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荣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话听出一些端详来,这是皇帝陛下在暗示他依然相信淮西派,否则他早就下手对军中进行调整,而不是说要安抚军心。

“承华,你是怎么看?”

“回禀陛下,依臣之见,而且大势在江南派手里,我等只能静观其变,不过臣想。既然有人能使出刺杀这等阴谋诡计,看来已经到了事急跳墙的地步,难保他们此后不会再使出其它毒招,应当小心为上。”

刘浩然的眼睛里一道光芒一闪而过,他点点头道:“承华的意思我明白。”

过了一会刘浩然突然抬头道:“看来不做出一些让步此事是平息不了的。百室、国用,你们说军队独于内阁之外是不是太擅专了?”

李善长和冯国用不愧是跟随刘浩然多年的老臣子,他这么一说两人都明白意思了。

“回禀陛下,历朝历代军队治于庙堂中枢之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以文治武也是惯例。此前枢密院独立于内阁是由于北伐与一统战争等需要,现在大明四海昇平,大的战事已经没有了,也应当走回到以文治武的路上来。”冯国用拱手答道,他执掌了十几年枢密院,讲出来的话当然有分量。

“陛下,以文治武是大道,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文官不知将士前线浴血奋战之艰辛,只以一已之见去考虑战事,又不懂韬略战法,怕会误事,依臣之见,这职责还是要分明些好,只需在现有的设置上改进即可。”李善长接着言道,他虽然当了十几年国相。但是当年也带兵打过仗,所以知道战事的艰辛。

“国用和百室所虑极是,我会好好考虑,再从长计议。”

“对了,承华,你要多与罗先生走动。虽然你现在是太平学派的领军之人,但怎么说也是江西省出来的后学之辈,要多向前辈们学习。”刘浩然突然说了句没头没脑的话,让王侍尧一时回不过味来,但是他还是恭敬地应了下来。

而在此时,李善长和冯国用不由互相看了一眼。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

待到众人离开之后,刚才一直面无表情地刘存胜露出急切之色:“陛下,江南派逆贼已经动手,臣不甘看到他们就此乱为。”

“江南派为逆贼,你有证据吗?”刘浩然笑着问道,“这件事他们干得漂亮,让人一点察觉都没有。而且他们应当想不到刺杀了于孝杰比刺杀世家宝的效果更好。”

“陛下,他们今日有胆刺杀世大人,明日便敢……”刘存胜说到这里便不敢再言语了。

“你是说他们敢刺杀朕吧。杀了朕,他们便可名正言顺地拥立太子,理学便可堂而皇之地进入庙堂。”

刘存胜目瞪口呆地看着刘浩然,半晌也说不出话来。

“我就怕他们不敢动手,我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了。”刘浩然的脸上不由露出一阵让人不寒而栗的厉色。

过了一会,刘浩然转向刘存胜道:“你去给内阁和枢密院说,让枢密院录事总长杨璟、内政部尚书朱元璋、应天府内政厅佥事罗贯中组成一个联合调查组,专责调查于孝杰案件。”

当天晚上,孙炎便不客气地拜访刘基府邸。他与刘基关系密切,不用通报便直接入内宅。

“我的伯温先生,你怎么还有闲心在这里看书呀!”孙炎一进书房便大声嚷嚷道。

“孙大人,你这是何意?”

“你还不知道吗?”孙炎便将上午在保和殿刘浩然所言的“静观其变”以及下午找李善长等人商议的事情说与刘基听。

“原来如此,看来陛下已经有定计了。”刘基笑答道。

“伯温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我不是外人,你不该瞒我。”孙炎虽然长于治政,但是为人豪爽洒脱,在谋略计策方面却是远不如刘基。

“孙大人,于大人遇刺一事太过突然,我也有些措手不及。”刘基有点盼顾左右道。

“伯温先生!你措手不及也不该告病,留我一人受此煎熬。”孙炎不满道。

“孙大人,陛下不是说让你静观其变了吗?你何必去掺和呢?”刘基意味深长地说道。

“伯温先生,你的意思是?”

