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咄苾懊恼地看到,土城四周,抛下了三千多具尸体,而壕沟里,依旧传出哀号,那里损失的突厥人,也有数百人。

    突厥人决定改变他们的策略………围困。

    不仅如此,阿史那咄苾当夜派出一万余名骑兵,冒着寒风悄悄潜行到土城东、南各十里的地方,试图来个“围城打援”。

    隋军被困,邻近的隋军必然要来救援,野战,将会充分发挥突厥人的优势。

    然而,几天过去,隋军却并没有派来援军。

    因为,被围的隋军根本没有点起求援的烽火。

    隋军构建土城,本就为屯兵存粮之用,城中储存的粮草和水,足够四千人和一千多匹马半月以上之用,如果再加以适量减少,绝对可以支持二十余日。

    守城的隋军将人马分作三拨,一拨在城墙和高台上警戒,一拨在城中待命,一拨休息,三拨过上三个时辰(六小时)轮换一次,这样无疑可以保持长期作战的能力。

    突厥人虽然比隋军耐寒,但在漠南,这一优势就没有那么突出了,而隋军守在城里,突厥人却要露宿野外,这不仅使隋军得以弥补,甚至是超越了。

第一百零九章  放眼东南
    东都洛阳。

    “皇上,闽地土人民风凶悍,我朝虽新置四郡,然除厦门镇和龙海郡,因有张镇周将军领了水陆兵马六千,才算有个局面,建阳、长汀、南安三郡,派出郡县官吏,皆被土人驱逐,甚至有被杀被掳者。”吏部侍郎奏报道。

    “启奏皇上,三道奉旨移民入闽,而数千户入闽者,除龙海郡千户,皆不得立足,百姓视之畏途,皆不敢迁。”民部尚书也奏报道。

    “众卿以为该当如何?”我问道。群臣议论纷纷,有人说道:“闽地贫瘠,穷山恶水,土民刁悍,不服王化,莫若弃之,留一建安足以。”

    裴矩出班奏道:“皇上,此言大谬!昔日始皇帝一统宇内,就设有闽中郡,汉武帝平闽越而设东冶,至孙吴,有建安郡,晋时分建安、晋安二郡,建安郡治,便在今日皇上所置建阳,南陈,改晋安为丰州,别置南安,也恰正在今日皇上所置南安,至我朝高皇帝(注:指隋文帝杨坚)一统四海,以天下初定,民口不足,乃合三郡为一建安,移治于汉之东冶。今皇上立志开闽,安可轻言弃之?”

    那裴蕴、虞世基皆是善于察颜观色之辈,已然看出我对裴矩之言,颇有赞许之色,也齐声附和,只是该当如何,却又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建议。

    一名正四品武将出班奏道:“皇上,臣愿领一万精兵,平定闽地。”正是裴元庆的父亲,当年帮宇文述陷害李浑的裴仁基,我虽然对他并不赏识,不过几年下来,他还是当到了一个中郎将,只是并未实际带兵。

    “闽地多山川,皆云蜀道难,而闽道之难,实甚于蜀道。况且朝廷正用兵于北方,哪里可再出大兵征讨闽地?”我语带不悦。

    闽地,大家知道,就是今天的福建。

    最早,闽地生活的先民,被认为是古越族的一支,称为闽人。战国初期,楚灭越国,大批越人遗民南迁入闽,与当地闽人结合,称为闽越人。秦末,天下纷乱,闽越人建立了闽越国,并与刚建立的西汉为敌,屡次发生战争。汉武帝时,严庄等平定闽越国,迁闽越人于江淮,闽地人口锐减,以后历代都是比较蛮荒的地方。至隋,只设置了建安一郡,当地土著的越人遗民,一直都是中原政权未能有效控制的“化外之民”。(历史上,唐代以后才开始大量移民福建,五代中原战乱,大量中原人民避难入闽,到宋代,福建已经相当发达。)

    相信对于每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心结。

    这个心结,就是台湾。

    我读过的历史,三国的孙权就曾经派过诸葛亮的一个远房亲戚领兵到过台湾。而杨广,更是两次派人到过台湾。

    不过,中国人在台湾建立实际上的政权,却要到一千年多后的公元一六六一年,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荷兰人。而台湾和大陆统一,只有清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年)到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的二百一十二年和一九四五年到一九四九年的四年。

    倘使在公元七世纪的隋代,中华帝国就在台湾建立起有效的政治统治呢?

