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12月4日,蒋介石率军政大员再次抵西安,严督张、杨迅速“剿共”。张、杨在重压之下,仍对蒋晓以大义,陈述利害,要求蒋联共抗日,但蒋介石对他们的苦谏置之不理,张学良采用哭谏也无济于事,反遭责骂。在此情况下,为了国家民族,他们决定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联合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及军政大员,并立即联名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八项主张,且为贯彻与实现八项主张采取了有关军政措施。他们致电中共中央,邀请派代表赴西安,共商救国大计,处理善后事宜。 15日,杨虎城向全国发表广播词,强调指出:“我们救国的方略,除了全国一致,向同一目标,对准中华民族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者抗战以外,实在是没有第二条生存的道路了。”“只要中华民族能够生存,对个人为功为罪是不计较的。” 中共中央代表团到达西安后,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杨虎城、张学良同意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他们通过与南京方面宋子文、宋美龄的谈判,迫使蒋介石以“人格担保”接受杨、张的主张。西安事变因而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由十年内战到实现全国抗战的转折点。杨虎城为实现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蒋介石返回南京后,背信弃义,竟扣押护送他回南京的张学良,在军 事法庭上进行“审判”,并加以长期监禁,进而胁迫杨虎城“辞职出国考察”,实乃流放国外。 1937年6月26日,杨虎城乘胡佛总统号轮船离开祖国。7月9日,在旅途中听到日军进攻卢沟桥,随即致电宋子文:“日寇进迫,国将不国,噩耗传来,五中痛愤。弟以革命军人,何忍此时逍遥国外,拟由旧金山返国抗敌。”14日到达旧金山,杨虎城即发表谈话表示“这次即拟兼程回国,请求任务,执行战斗,为国效死”。但是,蒋介石拒绝了杨虎城回国抗日的要求。杨虎城返国抗日的壮志难酬,便决定利用此次出国“考察”的机会,在欧美各国进行抗日宣传,争取华侨的同情和国际的援助。访问欧美之后,杨虎城决定回国参加抗战,乃于1937年10月离开马赛,于11月26日到达香港,受到爱国华侨和进步留学生的热烈欢迎。可是,杨虎城一踏上香港码头,就被戴笠派去的军统特务监视起来。从此,杨虎城遭到蒋介石的囚禁,前后转移囚地多处,最后又从贵州押到重庆。1949年9月17日,杨虎城被国民党特务秘密杀害于中美合作所。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之际,第二野战军首长即着手调查杨虎城的下落。12月1日,杨虎城的遗体被发现。1950年1月15日,重庆各界隆重举行杨虎城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分别发来唁电,指出:“杨虎城将军在1936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推动全国一致抗日,有功于国家民族。”“杨将军的英名,将为全中国人民所永远纪念。”2月7日根据家属的意见,杨虎城被安葬在西安南乡韦曲少陵原杜甫祠西侧。 (彭玉龙)
第十部分杨靖宇 将军(1)
杨靖宇(yɑnɡ jinɡyu,1905—1940),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原名马尚德,字骥生。“杨靖宇”是他代表中共满洲省委赴南满巡视工作时正式启用的名字。 杨靖宇,1905年2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的贫苦农民家庭。5岁丧父,7岁在叔父帮助下到本村私塾读书。1919年以优异成绩考入确山县高等小学。1923年考入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开始接受马列主义。1926年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旋受党的派遣回家乡确山从事农民运动。 1927年2月,杨靖宇参加主持确山县第一届农民协会代表大会,当选为县农民协会会长。4月,为迎接北伐军北进,领导发动震惊豫南的确山大暴动,活捉伪县长,成立确山县临时维持治安委员会,并当选为常务委员。 1927年5月,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杨靖宇等在刘店发动秋收起义,成立确山农民革命军,任总指挥。1928年初,率部到四望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中共豫南特委,任特委书记;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鄂豫皖特别大队,任大队长。6月,转至大别山区活动。 1928年秋,杨靖宇奉命前往开封、洛阳、信阳等城市从事白区工作。曾三次被捕,经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 1929年春,杨靖宇奉中央派遣到东北工作,化名张贯一,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到抚顺煤矿担任特支书记。8月被日本特务机关逮捕。1931年冬由党组织营救出狱,转赴哈尔滨,担任全满反日总会会长,后又调任哈尔滨道外区委书记。中共哈尔滨市委成立后,出任市委书记。1932年4月,代理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主持研究扩大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计划,并派遣干部到伪军和旧东北军中去进行兵运工作。同年11月,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身份到吉海铁路沿线视察工作。在此期间改组中共磐石中心县委,整编磐石游击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将海龙游击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 1933年,南满游击队主要领导人相继牺牲,杨靖宇暂时担任南满游击队政治委员。杨靖宇从此转战于抗日游击战场。这时,日本为了巩固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出动大批日军和伪军对抗日武装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杨靖宇指挥南满游击队积极出击。1933年春节前夕,杨靖宇率部消灭蛤蟆河子的地主武装,又在老爷岭截击日军的铁甲车队。在此后三个月内,又连续粉碎日伪军的四次大规模“讨伐”,建立以红石砬子和玻璃河套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南满游击队从此声名大振,为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创造了条件。 1933年5月,杨靖宇回哈尔滨参加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的会议,讨论贯彻中共中央1月6日《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的精神,会议决定,联合各地义勇军和抗日队伍,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以实现党对抗日武装力量的领导。会后,杨靖宇回到南满,召开南满游击区和抗日游击队代表会议,传达省委会议精神。不久,南满游击队即联合马团、赵旅天虎等抗日武装和山林队,组成抗日军事委员会(亦称军事联合指挥部),后又成立联合参谋处,公推杨靖宇为政治委员长。 1933年9月18日,以南满和海龙游击队为基础,正式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为进一步打开局面,造成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10月,杨靖宇率部从磐石的黑山镇南渡辉发江,挺进到桦甸、蒙江、辉南、金川、清原、集安一带,动员当地分散的抗日武装联合抗日。1934年4月,各路抗日武装的领导人在 蒙江县境内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推举杨靖宇为总指挥。南满地区出现了团结抗日的大好局面。
第十部分杨靖宇 将军(2)
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人——杨靖宇
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满地区党代表会议在临江县召开,决定组织中共南满临时特委和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宣告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下辖2个师。当时直接听从第1军指挥和调遣的抗日武装达1万余人。 为扩大游击区,杨靖宇率教导团和第1师部队,于1935年3月从蒙江根据地出发南征,开辟了清原、桓仁、新宾等游击区。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1936年1月28日,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代表100余人和民众团体70余人根据宣言精神,在黑龙江汤原县境内召开会议,发表“统一建制宣言”,成立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反日联合军和游击队为基础,联合其他抗日武装而统一编成的,先后组建有11个军。杨靖宇指挥的东北人民革命军改名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部队发展到3个师,还有十余支游击队。1936年6月,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政治委员魏拯民率该军主力一部,长途跋涉到南满,与第1军部队会师。杨靖宇、魏拯民主持召开两军领导干部联席会议,根据中央指示而产生中共南满临时省委,杨靖宇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