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旅的加强集团军。绥远也是唯一一个无论在兵力,还是在技术兵种上都处于优势的战区。至于那9个师的伪蒙军,一两年前已经被傅作义狠揍了几次,不管是日军,还是李杜。对其都不算太重视。只不过日军既然将伪蒙军拉出来,总是要解决的。伪蒙军的战力虽然稀松,但好歹有两万几千人,平时不咋的,但真要是处于劣势,这些卖国贼就会变得十分棘手了,而且这两万几千人打正面战不行,但镇守后方却还是足够的。
“乘着日军的平绥支队在归绥立足未稳,打他们一个突袭。利用咱们机械化旅的快奔袭能力,打掉日军的狗腿子。没有这些汉奸跑腿,我看日军是不是真三头六臂,能同时应对几处战场。”李杜冷笑道。
“若是能打下归绥,将直接威胁平绥路东段,大同的日军也为之震动,想要压制咱们第5集团军,日军至少还要再派一个常设师团过来,一旦抽调的兵力过多,后面势必会影响到太原会战,希望咱们争取到的这些时间。能让阎老西尽量将太原兵工厂的设备拆迁后撤,妈了巴子,打了这么多年数仗,还是头次为了外人拼死拼活。
刑占清想起来就忍不住骂了一句。西北军虽然摊子不小,但拿出这些家当可不容易,除了王铁汉的那个第6集团军,就数他们最为阔气了。
“司令这次虽然是出了大力气,不过人家阎锡山可未必会领情,咱们一个集团军大张旗鼓的北上。另外还派了一个18集团军进入山西,阎锡山不仅在山西的话语权大为降低,现在因为咱们入绥,晋绥军又重新变成了晋军,阎锡山心里能舒服才有鬼了。”李杜闻言一笑道,“山西与咱们西北军的这点龌龊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说得倒也是,当初南京搞个几路攻西北,山西在后面可没少使力气,可惜被咱们打垮了一路,吓跑了一路。其他的也不敢动了。”刑占清点头道,“兵贵神,现在侦察兵都摸到了伪蒙军的踪迹了,咱们再不动手,后面日军主力上来,想战决就不现实了,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了,如果有可能,最好能拖住日军一部分兵力,让阎锡山在山西能坚持过完这个冬天。”
日军在冬天之前打下山西与过完冬再打下山西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在入冬之前打下山西,晋军主力就被压迫到了晋南山地苟延残喘。而日军却能在太原得到充足的休整。反之,日军在冬季来临之前无法进占太原,后面就将陷入几个月的消耗时间,前有守军,后方有无数的游击分队,还有第5集团军压在绥远,随时威胁日军的后翼安全,这对于日军是十分被动的。
“谁知道,尽人事,听天命,在晋的守军力量是足够的,又居险而守,只要不犯大错,守过今年问题应该不大,但阎锡山此人在中原大战后猜忌之心日重,未必能很好的平衡咱们18集团军与卫立煌集团军,还有他本部的晋绥军关系。利用得不好,也会被日军钻了空子,咱们的对手日军可是见缝插针的主。稍有机会就抓过去了。这些是司令该考虑的事,这次配置到第5集团军的兵力如此之多,若不是打出个漂亮的战绩来,可没办法回去交差。”
“是啊,六年前,司令带着几万人一路西撤,现在算是正式派兵往回打了,你我六年前未能追随司令西撤,这次要是再掉队,如何对得住司令给的这个机会。”刑占清心里感触地说道,当初姜立离开奉天时,刑占清等人心里也有些怨言,毕竟当初的奉天城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不过后来局势的展,还有西北军眼下的规模,在抗战中挥的作用,时间已经说明了当初姜立选择的正确性。而他们一干残兵败将撤至西北后,仍然受到如此待遇,一如既往的被委以重任,让他们仍然能带兵与日军决战沙场,一展生平所愿,刑占清心里也不禁涌起一阵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453章 阎锡山
“主席,西北姜立来电!”外面通信兵道。
“这个西北王又有什么事?”阎锡山烦心地道,现在日军正源源不断地涌进山西,他不惜丢掉了绥远也要力保山西,但眼下的情形不是他想保就能保得住的,为此阎锡山这些时日揪掉了不少白头。