    而对于大陆来说,要经营台湾,必先经营福建。

    而福建,于我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

    我是客家人,生活在与福建相邻的一个内陆省份。而我读大学的城市,离福建其实很近。大四实习,我主动要求去了福建,原本想在那里的厦漳泉找份工作,只是未能如愿。不过,在福建的一年,我接触了比我以往所接触到的更纯正或者说古朴的客家话。我从二十一世纪回到隋朝,竟然发现自己没有遇到什么语言障碍(语言学者认为,闽西地区的客家话是最接近隋唐时期中原古汉语的语言)。

    “朝廷而今用兵北方,闽地之事,只能徐图,然并非无所作为。传旨张镇周,协助岭南道,移民两千户,开辟龙海郡。厦门海岛,可在岛外陆地,移民三百户,设置同安县,由龙海郡辖制,设同安卫所,着厦门镇拨给兵员五百。待龙海郡可见成效,再向北发展,南安郡之地,也距厦门镇不远,本已有南安县,稍后也可由厦门镇护民拓殖。”

    “闽北有仙霞岭,其枫岭关(今福建浦城县与浙江江山市间)乃闽浙咽喉,令江南东道于关南设置浦城所(今福建浦城县),永嘉郡(今浙江省青田县)往东南沿大海行,有分水关(今福建省福鼎市与浙江省苍南县间),也着江南东道于其南设福鼎所(今福建省福鼎市);枫岭关西两百里有一关,也称分水关(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和江西省铅山县间),可于关南设崇安所(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再西两百里有铁牛(今福建省光泽县和江西省资溪县间)、杉关(今福建省光泽县和江西省黎川县间)两关,一南一北,相距六十里,各有道路,连接江南西道与闽地,会于两水交汇之地,设光泽所(今福建省光泽县),沿水下行之建安,设顺昌(今福建省顺昌县)、延平(今福建省南平市)、水口(今福建省闽清县)三所,延平往北,设建瓯所(今福建省建瓯县),沿水西北行,即为朕所欲建阳郡,可先置建阳所,而建瓯所沿水北行,可抵浦城,以上诸所除光泽所归江南西道设置,余皆归东道置之;南康郡(今江西省赣州市)东于都县(今江西省于都县,设于西汉)东之象湖镇,其水富金,可置瑞金所(今江西省瑞金县,按唐天佑元年,公元九零四年,于象湖镇淘金场设瑞金监,南唐保大十一年,九五三年设县),其东八十里有光龙峒,土地平坦肥沃,本为欲置长汀郡处,可先置长汀所(今福建省长汀县),由江南东道辖;龙海郡往南,界岭南道,也有分水关(今福建省诏安县和广东省饶平县间),于其东置诏安所(今福建省诏安县)。以上凡十二所,皆为闽地咽喉要冲,各募兵五百,移民两百户。”

    “闽县(今福建省闽侯县)南,本有莆田县,后废置,今可复之。”

    我事先已经找过熟悉闽地的人,详加咨询,加上对于福建,也颇为熟悉,所以此刻道来,倒有些头头是道,听得大臣们点头称善,虞世基等更加连称天子圣明。

    其实我的办法,并无太多深意,不过是移民屯垦之策的“闽版”。闽地土著山民,多不过数千人一股,众者万人,互不统属,以五百地方军加两百户经过武装“团练”的移民,自保还是可以的,况且北有建安,南有厦门,亦非毫无根基。

    十一月十一,杨义臣急报:西路大捷。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十月,被重兵围困的漠南土城。

    突厥人围城已经七天了,对土城也发起过两次新的攻击,但都被守卫者击退,只是又扔下上千具尸体。

    而援救的隋军,却全然不见动静。阿史那咄苾也不由心浮气躁起来。

    十月二十七,深夜中,突厥军侧后方突然火起,一支小股的隋军骑兵袭击了突厥人的粮仓………冰雪覆盖的草原上,突厥人也不能不带着军粮。

    这是一支只有一千多人的骑兵队伍,他们的队伍看来只有一个目的:放火。

    很显然,面对数万突厥骑兵,他们就是再多上十倍,也不可能是对手。

    所以,他们只做一件事情………逃跑。方向………西南。

    一万突厥骑兵追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