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国藩极为痛苦,却束手无策,原因无他,主要是这些官吏不是他的亲信,就是他亲信的亲信;不是他亲手所保举,就是他保举的人所保举。所以他明知问题很大,非整顿不可,却无法下手,只能装聋作哑。
  那个后来在“洋务运动”中成为标志性人物的丁日昌,在江苏常州做官时,打着洋务运动的旗号横征暴敛,贪污腐化。有幕僚提醒曾国藩,若想整顿江苏吏治,必须首先从丁日昌开刀。
  曾国藩长叹一声说:“丁日昌横征暴敛,是在给李鸿章提供剿捻军费,即使再坏也不能去掉。”
  幕僚也长叹一声说:“那就只能让吏治继续败坏下去了。”
  吏治腐败,让曾国藩渐渐失去“中兴”的信心,“中兴”的口头禅也慢慢从他嘴里消失不见。一次,某个幕僚对他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只不过现在皇帝的威权很重,割据风气还未形成,除非中央政府首先烂掉,否则不会出现国家土崩瓦解的局面。”
  曾国藩不无忧虑地说:“中央政府好像正在烂掉。”
  幕僚道:“祸患必是中央政府先垮台,而后天下无主,各自为政,这种情况的发生不会超出五十年。”
  曾国藩不禁皱眉:“能否南迁?”
  幕僚斩钉截铁:“不可能!”
  曾国藩很不服气,和幕僚大起争辩。幕僚最后甩给他一句话:“国初杀戮太重,满汉仇恨深刻,一成死灰,永不可能复燃,即令复燃,也不会长久。您就睁眼瞧着吧。”
  曾国藩闭上了眼。最近,他的眼睛一直酸胀,看东西异常模糊。他知道这是病,但他不知道该从哪里治起。
  就像是吏治,就像是他的癣病,还有他日益加重的肺病。
  不是病入膏肓,而是命中注定,这种病会带走一个人,乃至一个帝国。
  


第十一章 最后没有辉煌
  见慈禧
  1868年9月初的一个下午,慈禧太后在花园里漫步。突然,这位阴阳怪气的女人阴阳怪气地问了句:“曾国藩在金陵干吗呢?”
  跟随她的人除了宫女就是太监,无人能回答整个问题。她似乎也没想得到答案,继续说道:“皇上(同治)自即位后还没见过他呢。”
  伶俐的太监马上跟上一句:“您也没见过他呢。”
  慈禧微微一笑:“那就让他来趟京师?”
  无人应答。大清王朝,戒律森严,太监和女人不得干政。慈禧所以干政,是因为她就不是个女人,甚至不是人。
  1868年9月中旬,曾国藩在金陵接到圣旨,命他担任直隶总督,顺便到京城觐见。
  直隶是京师的屏障,大清的总督是地方之王,直隶总督则是万王之王,太平时节,掌握最富庶的江南、供应朝廷财政需求的两江总督都在它之下。
  曾国藩听到圣旨时,有如释重负之感。
  他在金陵大张旗鼓地搞“洋务运动”、整顿吏治,已是黔驴技穷。正愁无处寻找出路时,慈禧拯救了他。
  幕僚们却另有想法:这是中央政府要改变“内轻外重”的局面,您这任命是明升暗降,天子脚下可不好做官。
  “哎,”曾国藩面无表情地叹气说,“凡事都有利弊,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
  幕僚们不说话了,显然,曾国藩是非去不可了。
  在把金陵事务做一番布置和交接后,1868年12月,曾国藩登上了北上的专船。
  他没有直接去直隶总督的任所保定,而是先去了北京。1869年1月末,曾国藩抵达京城。
  自他回家守孝直到现在,已有十七年。这十七年的沧桑风雨,把曾国藩锻造成了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也把他摧残成了一个病夫。
  走在熟悉的街道上,他感慨万千。京城仍和十七年前一样,毫无生机。
  一个行将就木的京城,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京城,在曾国藩看来,这个京城好像沉睡了十七年,如今也没有醒。
  按朝廷的意思,他将在第二天上午觐见皇上和慈禧太后。
  那天晚上,残酷的噩梦把他折磨得筋疲力尽,早晨醒来时,他脸色铁青,嘴唇发紫,眼神迷离。
