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雷入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王敦,王导为主而已,实际上大家都是各自族群的带头人,彼此地位几乎是不分上下的。

若不是琅琊王氏的各个族群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这几人想必皆是各自为政,谁也不会干预谁的立场。只是如今为了振兴琅琊王氏,不得已联起手来在这刚刚融合的汉朝朝廷中求生存罢了。

往日里大家各有投靠,但遇到这样关乎族群生死的问题,彼此私下里还是交流资源的。只是看王敦与王导也是貌合神离,便可知晓放在正常状况下所谓的名门大族指的不过是一支一脉,从来不是一大族内的各个支脉同在一起那么简单。

王邃坚持不轻易做出任何的反应与试探,王敦与王导自然也无法强求。大不了便是王敦与王导两族去做,有功是两族自己的,有过也是同样自己负责而已,这种事情只要表态便算结束,没有任何争论的必要。

“三位兄长都在,甚好甚好!”一稚嫩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只见一名少年未及弱冠,尚有几分稚嫩的快步走来,眉宇间颇有庆幸亦含隐忧,正是琅琊王氏的另一支脉王正的第三子王彬,也是这一支脉在许都的唯一之人。

见王彬打探消息而回,王敦,王导,王邃皆是起身相迎,兄弟四人落座后王敦便问道:“这一遭辛苦世儒,可是得到什么消息?”

此话一处兄弟三人脸上都是有了几分尴尬,那王衍派人请王敦,王导出面对江统施加压力。可王敦自称抱病在身没有前往,王敦也被王导强行留住,于是这两位便无法出现在公众面前。王邃素来与江南人物颇多交流,对江南士族的打探自当是王邃前往,于是乎这前往王衍府中慰问的任务便落在了未及弱冠的王彬身上。

王彬苦笑道:“王夷甫气态超然并未有所刁难,只说请兄长安心养病便是。但清谈党人之中多有鄙夷神色,这点气量小弟还是有的。”

王导摇头道:“王夷辅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撕破脸皮,但其他人之态度也说明了对于我琅琊王氏的失望,但凡事皆以本族利益为主,又岂能被他人所左右呢?哼!”

“据说王夷辅在众人散去后曾经登门拜访江应元,此事可是当真?”王邃在一旁问道。

王彬正色道:“小弟在清谈党人之中混迹许久,未曾听闻有人提及。但外面确实有此消息,想来并非是清谈党人所散布。但小弟与王夷辅也不过是匆匆一面罢了,在王府等待许久皆是没有消息,因此返回。”

“嗯……看来事情果然复杂,怕是只有亲近之人才能探得消息了。”王邃听罢沉思片刻说道。

“不错,此事并非针对世儒所做之防范,就算清谈党人之中,了解详情之人怕也是不多。”对于王邃的判断,王敦与王导皆是表示赞同。

王彬道:“小弟观察许久未见山季论,庾子嵩,阮宣子等人,想来是与王夷辅商议应对之策。好在回转途中小弟打听到一件事,这才放心归来,否则小弟还准备去寻几位友人帮忙打探消息。”

“什么事?”见王彬说道这里甚是严肃,王导等人情不自禁的问道,皆是十分关心外面的局势。

王彬调整了呼吸缓缓说道:“据悉王澄等人冲撞的并非是尚书令江统的车驾……而是大将军的车驾。”

“什么!?大将军!?”

“姜伯约!?”

饶是王敦,王导与王邃皆是名士,城府极深,此刻听闻也是忍不住惊呼,一个个目瞪口呆,呆若木鸡半晌没有后文。

王彬苦笑道:“消息来源仍不得而知,但小弟推断当是无错。若是尚书令车驾,胡毋辅之等人就算醉酒也不一定敢辱骂冲撞……”

“这就对了,大将军素来简朴,不喜修饰,其车驾不过寻常小富之家罢了。否则给胡毋辅之十个胆子,也只有捂着屁股跑回府的份儿,怎敢当街冲撞呢?”王敦首先缓过神儿来,摇头叹息不已。

“有眼无珠,有眼无珠!”王邃在一旁也是喃喃不断。

“呼……”王彬说出此事,心中好似轻松一些。

“世儒还有消息?”王导见了问道。

“其他倒是无关轻重,不过是逸民调任快要发下罢了。”王彬不以为然的说道,如今王彬乃是吏部尚书的府掾,对于朝中任命调遣之事往往有所了解。

“本来就算陛下有心处理此事也是没有机会,如今送上门去……哎!嗯?裴頠裴逸民!?”王导听罢也是不觉得如何,可话不过说了一半,忽然脑中灵光一闪,猛然叫道!

