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赵东云毫不犹豫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实际在场的人都已经看的出来,赵东云可以说已经放弃了夹在段祺瑞和王英楷之间,他选择了更为直接高效的方法,那就是直接选择投向袁世凯。

袁世凯点了点头,实际上今天的会议开始之前,他已经内定让赵东云来负责机枪队的编练事宜,因为放眼国内能够懂得机枪战术的人屈指可数,而袁世凯能够用的人实际也就赵东云那么一个而已。不过尽管他已经内定赵东云负责机枪队的编练事宜,但现在看到赵东云并没有搭理王英楷和段祺瑞而是直接出口应承下来,这让他感觉不错。

对于手下人的争斗,袁世凯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甚至很大程度上还是他挑拨起来的,之所以这么做,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驭下之术,要是手下人没有派系争斗的话,那么袁世凯就得担心着手下人是不是谋划着取代自己了。不过手下人有派系不要紧,重要的是手下人得时刻要知道,北洋这个体系里,他袁世凯才是老大!

赵东云第一时间对袁世凯给予承诺,在袁世凯看来就是赵东云并没有把段祺瑞或者王英楷放在第一位,而是把他袁世凯放在第一位。

袁世凯当即点了点头,露出一脸的满意之色然后道:“这样的话,办机枪队这事还是你来管!”

袁世凯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是把筹办机枪队的事情全权交给了赵东云,而一旁的段祺瑞和王英楷等人也没有说出反对的话,神色也是表现的欣赏和赞同,至于他们心里头想着什么就不是外人所能知道的了。

接下来,这场会议还是以赵东云的解说为核心,赵东云从机枪的使用战术再到机枪队的编制一一说起并详细解释其中的缘由,而一群坐在他上首的大佬们包括袁世凯在内都是静静的听着,不时发出一两句疑惑。

这种场面让赵东云感觉相当不错,毕竟让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这些北洋大佬如同小学生一样听他讲话,这种事情可不会经常有!

“营制方面,观英吉利、普鲁士等国陆军皆每营设两挺,一个万余人的步兵师约配二十四挺重机枪。我军北洋一镇人数与泰西一师相当,也当每镇配机枪二十四挺。然我军新建,无论机枪又或操枪军士皆少,所以新编机枪营不宜分散,可将每镇之机枪集中为一营,平时集中训练,战时再按照情况分出一队或两队配属给下面的步兵标参与作战。

如此新建机枪营可辖四个机枪队、每队下辖三哨,每哨管两挺重机枪。如此一营有二十四挺机枪,军士五百一十四人。”

赵东云口中的这个机枪营编制是他早就开始研究的了,不说有多好,但至少是符合当今北洋现状的,从后世角度来看,这机枪是多多益善,最好一个师弄他个几百上千挺,但是考虑到现在不过是1902年,先不说这么多机枪有没有足够训练有素的士兵去用,单单是那昂贵的费用就足够让北洋吐血的了。

这年头机枪还算是新鲜事物,价格比火炮虽然要便宜的多,但是一挺也要上千两银子,不仅仅机枪本身的价格昂贵,而且机枪耗费的子弹也是个庞大的数目。

这种消耗对于列强来说还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工业落后,连机枪子弹都要进口的中国来说就是一个大问题了,这不仅仅涉及到进口武器价格昂贵的问题,更容易受制于人,眼下各国对中国采取的军火禁运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

而趁着今天这个机会,赵东云干脆向袁世凯道:“大人,如果今后我军要大规模装备机枪的话,全数依靠进口不但耗费甚多,而且战时极易受制于人,所以职部建议国内的制造局可以自行仿造机枪,如此才能够在我北洋大规模装备机枪!”

袁世凯听罢点头:“这事我知道了!”

袁世凯并没有说立刻就要仿制机枪之类的,因为现在短时间内想要仿制的难度太大,早年的金陵制造局虽然造过机枪,但是如今金陵制造局已经没落,虽然说还有湖北枪炮厂、江南制造局等各省制造局,但是技术上多少还显得不足,想要跟上国际先进步伐把重机枪仿制出来难度比较大

当然了,这是站在全国高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对于袁世凯来说都还不算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湖北枪炮厂还是江南制造局又或者是其他南方各省制造局,他们都不归他袁世凯管!

