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好医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宦官也是如此,老一代的宦官没了,自必有新一代的替补上去,如此一来宫中的权力格局必将发生变化,而宦官又是皇帝的身边人,外臣的重要内援,事先打理一下,套套交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小吏们猜测着,估计史爱国要上位了,除了他也想不出别人来。皇宫很大,里面的宦官头子也有不少,可能当上大总管的,论资格都要比史爱国弱,所以大家都猜着,就是史爱国了。

不过,小吏们的想法,往往不太靠谱儿,因为他们不能接触到太多的宦官,对于宫里的事情不是那么太了解,所以往往预计错。

重臣们就不一样了,他们都清楚,谁能当上大总管,以后谁能往外传皇帝的起居消息,心情密报,那不是资格的问题,而是皇上看谁顺眼的问题。所以,谁能当上宫中大总管,不用猜,只要上朝时,看看谁站在皇帝的身后,叫着“升朝”,那谁就是大总管了。

自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开始,宦官就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了,而且是重要到可以左右朝局的势力,虽然史忠臣从来没有对朝政指手划脚过,可谁能保证他的继承者不会这样呢?何况现在的皇帝这么弱,这种情况下,是很有可能产生权宦的

所以,大臣们对于谁能当大总管,还是很关心的。当然,这种关心是根据历史上来的,有前车之鉴,可谁也没想到,李治这样弱的一个皇帝,身边并没有出现权宦,却出现了一个女皇,这实在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李治今天倒是没有拖拉,正常时间便上了早朝,而跟在他身后的,便是史爱国。史爱国容颜憔悴,两只眼睛通红,大大的黑眼圈,显示着他一夜未眠

大臣们都想:“按常理说,他死了哥哥,怎么着也得处理一下后事,休息几天。可今天却还跟着上朝,这就说明,他就是下一任大总管的人选了”

史爱国高声叫道:“升朝”

大臣们一起跪倒在地,山呼万岁。李治抬了抬手,道:“诸位爱卿平身。”大臣们便即站了起来,都等着李治说事。

李治却没直接说史忠臣的事,宫中的大总管再怎么重要,也重要不过李恪的事去。他道:“朕登基日短,不昭武功,以至于四方宵小肆虐,更有高句丽和百济这种跳梁小丑,犯我大唐属国。是以,朕决定狩猎,以示武功。”

古时的狩猎,不是指皇帝骑马出城,带着一批手下去打打兔子,射射山鸡什么的,而是一种仪式,算是一种军事演习,起到练兵的作用。有时候,更是逃跑的一种好听的借口,比如说敌军进攻京城,皇帝逃难,离京城时不能说逃跑,而说是去外地狩猎。

当然,初唐时节,还没有安禄山这种叛逆,李治更不是李隆基,他说要去狩猎,是昭示武功,向天下百姓表明,他能文能武,不是个守成之君,而是拥有开疆扩土能力的马上皇帝。

忽然间说到狩猎,大臣无不惊诧,这是怎么回事,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狩猎?一想到狩猎,大臣们立即想起隋炀帝了,隋炀帝是最喜欢狩猎的,而且喜欢出国狩猎。可惜的是,每次狩猎,结果都不怎么样,去突厥狩猎时还被突厥兵给包围了,差点自己当了猎物

除了长孙无忌和王平安之外,没人知道内幕消息,马周第一个就跳了出来,他是中书省的宰相,管的就是做计划,狩猎的计划要由他来做,他不同意,自然要第一个出来反对。

马周道:“皇上,您要去哪里狩猎?老臣以为,营州方面草长蚊多,实不适合狩猎啊”他以为李治要御驾亲征,要亲自去解决李恪呢。李恪的事情有办法解决,用不着皇帝亲自出马。

按着正常思路,大臣们也都这样认为,纷纷出言反对。

李治有心说明,自己只是出城转转,等宫里的法事做完,自己就回来。去什么营州,开玩笑一样,那里也太远了些,自己可没隋炀帝那种好心情,没事儿就喜欢乱逛,还总是逛不好

王平安立即出来,道:“皇上,以臣浅见,不如去潼关方向狩猎吧,顺便巡视一下潼关的城防。”

长孙无忌也走了出来,道:“皇上,不如让各国使者随行,看我大唐禁卫的操演,有各国使者随行,走的太远,似乎不好,太让使者们劳累了。”

李治连忙嗯了声,道:“朕本想去幽州那里走一走的,不过两位爱卿都这么说,那好吧,便只去潼关吧只是,会不会有点儿近啊?”