“正是裴頠,兄长何以如此大惊小怪?”王彬见状问道,甚是好奇。

看到王导的失态王敦与王邃也是不解,但又觉得好似找到了什么要点。便在此时但听王导缓缓说道:“大家莫要忘了裴逸民亦是清谈名士,其名望才辩几乎可与王夷辅并驾齐驱,然其主张多与王夷辅等人针锋相对,这一打一升之间,事情还不明朗么?”




第三百五十五章 天下两汉(上)
烽烟过后,河北大地恢复宁静,然聚集的异族兵马却是只多不少,渐渐的在邺城四周方圆百里之内,竟是处处营帐,处处牧马,乡村尽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争相奔赴其他地域,却是被各族抓捕,又或是押回邺城之内。

汉军退兵,河北百姓大失所望,强弱汉朝也是无法击退胡人,恢复汉人河山,一时间士族尽数倾向胡人,百姓亦唯有认命罢了。能够反抗的人不是被汉军救走,便是早已死在胡人的刀下,想要在河北活下去除了认命之外,又能怎样?

只是匈奴各部皆与受汉化,行事虽然不能如同汉人一般,总算是有板有眼的依照汉人作风去做,百姓自然少受辛苦。可其他的部族对待汉人则是截然不同,此刻匈奴大单于刘渊开国登基在即,眼看朝中便要采取雷霆手段来稳定河北局势,便在这前夕的短短几日间,各族疯狂掳掠汉民为奴,纷纷送往自己族群的聚集地。

不仅仅是刘渊以及一众大臣忙碌,此刻的准太子刘和也是兴奋不已,忙于交际应酬,对于即将到来的美好时刻甚是激动。此时此刻朝野之间各种消息飞速流传,无论是胡人兵将还是汉人臣民皆是对此津津乐道,品论不休。

“启禀大单于,巡视军骑皆以发下,数日之内河北大地必然平静。”被匈奴大单于刘渊委以重任的刘殷一身文官装扮,恭恭敬敬的前来禀报。

“百姓乃是我匈奴立国之根本,无论汉人,还是胡人皆要一般对待。”刘渊闻言微微颔首缓缓说道,说话间眼光扫过在场的汉胡臣属,锐利非常。

“大单于忧国忧民,此乃百姓之福也。然臣以为重兵云集,不宜长居,大单于当择日登基,可附万民之望也!”说到这里刘殷深深一躬发自肺腑的感情蕴含其中,使得刘渊听得十分受用。

开国立业之重要性毋庸置疑,不仅仅要震慑中原的汉朝,同时也是对匈奴内部以及各族的一种威慑。未曾立国之前各族还能凭借自己的规矩行事,一旦融合成为一个国家,等于打破了族群的生存结构,将形成崭新的一方势力。

这其中饱含多少的辛苦,危险,血腥都是不得而知,但匈奴要巩固政权,将军政大权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削减其他部族的实力是非常必要的举措。眼下河北之地荒芜,未来将有多少部族要遣返在中原的战士还不得而知,但这已经是大势所趋。

河北不仅仅是匈奴要立下根基的所在,更是要发展壮大的。大量的步骑停留在河北大地上,对民生的破坏不下于战争。从根本上讲着并不符合匈奴政权的利益,刘渊长期以来与亲信幕僚各族头脑进行不断的商讨,便是要把塞外各族的势力进行从组与分配,说到底,这是匈奴与各大部族的“协议”,中小部族没有反抗的力量,唯有听命而已。

作为刘渊的重臣,刘殷不仅是了解,而且参与了众多谋划,此刻提出也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在场之人都清楚匈奴开国之举便在近日了。

数日之后,匈奴大单于在汉胡文武的拥护下终于是开创了匈奴帝国,自称为中山靖王之后,立国号为“汉”,声讨季汉刘禅,以示自己方是汉之正统,定都于邺城!

改年号为元熙,册封呼延氏为皇后,其子刘和为太子。从祖父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刘宏为太尉,刘洋为太傅,太子刘和加大司马,呼延翼为大司空,刘欢乐为大司徒,呼延攸为宗正,何遵为光禄大夫,刘锐为卫尉,一种胡汉文武尽数擢升封赏,一时间无论胡汉官职在身,封地各处,彼此礼尚往来,同朝为臣,倒也有一番朝廷气象。

自此起各族兵马部分你我,统一由朝廷调配,州府衙门则是胡汉互相辅佐,互相监督,胡人助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