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大人要为民做主。”

    “这魏征该不也是浪得虚名吧。”

    ……

    而周围又围上许多看热闹的百姓,也有人跟着鼓噪,守卫道:“你等先等着,我去禀报大人。”

    过了一会,守卫出来道:“大人有令,着相关人等入内,无干者在外等候。”

    十几个汉字就拽着那官儿往里走,却有人起哄:“不行,我们也要看看,魏大人断案到底公是不公!”就有人也往里拥,守卫待要阻拦,却被一柄短刀顶在胸前。冲进御史台的数百人,都从怀中抽出暗藏的短刀。

    与此同时,齐王杨暕领着一帮人突然进了兵部。

    因为是齐王到了,卫士不敢阻挡,于仲文也慌忙出迎。

    杨暕劈头盖脸说道:“魏征谋反,于侍郎可知?”

    于仲文大吃一惊:“魏大人谋反?这……这怎么可能?”

    “御史台上,而今已经竖起了‘魏’字大旗。”

    “殿下,这绝无可能。魏大人得皇上信任,留守东都……”

    “本王亲见,难道是假?兵部当立即调动禁军,剿平叛匪。”

    “洛阳有御林卫驻防,皇城又有骁果卫,必无大虞,何须另调禁军?”(御林卫左右卫四万,右卫由一将军领一万军驻守西都,三万在洛阳,其中三千多随驾去了嵩阳宫,骁果卫三千,两千去了嵩阳宫,一千驻守皇城,千牛卫五百,随驾嵩阳宫。)

    “御林卫有暗通魏征者,本王奉旨,令兵部调左屯卫平叛。”

    于仲文又是一惊:“殿下何出此言?御林卫乃皇上亲卫,且圣驾何以遽知洛阳之事?既有旨,何以兵部未闻?”

    杨暕将脸一拉:“于侍郎推三推四,难道与魏逆同谋?”却有杨暕身边两名卫士,突然抽刀制住于仲文,事起仓促,兵部臣僚一时竟然无措,杨暕带来的人迅速控制了兵部。

    杨暕搜出调兵令箭:“快,火速送交左屯卫云大将军。”

第八十二章 齐王谋反2
    巩县,左屯卫大营。

    东都来的一匹快马疾驰而至,不多时,响起大将军点兵的鼓声。

    一干将领匆匆而至,却不见大将军,对于何事如此紧急,大家疑惑着议论。

    而此时的后帐之中,云定兴正在向一名亲信的虎贲郎将交代:“……你领三千可靠之人,把守住嵩阳宫下山通道,往来之人,一律扣押……”

    左屯卫两位将军进的帐中,当先的刘将军大声问道:“云将军,何事点兵?”

    “东都急报,魏征谋反,兵部调左屯卫火速进京平叛。”

    两位将军都吃了一惊,另外一位李将军道:“魏征谋反,可是确凿?”

    云定兴掏出兵部令箭:“令箭在此。”

    刘将军看了令箭,却道:“朝廷规制,尚需兵部行文。”

    云定兴大不耐烦:“事起仓促,哪里来得及许多。集合众军,开赴东都。”

    “将军,”刘将军道,“东都驻有御林卫,既是紧急,何必舍近求远?”

    “刘将军,你莫非与魏征有勾连,在此阻挠。”云定兴大喝一声,刘李两将尚未反应过来,那虎贲郎将依然抽出佩刀,将刘将军斩翻在地。

    李将军大吃一惊:“将军……”

    “本将军奉齐王殿下令,领兵平叛。”云定兴说道,却将一个银锁扔在案上,“李将军可识得此物?”

    “这……这是小儿的物什。”

    “将军府上老少十八口,已被齐王请去做客……”

    云定兴大步进帐,李将军低头跟在后面。

    “将军刘平,勾结魏征谋反,已经伏诛。”云定兴大声道,下面众将听到,不禁失色。云定兴向李将军使个眼色,那李将军颤声道:“是……刘平意图谋反,幸得……检校大将军获知,逆臣已然伏法。”

    云定兴举起手中令箭:“兵部令箭在此,左屯卫进京平叛。”

    杨暕的人严密控制了御史台和兵部,不许进出,只说是魏征染疾,于仲文被圣旨传到了嵩阳宫。是以直到云定兴的大军接替各门防务,东都城中才感觉异样。

    在此之前,杨暕已经假借设宴,将齐王府卫队队曹以上武官全部扣押,卫队数百人,大半已为杨暕掌握,有不从者百人,净被屠杀。

    杨暕又亲自出马,借口留守东都的御林右卫大将军与魏征谋反,将其扣押,而令御林右卫和骁果卫“各驻原地,不得轻动,违者以叛逆论处”。杨、云二人力量有限,倒是不敢贸然对御林右卫和骁果卫下手,而御林右卫和骁果卫不明就里,加上杨暕的齐王身份和兵部令箭,倒也听从了他们的命令。

