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赵尔巽麾下的陕甘陆军,该部辖有第十九镇、第二十六镇,其中的第二十六镇乃是由陕甘新军残部以及山西新军残部重编而来,战斗力很一般,但是第十九镇却是值得重点提一提的。

这个第十九镇在最近半年里风头很强劲,该部是赵尔巽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新编而来,装备水平还算不错,更关键的是这个镇是严重超编的,总兵力将近三万人,虽然说是一个镇,但实际上辖有三个步兵协和一个骑兵协以及一个炮兵标,该部现在还在山西和吴凤岭的部队打着呢。

说实话该部的战斗力在南方联数十万部队里算得上是顶尖的了,要不然也会以区区三万不到的兵力就挡住吴凤岭的进攻。

上述五个北伐军以及一个陕甘陆军里的南方联邦各镇,都是来源比较清晰、编制比较正规的,也是南方联邦如今的主要战斗部队。

此外南方各省还广泛存在各种乱七八的地方部队,这些部队虽然也都挂着某某镇、某某混成协的番号,但实际上都是旧军或者新招募不久又或者干脆就是地主武装、民团之流,算不上是正规部队。

了解了南方联邦各军各镇,那么就会发现黎元洪麾下的的北伐第四军虽然号称是一个军,辖有三镇兵力,但实际上能打的也就一个第二镇而已。

而依靠第二镇能不能挡住从武胜关南下救援的王士珍两万多人的部队,说实话黎元洪自己心里都没底,别看自己部队数量比北洋军多,但是过往北方共和政府和南方联邦的一系列战事中,基本上都是北洋军以少打多,而且都还能够获得胜利。

这打多了自然也就把南方联邦将领的士气给打了下去,这没有个三五倍的兵力别说进攻了,连防守都够呛。

黎元洪为了防备从武胜关南下的鄂军援军,开始收缩兵力集中在孝感准备打一个防御战的时候,少了黎元洪北伐第四军的夹击,尽管正面还有着北伐第一军以及其他南方联邦部队发起的进攻,但是汉口和汉阳一线的鄂军压力也是减小了许多。

而王士珍只要能够在汉口和汉阳一线坚守下去,那么后续湖北战事会怎么变化就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了,一个搞不好张之洞非但吃不掉王士珍的那两万多人,估计连黎元洪的北伐第四军都被赔进去。

对于湖北方面的战事,情报处的诸多情报官员们一直都是密切关注着,当黎元洪开始收缩兵力的时候也是及时汇报到了京师。

居仁堂内的赵东云看过报告后道:“这湖北方面暂时算是稳住了,只要汇集了武胜关的近三万兵力。王士珍守住汉阳大有希望,就算他无法守住汉阳和汉口,但是也不至于全军覆没!”

不过赵东云向来不喜欢把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尤其是王士珍的身上,所以他还是吩咐了方壁永:“河南的第三军要做好战斗准备,以防不测!”

尽管他心中预料王士珍能够抵挡住南方联邦的进攻,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王士珍要是真那么倒霉挡不住,那么他就要河南的第三军迅速南下抢占武胜关,只要把武胜关控制住,到时候就算第三军兵力少一些,但是挡住南方联邦的北上攻势应该不成问题。

不管如何,赵东云都是不会让战火波及到河南的!

“第三军那边得到第八师的增援后,在河南方向的兵力已经将近五万人,虽然面临多处战线的危险,重武器也比较缺乏,不过万一局势有变,抢占一个武胜关并守住的问题还是不大的!”方壁永如此道。

河南自古就是四战之地,东北部是苏北,东部是安徽,西北部是山西南部,西部是陕西,南部是湖北。而上述方向都有着奉军的敌人存在。

苏北不用说了,如今那边有着七八万的皖军和同等数量的奉军进行着生死决战呢,东部的安徽有着张怀芝,还有着一个王占元,南部的湖北有王士珍,南方联邦张之洞。西部的陕西就是赵尔巽,而西北部也就是山西的南部如今吴凤岭和赵尔巽第十九镇也还在打着。

所以别看奉军在河南无战事,但实际上战略压力极为沉重。

就算是把第八师也增援过来,但是河南的第三军依旧处于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信阳要驻军、东部和安徽交界的地方也要驻军,然后西边的洛阳以西也要驻军,就连西北边靠近山西的地方也要驻军,这么多地方都要驻扎兵力,导致第三军在河南的兵力部署极为分散,处处都不够用。

不过好在河南的第三军只是立足于战略防御,再加上四周的敌人虽然多,但是目前来说没有那个人愿意冒着极大的风险进入河南和奉军打一场。

说实话如果皖军啊南方联邦之类的如果调集主力进入河南和奉军玩一场决战,那么赵东云做梦都能笑醒,为什么?

