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成为八路军在华北最大的军工基地。日军视黄崖洞兵工厂为眼中钉,宣称要及早除此心腹之患。1941年11月11日,号称“钢铁大队”的日军第36师团和第419混成旅团共5000余人分数路向黄崖洞兵工厂进攻,企图一举踏平之。由于左权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敌人的阴谋无法得逞。左权指挥总部警卫团采用“咬牛筋”战术,咬住敌人,稳打稳扎,使敌人的每次冲锋都付出巨大的代价。战斗到第7日,由于叛徒告密,黄崖洞北面桃花寨阵地被日军突破,警卫团被迫撤退。由于左权已指挥部队事先将机器设备全部转移,日军窜入兵工厂时,一无所获。此时增援的八路军第772团及时赶到,与警卫团前后夹击,终于将日军击退。这次黄崖洞保卫战历时八昼夜,八路军以1500人的兵力击退日军5000余人的进攻,歼敌1000余人。中央军委在《一九四一年战役综合研究》中指出,黄崖洞保卫战“应作为我军一九四一年以来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1942年2月,日军发动以辽县麻田八路军总部为目标的“二月大扫荡”,以失败而告终。5月,日军调集3万多人的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向八路军总部压来,想一举摧毁八路军总部。5月23日,左权得到准确情报后,向彭德怀汇报,并连夜召开紧急会议,部署迎敌的策略。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会议决定总部各机关分散突围,以两个团的兵力在东西两头牵制敌人。战斗由左权直接指挥。24日晚,总部机关趁黑行动,准备通过敌人火力较弱的偏城东据点,往河北、山西交界的山区进发。一夜之间绕过日军三道封锁线,到达十字岭,暂时驻营休息。突然敌人1万余人从两翼包抄十字岭,并配备飞机轰炸。左权见形势危急,忙派人护送彭德怀和罗瑞卿迅速转移,由他自己指挥部队掩护。到25日上午,总部机关突出重围,左权在后面牵制敌人,不幸在最后突围时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时年36岁。乃是抗日战争期间殉国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左权将军在华北敌后坚持抗战五年,呕心沥血,立下赫赫战功。他还结合战争实践,写出了《扫荡与反扫荡》等著名论文,为人民军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左权牺牲后,周恩来称赞他“沉毅坚忍”、“英勇忠贞”、“足以为党的模范”。朱德称他为“八路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在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事建设、参谋工作、后勤工作等方面,他有极其丰富与辉煌的建树,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丁方晓)
第十部分后记
本书的编著工作,是在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会长张继平教授和武汉大学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李植楠教授的指导下,由肖石忠全面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肖石忠负责外国人物稿件,徐永汉负责中国人物稿件,褚银和刘新协助工作;肖石忠审阅、修改、润色全部人物稿件。张继平教授和李植楠教授审阅全部书稿,张继平教授为本书作 颉1臼榈谋嘀ぷ鳎?得到王诚汉、姜思毅、袁俊、石侠、莫阳、沈宗洪、王道平、肖裕声、孟凡俊等首长和领导的关心与鼓励;得到武汉大学胡德坤教授、唐希中教授、陈必达教授、罗通秀老师、刘华才老师、张民宪老师,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刘秀庭主任,海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肖育才教授、黄文玲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关系学院范锡波博士,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秘书长张海麟教授,人民出版社邓蜀生编审、刘慰宁编辑,以及赵功德、车亚鹏、刘社爱、邓仕政、王锦侠、姜跃生、胡斌和田梅的支持与帮助。华夏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刘晨女士对本书的出版给予大力支持并为此付出大量辛劳。我们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编著工作,曾参阅大量中文与外文图书资料并利用其中部分照片资料。我们谨向有关作者、摄影者、出版机构或出版商表示衷心的感谢。 因为篇幅方面的限制和资料的相对缺乏,有些著名人物未能收入本书,这是本书主编引为遗憾的事情。由于作者学识水平的限制,本书的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将来再版修订与充实。 肖石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