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第一支持的目标都不是自己。要想突破目前的这种局势,迅速的为自己壮大起来,争取在河北形成一个新兴的强大政治势力,那么就得寻找另外的出路。易风不想去挖杨勇或者杨广的墙角,他选准了自己的定位,根据将来根基河北的战略规划,那么最合适的支持者当然是河北的土著,抛去那些已经融入朝堂的大阀,易风将目标瞄准了那些不愿意接受招安的幽燕地主豪强们。这些人在地方上势力不小,但在政治上却相当的微弱,被关陇集团打压,还被本土的那些顶级高门打压,他们也急需要有一个强力的合作伙伴。只要易风能给出他们想要的,那么获得他们的支持也绝非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幽燕的地方豪强最大的诉求是什么?钱财土地只是其次,当他们的势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一个瓶颈,如果无法在政治上取得足够的地位。那么他们就将永远卡在那个不上不下的位置,永远得受当政的关陇集团以及本地的山东高门大阀的打压。永无出头之日。
  自耕农经历奋斗后,希望能够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成为小地主。而小地主自然也希望家族努力经营,最后能成为中等地主,甚至进入官场。而当他们进入了官场,有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后,又能促进家族的发展,向大地主发展。当成为了大地主后,毫无疑问,他们依然不会满足止步。而是会向着更高的层次努力争取,要让自己的家族成为那些顶级的门阀,甚至成为贵族豪门,这是一条千百年来不变的家族奋斗史。时间交替,许多家族一步步的提升扩大,但也有许多曾经顶级的门阀,在经历改朝换代,甚至是拥立站队等关键选择后,因为最终站错了队。而从云端失落,衰弱、败退甚至是消亡。这是一个奇妙的循环,千百年来,循环不止。
  易风和幽燕的这些中小地主们有着共同的诉求。因此也有着共同的合作基础。
  易风的推广教育最终是为了扩大推行科举制度,从表面上来看,科举制度打破的是大贵族大官僚和大地主们对于官场的垄断。使得许多普通的百姓,也有机会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参与国事之中。而实际上,科举制度打击最大的确实是那些大贵族。但得益最多的却并非是普通的底层农民百姓,而是中小地主们。在这个时代,读书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读书更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起的负担。经学主要是被那些士族高门所垄断,中小地主子弟虽然能读的起书,可就算读了书,也没有渠道进入仕途官场,成为官员。贵族子弟承荫入仕,士族子弟则凭借着对经学文化的垄断做官,其它的人根本没有机会,更不提那些百分之九十九都读不起书也没空读书的普通农民了,至于商人和工匠,他们更是被直接排除在外,就算他们能读的起书,也没资格做官。
  因此可以说,全面推行科举,其余打击最重的是贵族集团,利益最多的是中小地主,他们终于有一个做官的门路,而不再是如过去般只有极少数的中小地主子弟能有幸做官,而那些高门大地主其实也一样能从科举中获益许多。特别是那些士族高门,他们原本就一直垄断着经学文化,可一直以来贵族子弟凭门荫出仕,却大大的压过那些饱学多识的士族子弟。而推行科举,真正论考试,天下间又有谁能考的过这些千百年来垄断着学问的高门士族呢?