袁世凯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而北洋这个体系的势力根本是在直隶、山东这一片,另外河南、东北勉强也能算上,但是在南边却是没有太大影响力了。

在袁世凯能够掌控的北中国里,原先也是有一座天津制造局的,但是这家北中国最大的兵工厂在庚子事变的时候被八国联军所毁,导致目前袁世凯手中没有掌控哪怕一座的大型兵工厂。

也就是说现在要自造重机枪,要么新建一座兵工厂,要么投钱给湖北枪炮厂或江南制造局让他们仿造重机枪。这里头新建兵工厂的话难度太大,没有几百万两银子根本拿不下来,而现在袁世凯连筹建北洋常备军的钱都拿不出来,那里有余钱办兵工厂啊。

至于拿钱出来让南方省份的制造局制造机枪,对于袁世凯来说还不如直接向国外进口的。

这年头的中国,每个省份都是一个王国,它们有着的财政、军事、民生等权利。清廷需要钱、调动军队的时候还得求下面的督抚们,要不然那些封疆大吏还真不甩你,庚子事变中的东南互保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中央都对外宣战了,下面省份竟然还宣布中立,这种事情放在正常国家里要多扯淡就有多扯淡。

所以对于袁世凯来说,北洋就是北洋,南洋就是南洋,南洋省份对于北洋而言其实和其他国家没有太大差别的,拿自己的钱让其他省份发展军工,打死他都不会干!

当袁世凯沉思着重机枪自造这个问题的时候,一旁的王英楷也是开口道:“军械自造的确是个问题,而且这也不仅仅是重机枪的问题,同样也是步枪、火炮甚至子弹、火炮的问题。”

王英楷继续道:“现在我们手头上没有制造局,而南方省份的制造局又不会给我们供应军械,所需的一切都需要进口,长久下来不但耗费众多而且战时也有被切断武器供应的危险!”

王英楷之所以这么说,那是因为重机枪问题和步枪所存在的问题是一样的,目前中国包括湖北枪炮厂在内多家南方制造局已经开始批量生产1888式委员会步枪,然而他们生产的汉阳造都给了南方新军、旧军,根本不可能给北洋新军哪怕一支的汉阳造。

一旁的的段祺瑞则是皱眉道:“事情难大家都知道,但是现在我们军费紧缺,而且成军时间急迫,进口军械虽说弊端颇多,但也是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之举!”

第十三章新建机枪营督办二

赵东云看着袁世凯、王英楷、段祺瑞等人,心中也是暗自想着,身为北洋体系的一份子,他自然明白北洋如今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清楚袁世凯以及在座诸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如今的北洋已经不复李鸿章时代的辉煌了,历尽甲午、庚子两场惨败后,不但让中国被打上了屈辱的烙印,更让北洋这个体系一落千丈,人们都说李鸿章在最后关头举荐了袁世凯,并把北洋的家底交到了袁世凯手上,但是他们很少会说,李鸿章交到袁世凯手上的是一个烂摊子。

作为当今中国最为庞大的政治集团,当今北中国实际上的管理者,不但北洋上下竟然连一家兵工厂都拿不出来,而且袁世凯手头上竟然连编练常备军的几百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这种事情说出去都没人信。

赵东云知道这些困难,但是他还是道:“当然了,短时间内的军械进口还是必须的,我只是说我们必须为长远做打算,我们不可能永远都进口武器!”

听罢赵东云的话后,袁世凯再一次开口了:“军械问题的确存在,无论是进口军械还是筹建制造局,这些我们稍后再议!”

随后他再一次看向赵东云:“你这些时间把心思放在机枪上面,我希望在常备军成军之日也可以看到你的机枪营初具规模!”

袁世凯的这个要求不简单,虽然清廷刚批准北洋常备军的正式番号,但实际上它的编练工作在去年袁世凯刚署理直隶总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也就是说他们说话的现在,常备军左镇都已经编练了小半年,就等着番号正式成军了,更关键的是常备军的编练都是有章程可循,不管是步兵、炮兵还是骑兵都可以按照新建陆军的经验来办,但是这机枪营可算得上新鲜事物,赵东云基本上要从零做起。

不过袁世凯这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