都知道。他不但不制止,还时常私下里称赞,说民国的制度不像个样子,还是过去的规矩好。

  有一天,袁世凯的胞兄世廉的儿子从河南项城老家来,对叔叔说:“袁氏祖坟去年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