两个字:铁路!

京奉铁路、京汉铁路的存在导致奉军在京汉线上的军力调动,后勤补给都是极为方便的,可不像苏北那边那么麻烦。

可是没人那么傻,一个个都是虎视眈眈的,但是一个个都是不愿意进入河南和奉军玩大规模的决战!

湖北、河南那边的战略态势稍微平稳了后,赵东云等一群苏系的军政高层继续把目光投向了苏北方向,尽管之前赵东云等人非常关注湖北局势的发展,但是说到底关注湖北局势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证苏北战事的顺利进行。

在苏北爆发的战事,才是决定苏系生死存亡的关键,而其他方向都只是次要的!

第三百三十二章宿迁战役(一)

苏北前线的宿迁,该地乃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途径城市,而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性虽然不如以前那么重要,但是对于当代的山东、苏北地区来说依旧具有重大的经济以及军事价值。

这条运河自从中国内战爆发以来,就成为了奉皖两军的重要军事物资运输通道,在奉军进攻山东时期,几乎所有的后勤物资都是通过这条运河运输南下。

这种情况一直到奉军拿下山东进军苏北后才得到改变,为了弥补运河运输量过小的问题,奉军一方面是开辟海运,为此还特地攻占了海州建立临时补给港口,而另外一方面也是把郑州作为后勤物资中转点,把大量沿着京汉铁路运输南下的物资再通过三百多公里的陆上通道,突进开封、商丘一路运进萧县这个奉军在苏北西部地区的桥头堡。

尽管有着海运和铁路转运,但是直隶、山东段的京汉大运河依旧承担了一部分的后勤物资运输任务。

对于奉军来说,这条运河就够重要了,然而对于皖军来说这条运河更加重要。

双方交战的决战地点徐州距离长江可是有着足足三百多公,虽然这个距离和郑州到徐州的距离相当,但是两者的交通情况相差极大,因为郑州到徐州都是开阔的平原地形,没有密集的山地丘陵也没有过于密集的水网地形,可以广泛使用奉军内大量装备的四轮重型马车等交通工具,好不然的话奉军也不会选择开辟这么一条长达三百多公里的陆上补给通道了。

但是江苏地区水网密布,陆上的交通情况可谈不上什么理想,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京汉大运河进行运输更为有利。

而自从邳州被奉军攻占后,皖军通过运河一直运输到徐州的补给线被切断,只能被迫从宿迁开始就开始转为陆运继续向徐州运输补给。

这里就可以看的出来,如今的宿迁已经成为了支撑皖军在徐州作战的后勤转运中心,对于皖军来说,该地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丝毫不亚于萧县、海州两地对于奉军的重要性。一旦宿迁被奉军攻克,那么皖军要想继续往徐州运输补给,就只能从清江浦为起点转运,或者干脆是从金陵开始就用陆上运输。

尽管攻占宿迁无法彻底的切断皖军对徐州的后勤供应线,但是依旧能够极大的打击徐州方面皖军所能够获得的后勤补给量。

而不管什么年代,其实打仗拼的就是一个消耗,尤其是这种超大规模的战役比的就是谁家能够获得的炮弹和子弹更多,谁的后勤状况更为优良,因为后勤供应能力直接影响到了部队的战斗力。

比如说奉军虽然武器众多,但是如果后方无法及时运输上来足够的炮弹,那么机枪和火炮都只能成为摆设,武器优势根本就发挥不出来。

宿迁除了在后勤运输上体现出来重要性外,还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那就是一旦奉军南下宿迁后,奉军第十师就能够继续西进然后和由邳州往西进军的第一混成旅汇成一支强有力的纵深穿插部队,继而攻占徐州南部的广大区域。

而这样一来,徐州就会成为在外的孤城,不仅仅会失去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