“事情总有结论,就算是幕后指使之人找不出来,陛下也会给天下一个交代。”

孙炎默然许久,略有所悟,闲谈了几句便告辞了。

看到孙炎的背影,刘基不由放下书来,低声暗自言语道:“这些人真是利欲熏心,居然做出这等事情。想让我出头,真是痴心妄想,陛下面南二十几年,还看不出你们这些小伎俩,淮西派有李善长和冯国用这两只老狐狸,岂是你等所能撼动的?潜溪啊,希望这次你被人当枪使不要涉及太深。”

明历十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宋濂联合二十六位资政大夫提出的内阁弹劾案正式递交到资政院,紫金光禄大夫李善长召集在南京的资政大夫二百九十五人,召开资政院会议,移文内阁,要求内阁大学士、直学士当场接受谘问和弹劾。

二月二十三日,孙炎率大学士、直学士到资政院,而大学士刘基依然是告病不赴。

在会堂上,孙炎等人一言不发,任由宋濂等老夫子痛斥,由于只是一方开口,虽然宋濂老夫子讲得慷慨激昂,胡从宪等人讲得是声泪俱下,但是场面依然平静,好像少了点什么。

谘问过后,资政院开始投票通过对内阁弹劾案,一读、二读、三读都非常顺利,尽管淮西派的资政大夫们投了弃权票,但是江西派、北方派、太平派等众多资政大夫这次站在了江南派这边,连同江南派的资政大夫一起,赞同票自然超过了半数,弹劾案通过。不过江西派、太平派在一读时提出将弹劾案由针对全体阁员改为针对责任阁员,而江南派为了让弹劾案通过,倒是答应了。

弹劾案很快被递交给内阁,要求相应负责的内阁阁员按照弹劾案要求提出辞职。

三月初六,在弹劾案被通过的第二天,负责外务部的大学士胡惟庸、负责内政法务的大学士杨宪按照弹劾案要求提出辞职,刘浩然当即接受了两人辞职。

但是在召开内阁全体会议推举新大学士时却起了波澜,由于刘基一直告病不起,江南派没有这位重量级人物帮忙说话,他们推举的人选被江西派、北方派和太平派联手给打压下去,最后形成了的方案是罗复仁接替胡惟庸,陈修接替杨宪,皆为大学士,罗复仁空出的学部尚书由通政使刘承志接任,陈修空出来的吏部尚书由营造部尚书章溢接任,而营造部尚书则有营造部侍郎张濂接任。

提案在资政院通过时,不仅江西派、北方派资政大夫举手同意,淮西派、太平派也举手同意,在他们看来,只要不是死敌江南派拿下这几个职位就是胜利。于是江南派成了少数派,提案迅速被通过。

“惜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江西派、北方派怎么会如此?”胡从宪一边满腹心思地投下一枚黑子,一边向陶希言问道。

“化文先生,这就是争权。江西派、北方派虽然在于先生事件中不遗余力地声援我江南,但是到了争权之时却不会那么客气了。”

“这些人真是有辱斯文!”胡从宪只能忿忿地说道。

陶希言却不开口了,心里却暗自腹诽道,你以为这是吟诗作词,大家讲斯文和风度,这是争权占位,哪有那么多客气可讲?江西派底蕴不输江南派,只是他们此前一直比较低调,现在有了机会,怎么会不一涌而上,而且都是讲理学,江西学派要聪明的多,他们多行改进,摒弃程朱理学的糟粕,又结合了陆氏心学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大有复古古儒的趋势,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认可,而北方学派走得更远,他们一早就开始打着复兴古儒的旗号,又吸收了春秋百家的思想,更得皇帝陛下的欢心,这一次顺势而上,就是他们迈向庙堂的一大步。

胡从宪想来也明白了这些,手里拧着一枚棋子默思了半晌,最后忿忿道:“都是伯温先生,这个关键时刻却告病,真是……”刘基的声望官职比他高多了,胡从宪也不敢过于指责刘基。

陶希言的脸上却挂上了一丝忧色,看来这位伯温先生已经看明白整件事的原委,既然他看明白了,皇帝陛下和淮西派文武两位大佬李善长、冯国用难道看不明白吗?

“啪”陶希言下了一子,心里却暗暗叹息道,谁是棋子,谁是棋手,看来已经不言而喻了。

“惜辞,再行他法,朱元璋、罗贯中奉旨彻查就是一个大好机会。”看来胡从宪还不死心,这次江南派费尽力气,还搭上一个“珍惜”的阁部侍郎,却为江西派、太平派做了嫁衣,胡从宪心里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呢?

“化文先生,容我再想想。”陶希言只能如此答道,他心里犹豫不已,朱元璋、罗贯中那是这么容易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