“姜立提及日军锋芒正盛,我军无力与其正面抗衡,当尽早另做打算,及时拆除太原一带兵工厂,各机械工厂设备,迁往晋南地区,以免太原陷落,造成无法弥补之损失。”
“混蛋,他怎么知道我守不住太原,只兴他的西北军打出雄州镇大捷,就不兴我打出一个忻口大捷!”阎锡山拍着桌子道。
“司令,目前就兵力上来讲,咱们手头上的军力一时间还充足,但目前而言,飞机却少得可怜,仅有太原及周边机场三个中队的飞机,并无力与日本空军抗衡,若不及时将机械拆走,后面恐怕也要被日军飞机炸毁。”徐永昌作为阎锡山的大管家,其战略眼光也是极为出众的。也看出了此时阎锡山只是嘴上不愿意承认罢了。
“咱们的运力有限,再说现在卫立煌的14集团军,西北朱的18集团军,还有孙连仲,冯钦哉的26,27路军,还有咱们的本部晋绥军,这几十万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秣都是个天文数字,运输粮草,弹药要挤占太多的人力物力,现在哪有闲功夫去搬其他东西,把兵工厂搬干净了,后面的弹药补充怎么办?这件事后面再说,真要等到战局无法维持,再作打算。阎锡山摆手道。
徐永昌苦笑一声,太原兵工厂与周边的机械工厂是晋绥军的根本,拆迁两个字说得容易,但真执行起来不比打一场大战更容易。甚至还要复杂得多。更何况此时阎锡山所说的也是事实,山西要供给三十几万兵马的巨大消耗。对于向来不算十分富裕的山西来说,是一个沉重无比的负担。
而这间的调度,牵涉到的事情足以让人抓狂。阎锡山在九一八事变后重掌山西,对山西的重工业重新作了一番布局。以太原为中心。建立了炼焦部,炼铁部,炼钢部,轧钢部。工务部等多个部门。
炼焦部全套设备自德国引进,可日产焦炭24o吨。副产品有煤碳,煤焦油,汽油等。炼钢部能日产钢锭24o吨。当初为了将山西的重工业基础打好,阎锡山不仅派技师参观了克虏伯的钢铁厂,另外还通过德国驻日本的机构参观了日本的八番制铁厂,花了2万元买了15o吨高炉的设计图纸。是除西北之外,第二个拥有设计与制造15o吨级高炉的地方势力。南京在击败阎锡山的晋绥军后,对全国内工业规模作了一番调查,除了西北查不到确切的数据之外,初步统计出除西北之外的民国从事机械工业的工人为17ooo人左右。而山西的太原炼钢厂,太原机车厂,铸造厂,机械厂,水压机厂加起来就占到了68oo余人。占到了整个民国将近五分之二的份量,可以想象阎锡山在建设上的能力。而山西的大量机械与其他地方直接采买不同,阎锡山的山西重工拥有着更为出色的自我制造,设计能力。这也是姜立对于山西工业十分看重的原因。阎锡山做为这个时代的人,能利用山西有限的资源做到这一步,确实不是一般的厉害。而阎锡山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与所取得的成绩也是姜立极为侧目的。
山西重工业的规模决定了搬迁的规模更为浩大。尤其是炼钢厂,炼铁厂新近花费巨资重建不久,又有着战争的消耗,阎锡山手里还有着几十万大军的底牌。这种情形下,暂时不搬迁太原兵工厂与其他机械,也算是一种无奈了。
“先是川北,后是陕西,现在又是绥远,就连咱们山西。西北军也进来了,姜立的扩张越来越快了。”
刑占清与李杜两人的分析不错,阎锡山此时对于西北军确实是充满戒心的。对于西北主持河北河南战局的同时,还有余力支摇山西一个集团军,并且在绥远与日军对垒,并且同时威慑川中这份实力,阎锡山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他在山西积蓄二十多年,将原来的不过两旅之众的晋军展到数十万人,与蒋委员长争夺中央大权,最后饮恨兵败,晋绥军实力展的最高峰,恐怕也比不上此时的西北军。想到这里,阎锡山心里如同喝了几瓶陈醋。
“总体上来讲,姜立扩张的势头不小,但这次出兵绥远,对于山西的形势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就是不知道北面的力度了,若是能尽可能多吸引一些日军,主席肩上的担子也轻一点。”
杨爱源与阎锡山的那些心思不一样,眼下能守住太原才是正理。守不住家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