大臣们连忙一起道:“不近,不近,这就够远了。”

马周一皱眉头,心想:“好端端的,为什么要狩猎,是不是宫里出事了?嗯,应该是宫里出事了,要不然怎么把狩猎弄得象野游。野游去潼关是远了点,可狩猎去潼关又似乎近了些”

宫里出了什么事,一会儿问问便知,倒也不急,马周道:“如果是去潼关,那老臣这便去拟个条陈出来,把各项事宜定下。只不知,皇上您要何时出发?”

李治道:“呃,这个,当然是越快越好了,不如就明天吧,要不今天晚上出城吧”他不想在宫中多待,一来是想着玩乐,二来感觉宫里阴森森的,连着死人,他有点不自在。

马周大吃一惊,道:“今晚出城?这个,这未免太仓促了吧?”

大臣们都感觉有点口干舌燥,这事情未免也太突然了,怎么能说走就走呢,皇上离京,不管多远,都是离京,都是大事啊,事前要做准备的,至少也得三五天的时候,十天半个月的也属正常,哪可能当天说走,就当天走的

满朝文武都感觉皇上这些日子行为反常,不知是受了谁的影响,反正就是不正常,要说朝里,好象还没谁有这个本事,就连长孙无忌也没这个本事,那影响皇帝的人肯定就是在宫里了,宫里有谁,王皇后?也只剩下她了,除了她还能有谁?

大臣们想不出来还能有谁,便一起对王皇后不满起来,这个女人真是个祸害,远不如长孙皇后。她想起一出是一出,还撺掇着皇上去做,真是个祸水,先帝当初真是看走了眼,选了这么个人做儿媳妇儿,失策,真是大大的失策

大臣们想不出别的原因,更加想不出宫里还有谁,便一致怪起王皇后来。这事要是让王皇后知道了,她得冤死,皇帝连夜都不在她那里过,她能影响个啥啊

王平安见大臣们不满,又见李治冲自己打眼色,他连忙去看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却把头一扭,假装看风景。这个动作以前王平安总做,不想竟被长孙无忌给学会了。

王平安只好硬起头皮,道:“说走便走,才显我圣上英武,行事雷厉风行,要依臣说,不如下朝就走,那才最好。”

大臣们一起怒目而视,这是什么屁话,把帝王之事当成儿戏吗?哪有皇帝狩猎,说走立即拍屁股就走的,就算是普通百姓人家远行,也得事先准备准备吧

王平安又道:“诸位大人请想,如果有敌军奔袭我大唐,象以前突厥人就经常干这种事儿,先帝登位之初,他们不是来过吗,在长安城外,渭水河畔饮马,这不就是因为突袭的关系所以说,意外事情永远都有可能发生,一旦有突然的战事发生,皇上就得应对啊,得到消息,立即起兵迎敌,这是操演里重要的一环啊长孙大人,您是说吧?”

长孙无忌呃一声,只好道:“对……就算对吧”

马周很是吃惊,道:“长孙大人,你怎么说对,王平安所言,分明就是强词夺理呀”

李治却道:“这怎么能算是强词夺理,分明就是忠言呀嗯,这事就这么定了,朕先出城,带着禁军先行,以示应对紧急军情,大军可随后出发。还有,史忠臣昨夜不幸故世,他的职位,朕打算让史爱国承袭,诸君可有异议?”

马周看了一眼殿上的大臣,见大臣们都皱着眉头,可却谁也不吱声,他只好再次仗义执言了。

他道:“皇上,老臣以为,朝政当一件一件的去议,议好一件,再议下一件。昨天李恪之事,本来说好是让史忠臣去宣旨的,可他却当晚便故世了,那么该派谁去,这个还没议好,皇上却又要去狩猎,行程又没议好,又说让史爱国当大总管诸事繁多,却没有头绪,国家大事,不能这样商议啊”

李治却道:“这是一回事,朕心中有数,无需再议了”说罢,他站起身,一甩袖子,下朝而去。

众臣只好恭送圣驾。王平安直起腰,看向马周,心想:“就这点小事儿,你就觉得繁多啦?皇上还没说要建新皇宫的事呢,要是说出来,你不得晕过去”

马周慢慢地直起腰来,出乎意料地,他脸上并没有什么太尴尬的神色,半点被皇上甩袖子之后,身为一个重臣,该有的尴尬都没有,反而脸上颇有喜色

这回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