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明外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后,他无论在哪家报社担任何种职务,总归要兼编一个副刊,自撰一篇、甚至两
篇小说,按日连载,这成了惯例。一般是每天刊登五百字左右。《春明外史》共有
一百多万字,直到1929年才告结束。也就是说,他三十岁时写起,三十五岁才写完。
这篇之后,接着他又在《世界晚报》发表了《斯人记》。
    1925年2月,成舍我于晚报之外,又创办了《世界日报》。仍然请他兼编一个副
刊,取名《明珠》(另外有个新文艺副刊,刘半农主编)。他先发表的连载,题为
《新斩鬼传》。针对当时社会不良现象,备极讽嘲。因为写的是抽象人物,尽管也
很淋漓尽致,一般读者不能十分理解,“叫座”的能力不高。这篇登完,接着发表
了《金粉世家》,却又引起热烈的高潮。特别是有文化的家庭妇女,都很爱读;那
些阅读能力差的、目力不济的老太太,天天让人念给她听。受欢迎的情况,可以想
见。这篇小说也很长,报上连载好几年。结束后,他继续给《世界日报》写了《第
二皇后》。不知为了什么原因,这篇没有在报上登完。
    自从《春明外史》在报上发表,很吸引读者,大大有助于报纸发行量,因而北
京有几家大报,都来请他写小说。这个期间,他同时给《益世报》写《京尘幻影录》,
给《晨报》写《天上人间》(此篇后来《上海画报》转载)。这两篇都没有像《春
明外史》、《金粉世家》那么轰动。
    虽然早年他曾在上海报纸上发表小说,但是篇幅不长,数量不多,时间不久,
一抹而过,没有被人注意,不生什么影响。及至他在北京发表多篇小说,成了很有
名气的作家;只是当时交通不便,北京报纸的发行网限在华北,南方难于看到,他
也仅仅为北方人所知。1929年,上海《新闻报》副刊《快活林》主编严独鹤,来游
北京,知道他是北京人所喜爱的作家,又从报上读到他的小说,就浼人介绍,约他
给《新闻报》写一个长篇。他答应了,拟了故事梗概,取名《啼笑因缘》。稿子陆
续寄出。当第一部分寄去之后,似乎并未得到十分重视,被搁置五个月,才开始刊
载。这一炮打得响亮,很快就成为家弦户诵的读物。《新闻报》是当时发行最多、
面向全国的报纸。长篇小说,在它是聊备一格,看作与印数多少无关的。谁知登了
《啼笑因缘》,销数猛增;广告刊户,纷纷要求小说靠近的地位。张恨水成了《新
闻报》的财神,读者崇拜的偶像。以前《新闻报》连载小说,是由所谓“名家”轮
流执笔的;自此以后,这个席位,却归他包办了。陆续发表的有《太平花》、《现
代青年》、《燕归来》、《夜深沉》、《秦淮世家》、《水浒新传》等长篇,一直
到上海被日寇占领、和内地邮件不通时为止。
    这一时期,客观上他是南北驰名,约他写小说的报社函电交至;主观上却正精
力充沛,一天不写小说就一天不痛快。他以惊人的速度,分别同时在各地报刊上发
表的长篇,有:《北京新晨报》的《满城风雨》,《剑胆琴心》(后在《南京晚报》
重刊,改名《世外群龙传》),《水浒别传》,《欢喜冤家》(后改名《天河配》);
《北平朝报》的《鸡犬神仙》;北平真光电影院画报的《银汉双星》;沈阳《新民
晚报》的《春明新史》,《黄金时代》(后在《旅行杂志》重刊,改名《似水流年》);
《旅行杂志》的《秘密谷》,《如此江山》,《平沪通车》;《申报》的《小西天》,
《换巢鸾凤》;上海《晶报》的《锦片前程》;《太原日报》和《南京晚报》同时
连载的《过渡时代》;南京《新民报》的《旧时京华》,《武汉日报》的《屠沽列
传》等篇。
    上海世界书局出于“生意经”,愿意多出稿费,请他写小说,而以不经报纸刊
载为条件。他接受了这个条件,写了三部。《满江红》,《落霞孤鹜》,《美人恩》。
    1935年,成舍我在上海办《立报》,创刊时约他去编副刊《花果山》,兼写长
篇连载,题名《艺术之宫》。这是他第二期作品的最后一篇。
    1924年到1935年,这十一二年间,是他写作的黄金时期。年龄从二十九岁到四
十岁,正是年富力强,想象能力非常发达。所有小说,主要矛头都是指向封建主义。
