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体的渡江速,所以也就得同时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时间紧迫也不可能说运输纱土覆盖道,最后方必云提出直接用木板铺,运输木板比运输沙土要方便,而且架设浮桥也是需要厚木板作为桥面,虽然总体上需要的木板数量较大,但是这些木材都可以实现准备,早在第四军组建成功之前,军需部的营建处就已经组织人手在和州准备了大量的木板,为了获得需要的架设浮桥、制造部队渡江所的船只等所需要木材,奉军几乎是把和州以及周边地区的优良木材砍了个精光。

当特遣工程团正在紧张架设浮桥的同时,另外一边第十七旅的另外一个团,也就是第十四团的士兵也是先后登上船只,然后朝着对岸划去。

在第四军的和州渡江作战计划中,批渡江的是第九师,而第九师又分为两个批次,其第十七旅将负责轻装乘坐先渡江,他们将会只携带枪支,重机枪以及的八十毫米的迫击炮渡江,但是他们并没有办法携带火炮,哪怕是山炮过江,也没有办法携带战马过江。

第十七旅过江后,他们的任务将会是利用随身携带的步‘枪,迫击炮,机枪建立初步的滩头防御工事,扩展滩头大约五公里的战略纵深,以避免后续皖军增援部队抵达后对皖军架设的浮桥、渡江部队进行火炮打击。

而把第十七旅全部运输过江,可能一直需要持续到午后时分,而后续那些船只里,一部分体型比较大的木船将会作为浮桥的桥墩使用,而剩下部分中小船只则是继续来回运输弹、迫击‘炮弹等作战武器,以维持第十七旅在南岸的作战所需。

这一个过程里,实际上对船只的利用效率是比较低的,先一来一回渡江自身花费的时间不说,而且往往是船只从南岸回到北岸后,又得依靠人力把他们拉到上游,然后才可以进行第二次的渡江。

因为长江的水是流动的,船只的渡江并不是直线从北岸到南岸再返回北岸,而是呈斜线运动,船只斜着到南岸,再从南岸又斜着到北岸后,往往距离原始的出发点已经好几公里开外了,此时必须把船只或拉或搬弄到上游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够进行下一轮的渡江运输。

因此别看奉军所用的小船只,竹排数量多,但是他们本身载重就为低下,同时很多竹排也不适合运载弹药,所以利用船只维持补给是一件相当麻烦,而且效率低下的事情。

如果仅仅依靠这些临时打造的小木船,竹排就能支撑起一整个师的战斗物资所需,孟恩远早就把一整个第九师都一股脑派过去了,何必只先派一个第十七旅啊,不是他不想把第九师都弄过江去,而是运力实在有限。

运完第十七旅后,剩下的船只用来运输补给维持第十七旅作战都够穷,如果还分出一部分船只来运输第九师的第十八旅,那前线作战的奉军士兵所能获得的作战物资就更少了,弹还好,士兵携带的几十发还能支撑一段时间的战斗,但是机枪弹以及迫击炮的炮弹就会很麻烦了。

这样一来,多部队直接轻装反而不是什么好事情。

基于这种考虑,所以第九师才只安排了第十七旅一部渡江,而第十七旅渡江后受限于弹药缺乏的因素,更考虑到继续深入南岸内陆的话,将会得不到己方炮兵火力的支援,毕竟第四军并没有辖一毫米的加农炮,奉军里的两个重炮营一个在安庆,一个在金陵。第四军所有的只是常见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虽然型号有些区别,但是大体上射程都在八千米上下。

这样的射程也就决定了即使奉军的炮兵直接在江边架设阵地,但是隔了个好几千米宽的长江后,奉军炮兵部队所能够支援的距离也是相当有限。

所以第十七旅,尤其是第十团虽然在渡江后迅速发起进攻,以抢占多个战术要点,但是他们的活动范围还是只限于登陆点五公里的范围,而抢占上述范围的战术要点后,他们就是没有继续前进了,而是一个个奉军士兵都是挥舞起了工兵铲,然后开始挖掘战壕,构筑机枪阵地。

他们要在这里把可能增援而来的皖军两江第七师或者其他皖军部队都阻挡下来!

