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有财得意洋洋,摸着胡子不住点头,暗想:“我叫王有财,这个名字大大不妥帖,应该叫做王有福才对!”

前面的王平安道:“承蒙钦差大人错爱,让晚辈做了徐州赈灾总管,其实晚辈是什么都不懂的,要说赈灾之事,还得听各位叔叔伯伯的,你们才是徐州的顶梁柱啊!”

这话说的,让人听着,心里头舒服!富户们纷纷道:“小神医太客气了,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钦差大人点了你做总管,自然是对的,你就莫要谦虚了!”

王平安拱了拱手,这才又道:“为了防止瘟疫爆发,晚辈曾将有关药材全部买了回来,并非为了囤积居奇,而是为了让病人都到我那里去看病,这样一来,病情也就不会扩散了,虽然做用不大,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富户们又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做用当然是大的。瘟疫没有流行时,大家都不当回事,可要是当真流行起来,这么做的用处可就大了!小神医做的好,为全城百姓着想,大家心里都是感激的!”

王平安又道:“这批药材,晚辈和家严商量过了,家严决定尽数捐出,折合多少银钱就不必算了,权当家严的一点心意!”

周围人的目光立即向王有财射来,王有财心里象喝了蜜水似的,摸着胡子,微笑不语,这回他不再到处跟人说王平安是他的儿子了,可富户们的表情也和刚才大不一样,竟一起向王有财抱拳拱手,虽然都未说话,但尊敬的表情,却是显而易见!

王平安顿了顿,看向人群里的赵琦赵璧父子,道:“市面上的药都买光了,但也不一定够用,所以家严将平日里省吃俭用的钱都拿了出来,凑了三万贯,买下了赵叔父家中所有的库存,这点赵叔父可以作证,家严决定将这笔药材也都捐出来,供我徐州渡过灾年!”

赵琦和赵璧连忙点头,表示确有其事,不过他爷俩心里头都大大后悔,他们一开始都以为王平安不是好人,竟然在灾年囤积药材,为了避嫌,所以他们耍心眼,并未将药材交割,谁知王平安不但不是囤积居奇,而是将药材都捐了出来,这么一来,他俩倒成了只认钱的商人,虽没人瞧不起他们,可心里头也不是滋味儿!

赵璧一咧嘴,心想:“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收现钱,而不是打欠条了!”

赵琦扫了眼儿子,心中却想:“这个王平安了不得啊,我怎么就没这么个好儿子,璧儿这孩子要是能赶上人家一半,我就知足了!”

这回不再是附近的人看王有财了,而是在场所有人都看向他,远处不少人还都站起了身子,低声询问,谁是王有财,好大的手笔,竟然捐出这么一大笔款项!

王有财这回连胡子都不摸了,腰板笔直,端端正正地坐好,供大家“仰慕”!有个好儿子就是长脸啊,换了别人谁行,就咱家的平安行,哈!

王平安说完,坐了回去,不再出声。

牛正宏拍手道:“好,五里村王家,捐价值三万贯的药材,那些零星药材也当算入,合五千贯吧,总数三万五千贯。此为大大的善举,大家应当效仿!”

这话说得够豪气,富户们无不咧嘴,第一笔一万石,你也不小气啊,这时节粮食多贵呢,成倍成倍的往上涨,要是严格算起来,你这第一笔,就已经超过王平安的三万五千贯了!

第三个托儿站起来了,是哈米提,他有的是钱,不过为了自己花钱,他是大方得很,要为别人花钱,他的大方就要打折扣了!虽然马马虎虎也算个托儿,但却有点小气吧啦,他道:“老夫家里日子不是太好过,货物却是不少,干脆便捐价值三万……三万五千贯的衣服被褥吧,还有些帐篷,锹铲什么的,总之能为工程做点贡献,老夫一定会做!”

富户们心想:“这也不少了啊,三万五千贯,好大一笔啊,这钱扔出去,可是收不回来的!”

这时,牛正宏说话了,他道:“感谢三位的慷慨,刚才有句话本官没说,只是为了考验……嘿,是忘了说了!不管是捐钱,还是捐物,只要是前三位,那么在不能让善心人受损失的原则上,所以前三位的钱物都记在帐上,算做捐出,但所费金额,却由我徐州官府支付。看三位捐的物资,不是小数,官家一时也还不起,但没关系,时间又非止一日,慢慢还。不能还出现钱,但可以从税上减免嘛,年复一年的减下去,直到减够数额为止。而且,三位的家中,以后不必再出徭役,这点钦差大人已经同意,只要我大唐朝廷一日在,你三位家中徭役永免,与国同休!”