特别谴责那些统治阶级——军阀与官僚,为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大众鸣不平。从
《春明外史》起,到《艺术之官》止,都是这个基调。在《夜深沉》的序言里,他
说:“这里所写,就是军阀财间以及有钱人的子弟,好事不干,就凭着几个钱,来
玩弄女性。而另一方面,写些赶马车的、皮鞋匠以及说戏的,为着挽救一个卖唱女
子,受尽了那些军阀财阀的气。”他用深刻而通俗的笔调,写他观察入微的熟悉生
活,所以能够那么娓娓动人。也有人说:他的小说,果然揭露了一些问题,只是没
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某些篇的结局,呈现一片迷惘状态,是很不足取的。这
种批评,原有一定的道理,指出了他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二
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处于“五四”运动的初期,新思潮开始萌芽,是大革命的前夕。
有那样一位作家,站在劳昔大众一边,为之呼吁,引起读者的共鸣,肯定他的进步
意义,承认他的作品是于革命有利的。
    三期
    “九一八”事变后,为了保卫家园,敌汽同仇,他开始写抗战小说。起初写的
是短篇,合印成集,取名《弯弓集》,显然是以“射日”为隐语。其后在很多作品
中,都插入一些抗敌御侮的情节,然而究竟还不是以抗战为中心内容。正式以抗战
为主题,却是1936年后写的作品。
    《立报》初创时期,我担任总编辑,和他同住在德邻公寓,朝夕相晤。我们都
不喜欢当时那个上海城市,嫌她太嘈杂、太乱。因之,在接受成舍我之约时,都说
定短期帮忙,唱个“打炮戏”。大约四五月后,他接到北平朋友来信,说是冀东敌
伪组织,开了一张北平文化人的黑名单,将要采取行动。他因在小说中宣传抗日,
也被列名其内。随着,家中来了电报,嘱令“勿归”。他踌躇仿煌之际,我便建议
他举家南迁,到南京去办一张小型报。我把办报计划,说给他听。他欣然同意,就
拿出稿费当资金,叫我先回南京,从事筹备。真正用自己劳动得来的血汗钱来办报
的,在我的记忆中,除了他还没有第二个。
    1936年4月,《南京人报》出版。他是社长,我是副社长兼经理,后来又兼总编
辑。日常事务,由我承担;只是提纲挈领的大事,才向他请示。这样做,也是我们
在上海商量好的,要保证他有足够的写作时间。虽则如此,为了号召读者,他还是
编一个综合性副刊,取名《南华经》。每天刊登他两篇连载小说,一名《鼓角声中》,
一名《中原豪侠传》。从此连续不断写了多部宣传抗战的小说,其中有:《申报》
连载的《东北四连长》,《新闻报》连载的《热血之花》、《续啼笑因缘》,《中
央日报》连载的《天明寨》、《风雪之夜》。
    1937年底,日寇进逼南京。11月,《南京人报》宣布停刊,把印刷器材拆卸,
附木船运赴重庆。我和他各自拖着庞大的家眷,先后西上。我经过汉口,接受陈铭
德之约,到重庆参加《新民报》的筹备工作。1938年,在重庆,印刷器材运到,我
问他,有无复刊《南京人报》之意。那时由各地撤退到重庆的新闻记者很多,是不
难组织一个办报班子的。但他考虑到各种困难,愿意继续从事写作,不再办报了。
于是,我介绍他和陈铭德相识,拉他加入《新民报》。起初编一个副刊,取名《最
后关头》。
    这时候,他仍然不废抗战小说的写作,在报上连载的有:《时事新报》的《冲
锋》(后出书改名《巷战之夜》,曾拟改名《天津卫》),香港《立报》的《红花
港》、《潜出血》(未完),汉口《申报》的《游击队》,《立煌晚报》的《前线
的安徽、安徽的前线》,香港《国民日报》的《大江东去》,上海百新书店出书的
《虎贲万岁》。他是安徽潜山人,抗战小说有许多是家乡人提供的素材,可歌可泣,
亲切动人。他很希望他的小说能成为具体的动力,所以宁愿在《立煌晚报》那样地
方性小报上发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