只要第十七旅能够把皖军的反攻部队挡下来,那么特遣工程团就能够继续施工并把浮桥架设起来,一旦浮桥架设完毕,那么第四军的主力部队就会立马过江,届时骑兵、炮兵以及大量的弹药辎重都会过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够说第四军的渡江已经成功。

而现在虽然第十七旅已经过去了一个第十团,但是远远说不上什么渡江计划已经成功了!

奉军如此准备着,而皖军也没有让他们过失望,仅仅是数个小时后,中午一点钟,方庆坤就是从他的望远镜里看见了从北方而来的大批皖军部队!

第三百九十章拖延和激战

苏系第四军的渡江登陆地点为和州对岸的当涂县东部的马鞍山正北约两公里处,登陆后奉军第十七旅向西南方向扩展了五公里纵深后,那么预期拦截皖军的作战范围大约就是后世的马鞍山市一带。

而观皖军在这一片地区的兵力部署呢,皖军在当涂部署的乃是一整个两江陆军第七师,当然了一个上万人的两江陆军第七师不可能扎堆都躲在当涂县城里头,而是沿着长江分散部署,构成了一条长达二十多公里的长江防线。

在这条当涂防线上,其中重点布防的地区有当涂县城,在这里有着两江陆军第十四旅一整个旅以及炮兵团等部队,乃是皖军在当涂方向的重点驻防区域,不仅仅严防奉军利用江心洲直接登陆当涂,同时这个第十四旅以及炮兵等部队也是当涂防线的主要机动增援部队,一旦发现奉军大规模从其他方向登陆后,这个第十四旅以及炮兵等部队就必须快速行军前往增援,当然了他们的任务也不是说直接打败奉军的渡江不会,因为是个人都知道奉军一旦渡江,那必然是大规模的渡江,渡江兵力可能会达到好几万人。

如此规模的奉军,绝对不是区区一两江第七师能够击败的,甚至连阻拦奉军渡江部队的攻势都很难办到。

那么一旦当奉军在当涂一线登陆后,两江第七师的作用是什么?

一个字:拖!

要求不高,只要两江陆军第七师能够把奉军的渡江部队拖到两天以上,那么从芜湖、金陵东西两个方向紧急增援而来的部队就能够初步抵达,如果能够拖到三天以上,那么皖军主力之中央陆军第二混成旅、第四师就能够相继抵达,到时候随着皖军主力的抵挡,段祺瑞就有把握把奉军的进攻势头给阻挡下来了,当然了,这只是段祺瑞的保守估计。他的内心里还是想要一举在长江南岸歼灭奉军渡江部队的。

因为那几乎是代表苏皖战争的战略转折点,一旦皖军能够歼灭奉军渡江部队,损失惨重的奉军决不可能短时间内再一次发起渡江战役了,虽然皖军还没有足够力量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进而收复江北地区,但是至少可以让苏皖之间的战争重新进入战略僵持的态势。

而时间对于段祺瑞而言是非常宝贵的,他拿下广东不久,需要时间整顿广东,把广东这个财赋大省彻底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当中来,而后依靠大半个南方中国,他有信心在财力上胜过苏系,进而扩编更多的军队,等待合适的实际发动北伐。

在皖军的整个长江防线部署上,已经是非常清楚的体现了这种战略思想。

在广大的长江防线上,皖军只是重点布防几段地区,而第四师、第二混成旅这两支主力军则是被当成了机动部队,奉军在那里渡江,它们就去那里。

具体到当涂方向,两江第七师的战术部署也是体现了这样的思维,那就是主力部署当涂县城,而在其他地区则是部署少量兵力,这些以营为单位部署的部队目的并不是阻挡奉军的渡江工事,而是起到预警的作用。

在马鞍山江边布防的那个皖军步兵营就是这种性质的部队。

在他们发现奉军渡江的第一时间里,就已经是派出了传令兵乘骑快马前往当涂报信!

而于此同时,在西山、九华山一带驻防的两个步兵营也是快速前往马鞍山方向,这两个步兵营和之前在马鞍山的步兵营同属两江第七师第十三旅第二十五步兵团。

两江陆军第二十五步兵团,也就是皖军部署在马鞍山一带的主要兵力了。

接到该团下属第二营说发现奉军大量渡江的时候,该团的指挥官不敢怠慢,立即就是率领两个团急速赶往马鞍山,不过他们来的还是有些迟,等他们赶到的时候,距离奉军渡江已经过去了将近两个小时,此时奉军之第三十三团已经成功登陆上岸,并向西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