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那里,仍然忠于一个过于简单的政策概念:在祖国受难的时候,不应该抛弃本国的土地和自己同胞。这是贝当个人的悲剧。 贝当在完全成为傀儡之后,仍然执迷不悟。1943年12月18日,贝当还写信给希特勒表示:“今后占领当局有权改变法国的一切法律。”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之时,贝当还在广播中号召法国人民遵守秩序与纪律,服从德军在作战地区的任何指示。8月,戴高乐解放巴黎,贝当才悄悄烧毁自己的私人文件,派特使前往联络,准备和平移交权力,但遭到了戴高乐的拒绝。8月20日,贝当和他周围的人被德国人从维希带到洛克马林根的霍恩佐伦的一座古老的城堡里,他的政治生涯就这样奇特地结束了。 法国解放以后,1945年4月,贝当回国自首,接受审判。贝当以叛国罪被判处死刑,经戴高乐将军特赦才改判无期徒刑,被囚禁在大西洋上的比斯开湾中的耶岛。1951年7月31日,贝当死于耶岛。在他成为法国的英雄和元帅的时候,贝当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一生会这么不光彩地结束。 (陈志瑞)
第一部分博克 元帅(1)
1945年5月5日,德军正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基尔公路上行进。突然,一批英军战斗轰炸机飞来实施低空攻击。其中一架紧盯住一辆敞篷汽车连续扫射,车上的三名妇女和司机当即被打死,惟一的军官则受重伤。这位军官被德军救出,送往奥尔登堡的医院,经抢救无效而于当晚死去。这位惟一的死于盟军枪弹的纳粹德国元帅就是博克。 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1880年12月3日出生于勃兰登堡省库斯特林的军人世家。父亲曾晋升至少将,母亲也是军人家庭出身。博克从小就向往成为真正的军人,在军界大干一番。博克先后到格罗斯利希特菲尔德军校和波茨坦军校学习。人们注意到博克严肃、傲慢、固执、古板的性格与其年龄很不相称,但博克坚定的意志、顽强的进取精神及旺盛的精力,又很令人钦佩。1898年,博克以优异成绩从军校毕业,获得少尉军衔,前往第5普鲁士禁卫步兵团服役。1905年任营部副官。1907年任团部副官。1908年晋升为中尉。1910年,博克调入总参谋部任职。1912年,晋升为上尉。博克在陆军中获得“库斯特林的圣火”绰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博克仍在总参谋部工作。直到1917年才调任第4普鲁士禁卫步兵团营长,参加康布雷战役并获得德意志最高战争勋章。1918年,晋升为少校。 大战结束后,博克受到陆军首脑泽克特的赏识,调任柏林第3军区参谋长。这时,德国为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进行秘密扩军,组建所谓的“黑色国防军”。博克从工人中征募志愿者进行军事训练。不久,博克晋升为中校。1924年,调任科尔堡第4步兵团营长。1925年,晋升为上校并调国防部任参谋。1928年,晋升为少将并调任第1骑兵师师长,1930年,出任第1步兵师师长。次年,晋升为中将并调任什切青第2军区司令。希特勒上台后,德国组建了集团军。1935年,晋升为步兵上将并被任命为第3集团军司令。 博克是典型的具有普鲁士传统的军官,一直没有参加纳粹党,从不关心纳粹的内外政策,甚至对1938年希特勒在国防军的大清洗也无动于衷。但是,博克却竭诚拥护希特勒的各项军事政策,觉得这给他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博克对部下要求极端严格,近似冷酷,加上他那贵族式的傲慢作风,所以招致许多人的不满。但是希特勒却很器重博克。1938年3月,希特勒授予博克上将军衔。3月12日,博克率所部第8集团军(由第3集团军群临时改编而成)越过边界,占领奥地利。此后,博克接替伦德斯泰特任第1集团军群(后称北方集团军群)司令。
第一部分博克 元帅(2)
波兰战役中,德军的后勤补给仍只能依靠马车
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博克率北方集团军群(辖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兵力63万)从波莫瑞和东普鲁士参加突袭波兰的作战(“白色”计划),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德军攻势迅猛,博克部第19装甲军突破波兰走廊,很快将波兰博特诺夫斯基指挥的波莫瑞集团军合围并于9月5日全歼该部。接着,博克命右翼第4集团军向华沙挺进,令第19装甲军从第3集团军左翼向波军右翼实施大纵深迂回,企图将波军合围在华沙以北。9月17日,博克占领布列斯特,在那里与南方集团军群装甲部队会合。随后在库特诺地域歼灭波军主力。9月27日,占领华沙。博克因占功卓著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