  打击一部份,拉拢一部份,团结一部份,联合一部份。
  易风写的这个计划,自然就是要团结中小地主,联合广大普通农、工、商,拉拢大地主和士族,打击的是现有利益既得的关陇贵族集团和大官僚集团。目标明确,计划清楚。
  那些大贵族和大官僚虽然势力最强,可他们也是利益既得者,和易风之间合作的可能性小,对抗冲突的可能性大,既然易风的兴起早晚会触及到这些人的利益,那自然干脆早就做好准备,直接就奔着他们去好了。
  当然,计划写的很漂亮,但这还只是份计划而已。或者说,这份计划其实是相当于一份为了融资而准备的远景利益图,好处都一二三四分明的写在那里,但却不能马上得到。要想分享未来的这份美妙利益,现在就得投资进来参与进来。
  易风给那些大儒们描绘了那么多的美妙远景,当然也还给出了许多眼前的直接利益。
  他希望那些有名的儒者们能够跟着他去幽州,并且把他们的门人弟子们一起带去。那些有名的大儒,每个门下如今都聚集着上千的门人弟子讲学,这个时代里能够追随名儒求学的,都不是什么普通的农民百姓,大部份都起码是地主家族出身,属于中产阶级。
  易风向大儒们承诺,只要他们肯接受易风的聘请成为即将建立的北方大学的老师,那么每人都会获得教授头衔。并且能立即得到一笔一千到一万贯不等的研究经费。同时还能得到安家、搬迁等费用。他们到北方大学任教后,还能获得极优的薪资。并且易风还会为他们的学术研究作品刻录出版发行等等。而跟随他们前往幽州的弟子也会成为北方大学的第一批学生,易风承诺全包这些学生的食宿以及路费、安家费和生活费。甚至其中最优秀的一批,还能获得不菲奖学金和助学金。甚至将来这些学生毕业后还能安排到幽州各州府以及军中任职工作,最优秀者还将由易风直接举荐为官等等。
  易风开出的条件是相当不错的,许多大儒虽然出身都不错,聚徒讲学,可许多大儒门徒上千,条件不免艰苦,连个像样的校舍房屋都没有。而如果去幽州,不但将有有一座各方面条件极好的北方大学。而且学校还会有大图书馆等设施,另外学校还承担老师和学生们的住宿生活费,甚至还提供书籍、纸笔墨水等,更不提老师们还有那极诱人的研究经费,以及学生们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将来的毕业安排,甚至易风还向大儒们表示,易风还会积极为他们向朝廷争取给他们授予官职,虽然很有可能只能得到郎或士两阶的文散官,可对于不少的儒者来说。虽然他们不一定热衷于当官,但能一边教书一边还能有个官阶,也是不错的待遇了。
  易风的邀请条件,可谓是诚意十足。许多儒者都很心动。更为这位皇太孙提出的那份远景计划而心动。
  下这么大的本钱,易风所图不小。最重要的还是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少,优秀的读书人更少。虽然他向来不赞成古代把文人和官员直接联系在一起,但在如今这样的条件下。读过书的文人士子眼光总好过那些往往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家百里的文盲。
  包恺已经同意前往幽州,并愿意替他劝说自己的弟子跟随前往幽州。萧该也已经表示愿意前往幽州。甚至连京中极有名望的大儒,前国子监祭酒何妥虽然一把年纪,可昨晚宴会上与易风一番长谈后,也欣然同意前往幽州,并接下了易风的请求,同意出任北方大学的第一任山长。昨晚初步表示愿意前往幽州的名儒已经有七八个,相信最后肯定还有不少人愿意前往幽州。其中好几个大儒,如何妥、包恺、萧该等都是门下弟子过千,他们去了幽州,各自的弟子最后肯定也有不少会追随前去,这么多的士子前往幽州,这可真是让他高兴万分。
  另外易风还派出了信使,向京外的许多大儒发出邀请,特别是河东的王通、河北的二刘,都是他重点邀请的目标。如果这三人能邀请成功,另外一些京外的大儒也能邀请到幽州,那么按李密统计的数字,最后他们能请到上百名的大儒名士到幽州任教,而这些人能带去的弟子,将不下三千之数,到时再凭着这些人的声望,北方大学建起之后,向天下招揽生员,最终北方大学拥有五千学生都不在话下。
  这个数量是惊人的,虽然其中因为易风的特别坚持,到时还会设立不少专科学院。
  易风是打算把北方大学建设为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院,主要按将来科举的主要考试科目设立明经、明法、明字、明算四大科目,分别学习经义、法律、书法、算学,另外还将设有格物、翻译、经济、诗词、音乐、体育、绘画、礼仪、驾御等辅科。除此外,还会设立专门的医学院、工商学院、建筑学院、师范学院、木土水利学院等,总之,计划很庞大。他心里就没打算只是如这个时代的书院一样,让学生只是一味的学习经义,然后再笼统的学习六艺,他更注重的其实是专业人才,会计、医生、商业管理、老师、建筑师等等,对于那种万金油一样的传统士子,并不是最急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