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医生”接诊,按从九品领俸,满八年可升一级,最高可至从七品,免差役赋税。入了“医所”,便等于吃上皇粮,有了功名。“医所”里的“医生”,同时也充当户籍管理的助手………“医所”有着比较完备的户籍资料。当然,“医所”还不能等于医院,因为只有“门诊部”,没有“住院部”。“医所”不收取任何费用,一切开支均由官府承担,不过万一有“医疗事故”,也不存在“赔偿”………官府是不会拿这笔钱的,而当时老百姓也没有现在这样的“维权意识”………有个地方看病不要钱,已经是天大的好事了,至于病看不好,只能怨自己的命不好。

    但是,在“公立医疗”的同时,并不排斥“私立医疗”,因为“私立医疗”提供的档次,比“公立医疗”更高,能够满足王公大臣、士绅富户的需要,当然价格也高得多。对于他们的“高收费”,官府也就无所谓了,反正有钱人也不在乎这点钱………顺便说一句,私人“诊所”和“药店”的盈利,是要向官府缴税的,只是税率不算太高。

    药物也是这样,公立的“药所”中的药物,虽然便宜,但是都是些较为普通的药物,等级上也往往不是上品,与“私立”的药店相比,当然要差些。不过一般老百姓可以看得起普通病,吃得起普通药,已经可以算作亘古未有的“仁政”了。

    至于落实这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在我的倡议下,杨侗把他交给自己的姑父………已经进封虞国公的工部右侍郎李世民。

    另外一个举措,是关于“户籍”的,原有的户籍制度,在保障国家财政税赋的同时,也带来限制人口流动的弊端………除了移民,一般老百姓要从一个地方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就比较困难。而没有户籍,“上学”、“就医”、“领退休金”,包括参加科举等等“公民权利”,都享受不到。

    以前,百姓根据“均田制”的限制,依附于土地之上,轻易不言迁移,这个问题还不算突出,可是因为人口增长,均田制因为不能符合时代要求,已经废止,于是一些人在丧失土地后,转而从事工商业………工商业一直是鼓励发展的,可是这时候,户籍迁移的限制便不合时宜了。

    于是,在“养医庇民谕”发布不久,朝廷也颁布了“变易户籍谕”:百姓迁徙时,在原籍开具证明,交到迁入地,在当地“暂住”,每载入春(粮税尚未开征),各地须将迁出之民户籍整理,留备份后将籍册(户籍资料)送往新籍,迁入地核对后,为迁入者办理正式户籍,则可以在新籍享受各项权利,当然也要承担各种义务。百姓如果“暂住”满一年,不能入籍,可以到“谒者”处上告,由“谒者”查实责任,处分怠职官员。“谒者”必须受理,否则,便要自己担责。

第二百二十八章 向西!向西!
    许多“琐碎”的事情,都交给监国杨侗和一班辅政大臣们去料理了。

    而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做。

    大业三十二年(公元六三六年)三月十九日,我在西都的大兴宫接见了两个大臣………一个是刚从西域凯旋而归的将军单雄信,另外一个,则是时任大司农的王世充。之所以在西都,是因为我带着沈莺亲自为爱女送亲,送到西都,还没有来得及回东都。

    我看着也已经白发苍苍的王世充,算来,他也是六旬的老人了。

    这几年,对于王世充,我是用之,防之,三年前,封他做郑国公,却调任有职无权的大司农。

    现在,我将给你一个机会,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王爱卿,朕记得,你的祖上是西域胡人?”

    “皇上圣明,臣是父祖,的确来自西域,不过臣却是在中原生长,誓死效忠大隋的。”

    “爱卿的忠诚,朕心中自然省得。”我说道,却扭头去问单雄信,“单将军,此去西域,实在劳苦!”

    单雄信慌忙叩首:“臣既为武将,蒙皇上垂爱,授以重任,自当尽心尽力,效忠朝廷和皇上。”

    “如此甚好!单将军,西域的气候风土,可还适应得了?”

    “蒙皇上挂念,臣是武将,栉风沐雨,乃是分内之事。”

    “朕听闻卫国公讲,西域最后一战,正是将军所部建功?”

    “臣虽擒得真珠统,却教阿史那薄布那厮走脱,有辱使命!”