第一部分博克 元帅(3)
1940年,德军装甲部队闪击西欧
1939年10月初,希特勒命令博克到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准备进攻西欧。按照陆军总司令部原来的作战计划,博克部将担负主攻任务,在列日以北地区实施突破,从比利时北部海岸向法国加来进攻,歼灭荷兰、比利时、法国和英国军队。其南翼则由A集团军群掩护。博克不同意这个计划,一是因为军队准备不足,二是因为主攻方向选在比利时不妥,很可能出现德军还未占领比利时,英军就已在安特卫普登陆的局势。 博克的意见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希特勒慎重对待这个作战计划,并最后制定出以曼斯坦因方案为基础的作战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在战役第一阶段,A集团军群担负主攻任务,B集团军群(辖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和屈希勒尔的第18集团军)则在机降和伞降部队的支持下尽可能迅速地占领荷兰,并尽可能多地牵制在比利时的敌军。通过发起猛攻,尽可能长时间地使敌军弄不清主攻方向,并阻止敌军攻击实施包围的德军之内侧。1940年5月10日5时35分,德军发起大规模进攻西欧的作战(“黄色”计划)。博克令第9装甲师以最快速度向荷兰东部进攻,支援已在鹿特丹、莫尔狄克等市实施机降、伞降的德军,尽快占领荷兰。5月15日,占领鹿特丹,荷兰宣布投降。两天后,又占领布鲁塞尔。博克的迅猛进攻果然使盟军上当,将主力调到比利时阻止B集团军群的攻势。这就为A集团军群从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实施决定性的突进创造了良好的契机。6月4日,博克的第18集团军又占领敦刻尔克,俘虏4万法军。战役第二阶段,博克指挥第4集团军、第6集团军、第9集团军、第18集团军和克莱斯特装甲集群、霍特装甲集群,突破法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下游仓促设置的“魏刚防线”,6月14日,第18集团军的第87步兵师占领巴黎。6月22日,法国签字投降。7月19日,博克晋升为陆军元帅,负责警戒从布雷斯特到西班牙边界的大西洋海岸线。9月20日,博克调任东线德军总司令。10月博克出任新编成的B集团军群司令。此后曾因胃溃疡而离职休养。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博克指挥中央集团军群(51个师)从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以北和以南实施大规模的钳形攻势。他命令第3装甲集群和第9集团军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出发突向敌纵深,第2装甲集群和第4集团军在南面从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缘向前推进。这两支装甲集群像铁钳的两臂迅速伸向苏军深远后方,6月27日,在苏联境内纵深250英里的明斯克收拢钳口,将苏联西方方面军一部合围。7月9日,全歼包围圈内的苏军32万余人。7月16日,这两支大钳占领斯摩棱斯克,完成了对奥尔沙与斯摩棱斯克之间苏军的合围。斯大林之子雅科夫•;斯大林被俘。8月5日,斯摩棱斯克包围圈内的苏军停止了最后的抵抗,31万人被俘。8月8日,又在罗斯拉夫尔围歼了苏联第28集团军。至8月末,中央集团军群完成了预定任务,向前推进了500英里,距莫斯科仅250英里。这时,博克与希特勒在下一步作战目标上发生分歧。希特勒为尽快夺取盛产粮食的乌克兰、工业发达的顿涅茨盆地和经济繁荣的克里米亚半岛,为尽快攻占列宁格勒,与仆从国芬兰军队会合,命令博克就地转入防御,并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走装甲集群加强给北方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博克坚决反对这个计划,认为分散力量无异于坐等失败。希特勒拒绝改变自己的计划,讽刺博克等不懂战争经济学。博克听后很恼火,直截了当地问希特勒,德军到苏联的直接目标,到底是军事征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