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游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三海在京城中摸爬滚打多年,算得是扬州系官员中的代表人物了。所以听到他的赞扬,旁边的许多扬州官员纷纷附和:“人说扬州出了个红玉先生,最重乡土情谊,可不是这样子嘛。所以周大人说什么古羽忘本,我们是断断不肯信的。”
古羽则谦逊地道:“诸位谬赞了,小子哪里当得起。我记忆中,罗三哥是十几年前就到了京城吧?这些年一路晋升,现在一定已经位极人臣了。”
便有人替罗三海答道:“那可不,我们扬州才是出人才的地方啊。老罗现在虽是工部侍郎,可晋为尚书应该指日可待了吧?老罗你在水利方面的功劳,满朝文武有谁能比得上你。”
工部侍郎,虽然是六部中最低的,但也是中枢要员。罗三海自然要自谦一番,古羽则奉承几句客套话,不必细说。
直到一番客套完,方以罗三海为代表,询问古羽道:“听说为仪刚才去了朱允的府上?这却是为何?”
古羽笑道:“不瞒诸位,我去朱府是去许愿的。”
“许愿?”
“我要帮朱成人登上未来的参政之位!”
“这这这……”一众扬州系官员,一向以朱家父子为政敌,此时听到古羽竟要让自己的政敌做副宰相,众人的惊诧之情,当即便释放了出来。若非古羽已有超凡的名望,想来便会有人要当场发作了。