话说完之后,堂里堂外哄地一下子,富户们差点没把肠子悔断了!刚才怎么就糊涂了,早知如此,干嘛还要观望,直接捐出来不就得了,什么损失也没有,却留下了再好不过的名声,糊涂了,糊涂了呀!

赵璧看了眼赵琦,小小声地道:“爹,那王平安一个子儿没出,套牢咱家三万贯的药材,这还不算,官府还要免他家三万五千贯的税,这不等于他啥也没捐吗?反倒落得第一个捐款的美名!”

赵琦气道:“你怎么就不看好的,只会斤斤计较,他当初到咱家买药材时,能想到今天吗?这叫什么,这就叫好人有好报,等他来咱家付钱时,咱们千万不能收,那三万贯就当我们送他的了!”

“那咱家可亏大发了!”赵璧急了。

赵琦却道:“那张欠条不还他不就得了,这就是人情,这小子非池中之物,以后身份更高时,你就知道这三万贯花得值不值了,眼光放长远一点儿!”

且不说他父子俩后悔,却说别的富户,这下子踊跃起来了,纷纷要捐钱捐物!

王平安站起身,道:“刚刚晚辈向钦差大人和刺史大人提了个建议,既然大家都要捐款,又都要将名字刻上石碑,并记入徐州志中,那么排名先后便有讲究了,总不能以姓氏笔划为标准。所以钦差大人和刺史大人的意思是,按着所捐财物的多少排名次,等灾期过后,要专门造一个册子,送交长安,呈给天子御览!”

当今天子会看到自己的名字?能知道自己是谁?

富户们身体里那点热血腾地就燃烧了起来!在封建社会,不管是哪个朝代,能得到皇帝的夸赞,都是第一重要的,不但当官的盼着被皇帝注意到,平常百姓也是如此,尤其是这种做了好事,还能在皇帝案前扬名的事,更是人人愿意为之,人人都不可能放弃!

富户正筹算着该捐多少,能盖过别人,却听一人叫道:“老夫追加,再捐十万贯!”众人扭头一看,竟是哈米提!

哈米提是突厥人,又住在中原,万一以后大唐和突厥关系紧张,打个仗啥的,难免会连累到他的头上,而如果这次徐州赈灾,他的名字能名列第一,那么这就算护身符了,最起码他在徐州住着,安全是可以保证的。所以这回他不再小气吧啦了,直接报了个大数,如果谁敢超他,他肯定还会再追加!

“我捐一万贯!”有的富户叫道。

“我捐一万一千贯!”有的人耍滑头!

有的心眼儿极多,叫道:“我捐三万五千零一贯!”

这个数字好啊,王平安是三万五千贯,他的名字可以靠近王平安。到时皇帝肯定会问,谁是王平安啊,这次赈灾他可出了大力,就会有人指着书册,告诉皇帝王平安的名字在这里,于是乎,皇帝不就能随带着看到自己的名字了嘛,这可比在长长一溜人名里找,更容易引起皇帝的注意!

有的富户很直接,叫道:“有没有人出一百贯的?”

“有啊,我打算出一百贯,只要能有我名就成,咱只是小户人家,可没能力上万上万的捐!”有的人回答。

“那我捐一百一十贯,只要不是最后一名就成啊!”先前问话的人道。

回答的那人不愿意了:“嘿,你倒是想的美!我捐一百二十贯!”

财大气粗的多捐,只是普通富户的少捐,但人人都捐,没有落下的,有钱的想要个好名次,而钱少的只要书册上能有自己的名字,哪怕只被皇帝扫上一眼,那也是祖坟冒青烟的事,所以就算是再抠门儿的地主老财,这时也没有落后,人人踊跃捐款!

人群中,卢秀之挤到了赵璧的身边,小声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看来如果做好人能得到利益,这世上还真没有想当坏人的。咱们一向看王平安做好人,不成想今天咱们也做了!”

赵璧道:“以后得跟紧点儿,王平安走到哪儿,咱们就跟到哪儿!”

他哥俩儿忙着给王平安发好人卡,王平安却已经离了正堂,去后院见尉迟恭了!

尉迟恭在书房里,他闲着没事儿,翻看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