    “将军不必自责,将军以一万骑兵,追得那阿史那薄布仓皇西逃,足以远播我大隋声威!两位爱卿,朕这里,有件大事,需得两位爱卿去做。”

    两人闻言,齐齐跪倒在地:“臣等愿竭尽所能,以竟皇命。”

    “那阿史那薄布虽然远走,然尚有数万部众!昔日阿史那咄苾不过数千人走脱,竟然可以纠集十余万寇边,这阿史那薄布,年青气盛,勇气才能,不在阿史那咄苾之下,而昭武诸国,国小民寡,一旦有事,如何挡得?且昭武关山阻隔,朝廷到时便欲调动大军剿贼,也是来不及的。朕意,将昭武以西之地,托付两位爱卿,不知意下如何?”

    两人闻言,一时不知所措,面面相觑。

    我见状,知道两人心中,对我的处置,并不满意………昭武已经够远了,昭武以西,岂不是更加偏远?那里,还没有哪个大隋的文臣武将去过。

    看来,要让他们看到好处。

    “朕欲比魏国公李密例,封两位节度,可自设官署,征赋税!”远是远了,可是天高皇帝远,你们大可以做土皇帝。

    果然,两人有些心动了,我趁热打铁:“郑国公王世充听封。”

    王世充忙俯首道:“臣在。”

    “朕封你领从一品尚书右仆射(虚衔),世袭天平军节度使,世袭天平左地总督!”

    “臣谢恩。”

    “单雄信听封。”

    “朕封你领正三品兵部右侍郎(虚衔),世袭天平军节度副使,世袭天平右地总督!”

    “朕二月便已下旨,着征调兵民三万五千口,随两位爱卿西征。朕稍后再另行征召五万军民,交两位爱卿统领。”

    “臣等领命。”

    二月,西域的捷报刚一快马送到东都,我便筹划这件事情了。

    正如我对王世充、单雄信所说,阿史那薄布一旦成了气候,还是会威胁到河中的。而朝廷出于种种考虑,已经不打算在碎叶镇以西,再驻重兵。

    西域驻军,最难的是后勤保障,物资从内地转运,耗费巨大却仍然难以保障,所以朝廷在西域用兵,一直都只动用数万正规军。大隋不是没有数十万大军,实在是供应不起。少量驻军,通过移民屯垦,加上从当地诸国征集一些,供应数万人马,还算应付得过去。

    除此之外,我何尝不是对更西的大草原怀有“野心”?那里虽然看似蛮荒,但数百年后,富庶和广阔将远胜河中。

    朝廷现在的办事效率很高,到了六月,三万五千移民便已齐备:

    重金征集的“勇士”八千人,是天平军的主力,连同家眷,一万口;

    各地征集刑徒一万余人,连同愿意远行的家属,一万五千口,被拘押的思粘等连家眷三四百口也在此列;

    单雄信旧部,约三千余人,自然也是主力,单雄信许诺他们在封地“安家立业,娶妻生子”;

    答应分给土地的无地农民近七千人。

    各地征集的兵民,于六月中旬前陆续道金城集中,朝廷特地重金雇请商队十支“以为向导”,又令各地“妥为周济”,以使移民可以尽量避免途中损失。

    根据朝廷的安排,天平军位于昭武军以西,与昭武诸国和弩失毕诸汗以今天的咸海…卡拉库姆沙漠为界,使王世充领两万人为左地,在乌浒水(今阿姆河)入咸海西岸处(今乌兹别克斯坦木伊纳克附近)筑南城;单雄信领一万五千人为右地,在药杀水(今锡尔河)入咸海北岸处(今哈萨克斯坦比金)筑北城。屯垦戍兵,以为西域藩蔽。此后数年,朝廷累计向天平军移民近十万。杨侗即位后,更是把天平军作为流放囚徒之地,每年都有不下千人由中原迁去。

    昭武军以西的草原上,尤其是黑海东北,数百年来,同样是一片风云变幻,金戈铁马的地方。

    东汉时,在中原王朝的打击下,北匈奴西迁,拉开了罗马帝国灭亡的序幕。

    匈奴人,在西方的史书中,称作匈人(Hun)。匈人的铁蹄,驰骋在多瑙河流域,甚至攻破了罗马城。

    而北突厥人西迁的线路,与阿史那薄布倒是有些相似:向西到达康居,也就是昭武诸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