第十六章 协商

罗三海因为罗九洪的关系,还算把古羽当自己人,所以语重心长地道:“为仪这做法不妥吧?就算你觉得我们是‘朋党为奸’,也不必投向另一个阵营啊?那朱家父子,难道是什么好人吗?”
他当然不知道小美就在旁边,所以说话也完全没有顾及小美的感受。小美听到这话,自然是脸显不悦神色,古羽则连忙握住她手,示意她不要激动。
待稳定住小美,古羽这才将眼神看向了会馆内的各色人等。这其中,有去年他回乡时见到的众多乡老,也有一直在京城为官的各级政要。因为他去年在扬州得月楼的表现,乡老们已经将他当成是扬州的代表,所以即使他这样“忤逆”,许多人依然坚信他是有自己的道理的。但相反的,也有一些当时并不在场的官员,则对他产生了巨大的质疑。至于石报国,则脸色异常的平静,也许因为他早知古羽的能力非凡,也许是出于某种天然的信任,他并没有像众士绅那样表现出愤慨。
古羽则一如既往地沉着,既然来到这里,他当然有信心应付所有的问题。只见他神情肃穆,语气铿锵地道:“朝堂的争斗,很多时候都需要必须的妥协。朱氏父子,以及他们身后的湛一和尚,其势力遍及天下。像我身边的司叔元,还有我的好友袁文通,都可算是朱氏父子一派。各位同乡,你们觉得应该怎样和他们对抗呢?”
“呃……”众人听到他的质问,显然都没有确切的答案。他们又何尝不知道朱氏父子在朝中的影响力,何尝不知这么多年大家明争暗斗,并没有得到好的结果。
于是罗三海道:“不瞒为仪,在你来之前,我们一直在讨论这件事情。朝廷这些年之所以老态龙钟、千疮百孔,很大程度上,正是和这些派系争斗密不可分。前日里曾接到江宁府黄太守的来信,黄太守建议我们采用为仪在北辽的办法,将刑部等部门分离开来,由民间组织辩论,并选举出适合的官员。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回避派系争斗,也让皇子间的争斗降低其影响力。不知为仪以为,这个建议可好么?”
谁知古羽竟连连摇头道:“不好,很不好!”
众人闻言,无不大奇。罗三海道:“这个模式本是为仪在北辽时践行的,而且现在看来,北辽的国力因此极大的提高,原本一直争斗不休的皇族和后族也因此尽弃前嫌,这不是很好的一个制度吗?为何为仪却说不好?”
古羽道:“南橘北枳,任何制度都有其适用的范围。我在北辽时,之所以让他们采取选举的制度,是因为北辽的部族争斗是从其立国开始就有的,而且很长时间,这种争斗的局面都很难改变。宁国却不同,宁国没有固定的部族,也没有固定的争斗。很多时候,敌人可以转换为朋友,朋友也可随即反目。无他,一切都是利益驱使。如果在宁国也实行类似于北辽的制度,那么很快的,就会形成一个超强的派系,将其它各个派系全部压垮,最终把持朝政。”
众人听他说得确切,似乎很有道理,可又有些茫然,便不再有刚才质疑的神色,反而好奇他的结论是如何产生的。
古羽一边说,眼中一边看着众人。见众人已被引导而不再显出怀疑神色,他才微作一笑,续道:“宁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趋利避害。所有人都十分了解一件事情,那就是只有大家抱成一个团,才能达成最大的利益。所以就像我们扬州人,在京官体系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派系,即使朝廷从汴梁迁到了江夏,我们也要迅速在这里建成扬州会馆。我相信,扬州会馆的建设并没有谁牵头主导,而是大家共同的意愿。其实就像任何一个官员,他到一个地方从政,都要首先拜山头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选择自己的群体加入,并自觉地服从其利益和领导。因此,如果某一个群体的力量超过了其它,那么它就将越来越壮大、而难以被制衡,这显然也就违背了选举的初衷。”
他的学识能力,早已成为了普天下一等一的高手,加上前不久在郁小刚那里学到的知识,此时的他早已远超常人,所以说出的话,也就很容易地说服了在场的所有人。就听罗三海在旁顺从地问道:“那么为仪以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古羽道:“天下有才之人甚众,如何才能尽其所能、让每个人都发挥自身的特长呢?我想,只有四个字可以做到:广开言路。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第一,是要让下层的有才之士有发表言论的空间,第二,是要让这些言论能够迅速通达,并有人讨论其言论的好坏。所以,我们当然需要兼听则明,让不同派系的人都能在朝廷中枢拥有自己的位置。很多时候,两派双方的误会,都是源于缺乏沟通的缘故,只要沟通渠道顺畅,哪怕有时候会吵得面红耳赤,但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最优的。我把这样的一个制度,称为‘协商制’,如若这个制度实行好了,必能使天下安定、万民幸福。”
上一回,古羽在至善帝面前犯颜直谏,正是在说下层的人才无法发挥自己的所长。那一番话,经过当时在场一些官员、随扈之口,早已传得江夏尽人皆知。现在,古羽就在这扬州会馆里,给出了他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
“广开言路”,这是历代明君都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只有下情上达,才能兼听则明。中原的百姓其实就这样单纯,很多的怨气怒火,只要让他说出来,自然便泄去了一大半。方今天下,乱由中生,看起来这个国家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所以阮冲和、孔仪等人正是利用了这样的现状,才能发动新洞庭帮作乱。而对于古羽这样的儒者来说,他的最高目标,正是将这些个戾气消弭于无形。在他看来,“协商制”,就是他能想到的唯一途径了。
正如上一次在扬州得月楼一样,古羽的演说深深地打动了他的这些同乡,也终于改变了他们想要选举制的初衷。
这时候,方听见旁边石报国缓缓开言道:“既然贤侄说得这般笃定,那我们依他就是了。我们大家一起扶康王殿下上位,让张小侯为相、朱成人为辅,共保宁国的江山永固。我这就让之护他们回扬州,组织我们扬州人起兵,加入义军行列,为以后康王的复国之战出力!”
石报国本是扬州乡饮酒礼的介宾,算得上是德高望众。扬州沦陷后他奉命入京,便成了这些扬州系官员中的扛把子。既然他都已经发话表态,周遭各个官员自然不会有异议,此事就这样定了。
古羽见自己的计划终于得售,便向石报国躬身一礼,诚恳地道:“小侄这一路走来,多有师伯和各位同门的帮忙,真是多谢师伯的帮助和理解。等康王登位,我也会劝他尽快成立一些协商的机构,广纳天下人才、听其意见。也希望各位乡老们能鼎力支持这个小皇帝。”

第十七章 新皇

接下来的几天,古羽便在江夏的各个势力之间游走,为康王拉到足够多的支持。有他这红玉先生站台背书,加上朱允朱成人父子已经倒戈,扬州系官员在背后全力支撑,康王在和太子的竞争中终于占到了主动地位。他的即位,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不过,有两个人古羽始终没有见。一个是张严,因为他不想被人诟病说和张严是朋党,而张严也能理解,所以也没有来邀古羽,毕竟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