  精神状态真差!他在路上不禁自责,第一次见新皇帝和皇太后,竟然是这副模样,真是有失大臣之礼。
  他被人领进皇帝的养心殿,按规矩,他跪在一个蒲团上。蒲团冰冷,房间里虽有火盆,但离他太远。他跪了一会儿,就感觉浑身发凉,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养心殿也是老样子,丝毫不见任何改观。曾国藩叹了口气,那种感觉又回来了:这个城市好像昏睡了十七年,如今也没有醒。
  已经跪了半个时辰,有太监过来拨拉了几下火盆。曾国藩感觉热气猛地上来了,他偷偷向里面的门望去,门关着,毫无动静,像是墓门。
  腿开始发麻,背脊发酸,他悄无声息地直了直腰。“嘎吱”一声,他听到自己的脊柱某个关节响了一下,这声响动把他吓一跳。门口的太监马上看了他一眼,曾国藩冷汗直冒。
  半个时辰后,他几乎支持不住,要跌坐在蒲团上。他的身体太脆弱,已无法支撑,唯一支撑他的是多年来锻炼出来的意志力。
  又半个时辰过去了,曾国藩几乎要晕倒。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向一边倾斜,意志力失去作用。就在这千钧一发时,那个墓门突然开启。
  一个公鸭嗓子喊起:“皇上、皇太后驾到。”
  像是一个人猛地推了曾国藩一下,他立即跪直了。
  同治皇帝出来了,畏缩的步子,猥琐的身材,空洞的双眼。他走到龙椅前,看了眼跪在下面的曾国藩。
  他不认识,也毫无感情。他就孤独地站在那里,直到后面帘子里的慈禧坐定了,他才坐进龙椅。
  曾国藩要脱帽叩头,帘子后面传出慈禧的声音:“免冠。”
  曾国藩激动起来:“谢皇太后。”
  磕头完毕,慈禧又发话:“抬头。让皇上看看你。”
  曾国藩慢慢地抬头,和同治的眼神碰到一处,他迅速地低下头。刹那间,他有种感觉,同治的人生状态非常差。
  “几时辰了?”慈禧问。
  曾国藩算了一下,说出了正确的时辰。
  “我是问你,你跪了几时了。”
  “臣……”曾国藩不知该如何回答。
  慈禧似乎在帘子后笑了,而且很得意:“知道为什么让你跪这么久吗?”
  曾国藩当然知道,这是慈禧给他的下马威,提醒、警告他,不要以为你建下那么大的功业就了不起,在这里,你就是个臣。
  她知道曾国藩明白,所以也就不必知道答案。
  “江南的事办理完了?”
  曾国藩回答:“办完了。”
  “湘军都解散得差不多了?”
  “差不多了。”
  “我听说有股贼人被称为哥老会的,好像湘军参加的多。”
  哥老会兴起于四川,原本是个互助合作的社团,但曾国藩解散湘军后,很多湘军士兵都参加了哥老会,于是这个团体就成了黑社会。
  曾国藩在金陵时一直提心吊胆这件事,特别担心哥老会连累自己,今天果然被慈禧提出。
  他正准备把自己抛进深沉的思考中,慈禧已岔开话题,继续问道:“来的路上可平安?”
  平安倒平安,但曾国藩一路见到百姓流离失所,盗贼横行,这不是好兆头。
  “很平安。”
  慈禧“哦”了一声,又问:“你出京多久了?”
  “十七年。”
  “带兵呢?”
  “出京后就一直带兵,只是这两年才在江南做官。”
  “哦。”
  慈禧不再问,光阴沉寂下来,气氛有些尴尬。
  “皇上可有问的?”慈禧放话。
  同治急忙扭头,向帘子里说:“没有。”
  慈禧啧啧:“皇上,这曾国藩可不是一般人,若不是他,咱们大清江山……”
  “砰”的一声,曾国藩已把头狠狠地磕到地上,“臣应尽之责,全赖皇上、皇太后保佑,长毛贼才被剿灭。”
  “不是这样说,”慈禧道,“你的功劳苦劳,皇上都记着呢。”
  曾国藩又叩头,这次比上次还用力,养心殿都晃动了一下。
  “直隶的事,你大概清楚吧?”
  “臣已做了详尽调查。”
  慈禧满意地点头:“洋人逼得紧,直隶非比寻常,你要好好做,做好!”
  曾国藩再叩头,比上两次轻了很多。不是他不想再磕得那么重,而是已头晕眼花。
  时光荏苒,慈禧又问了很多问题,包括曾国藩的家人和李鸿章的淮军,曾国藩都对答如流。后来,同治悄悄地伸了个懒腰,谈话就结束了。
  曾国藩后来在日记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