    接着,杨暕派出使者前往京郊三卫,假传圣旨,说魏征谋反,有圣旨以齐王代东都留守,于仲文(为了不露馅,他们还打着于仲文的幌子,其实于仲文已经在牢里和魏征作伴呢)为副留守,各军须得受其号令。

    此时十六卫禁军,左翊卫正在百济,左御卫、左骁骑卫讨伐突厥,左、右武卫驻扎河东南部以为奥援,右翊卫、左骁卫轮驻南北两京,右屯卫和左、右龙虎卫卫护西都,左屯卫原在东都以东的巩县、洛口,此时已经谋反,左、右武侯卫(原称左、右候卫)和右御卫驻扎在东都的北、西、南三面,右骁骑卫驻扎在东西两都间的潼关和函谷关,右骁卫驻守巩县以东的汜水关和虎牢关。

    那左、右武侯卫和右御卫的大将军得了杨暕所谓“兵部行文”,心中疑惑,只以“未见虎符,不敢轻动”搪塞。

    我在嵩高山上,隐隐已经觉得有些不对。

    魏征其实是个很谨慎的人,洛阳至多两日,就会向嵩阳宫发来邸报,即使并无军国大事,也从无拖延。而今已经四日,东都却不见一个使者。

    嵩阳宫这里,也派出了两拨使者前往东都,也全然没有回音。

    更有甚者,山下每日送来的食物,竟然也三日未见了。

    苏威、裴蕴、李渊和杨玄感等(我为了安全起见,常将后两位和宇文述兄弟带在身边,貌似恩宠,其实却是便于掌握控制)都是在朝堂上打滚多年的人物,对东都的不正常,自然是感觉得到,这几位在群臣议事时将自己的看法托出,很快也引起了其他大臣的不安。

    商议之下,嵩阳宫加强了戒备,又从随驾的千牛卫中挑选出两人,化装成便衣,秘密下山探查。不多时,两人回报,几条下山的要道,都被官军设卡,不许通行,无论上山下山之人,一律扣押。他二人找到当地百姓打探,说是官军称检校东都留守魏征勾结歹人作乱,官军封山,是为了保护嵩阳宫的安全。

    一时间,嵩阳宫随驾群臣议论纷纷,不少人说魏征蒙皇上恩宠,竟敢大逆不道,当满门抄斩。

    我却心中疑惑,魏征人品是否可信姑且不论,这其中却有几点,十分可疑。

    第一桩,既是官军已知魏征谋反,为何无人向嵩阳宫禀报?东都除了魏征,尚有兵部侍郎于仲文,何以不见奏报,难道已遭不测?若是如此,何人能够调动大队兵马封山?

    第二桩,既是防备歹人攻打嵩阳宫,只需防备山下即可,何以也不许山上之人下山?嵩阳宫先前所派之人,是否也被拘押?那几人是皇家使者的身份,如果拘押,无异犯上作乱,可是若未拘押,何以不见回报?本来,那些使者在山下遇到这种情形,早该回报的。

    还有,嵩高山下,原本有御林军三百,看守不便上山的车驾马匹,何以竟踪迹全无?

    我与内阁众臣商议,诸人也有同感。张须陀道:“既是如此,不如下山,山下官军不多,就是真有变故,御驾之侧,尚有千牛卫、骁果卫和御林卫护驾官军,不下五千,当无大碍。”

    韦云起也道:“如此凭空猜测,实在难知究里,可遣前军下山,圣驾在后,若官军果是护驾,自然无虞,圣驾下山,正可调集诸军,平定反叛。若别有图谋,则以山上护驾之军马,也能杀将出去,即使杀不出,再护圣驾返回嵩阳宫不迟。”

第八十三章 齐王谋反3
    于是第二日,点起山上兵马,御林卫在前,骁果卫护卫百官在中,千牛卫护卫后宫在后,起驾下山。

    然而到了山下,情势却与昨日探子所见,又有不同,已经不只是千余设卡的官兵,山下驻扎的,足有不下五万之众,许多甚至并无官军服色。

    领前的御林左卫大将军心中一凛:“难道东都已经为叛军所控,杀散山下官军?”仔细看时,却见大半是左屯卫的旗号。

    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