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右淮笆揖趴铡薄

    不过,身后不远就是李靖的大军,阿史那薄布不敢停留,率部继续南下。

    就在齐丹兵败的时候,另外一个拔汗那的实力人物遏波拥立契苾哥哥的儿子阿了生,也拉起一支万余人的队伍。齐丹和阿了生都自称是拔汗那国的“正统”继承人,内战一触即发。

    此时,李靖的到来,使得拔汗那的内战危机消弭了。

    齐丹和阿了生都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突厥人的败走,大隋,将会是西域未来的霸主,要想立于不败,争取隋帝国的支持,是唯一的出路。于是,两人争先恐后地派出使者,向李靖表示“称藩”。

    李靖,自然是来者不拒。

    随后,朝廷做出“仲裁”,封齐丹“东拔汗那国王、宁远州都督、侯爵”,都城在故都西鞬城;阿了生“西拔汗那国王、休循州都督、侯爵”,都城在西鞬城西北的渴塞城(又称贵山城,今乌兹别克卡散塞)。而以安集延一带“东西一百二十里,南北八十里”也分封给李靖作为封地。这里原本的拔汗那人非死即逃,已经成为“真空地带”,正好移民。

    李靖取千泉后,兵锋南下,使得逃到了西部的弩失毕部突厥得以“苟延残喘”,而肆叶护可汗归国,是由西面的鄂木斯克附近南下,离开夷播海甚远,也没有遇到李靖的部署。

    肆叶护可汗归国后,闻听千泉已失,阿史那薄布南逃,勃然大怒,先是声称罢黜阿史那薄布特勤之位,“视为叛逆”………不过此时的他,已经追究不到数千里外的阿史那薄布了。接着,又责骂弩失毕部诸首领“轻弃土地,不战而逃”,宣称要予以重责。

第二百二十章  昭武诸国
    弩失毕部早就对肆叶护可汗心怀不满,私底下都认为此番大败,全是肆叶护可汗一意孤行,领主力北进,导致后方空虚的结果。如今肆叶护可汗却要责罚他们,这些首领们心中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六月十五日夜,弩失毕部联络没卑达干部发动叛乱,攻打肆叶护可汗。

    肆叶护可汗部下,此时倒有差不多一半的兵马是弩失毕人,纷纷倒戈,加入反叛者的队伍。

    而剩下的部属,新败之际,本就军心不稳,许多人也对肆叶护可汗心怀不满,顷刻之间,大军崩溃,肆叶护可汗带着几个儿子、妻妾,在一千多近卫的护卫下,好不容易逃到康居(又称康国、萨末鞬、飒秣建、悉斤,当时是西突厥属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一带)。

    发动了叛乱,驱逐了肆叶护可汗,下一步怎么办,弩失毕诸首领产生了分歧。

    有的建议拥立新可汗,有的建议自立为王。

    阿悉结阙俟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你们有哪一位首领,敢说可以对抗大隋的李靖将军,我阿悉结阙部就拥戴他!”

    谁也不敢接口。

    于是,六月二十四日,弩失毕部和没卑达干部六首领遣使前往千泉重镇坦罗斯李靖的驻处,代表六部部众六万七千户,约二十七万口请求归降。

    对于弩失毕等部的主动归降,我自然十分高兴,出手也很大方………跟对待处密、处月比较起来。

    阿悉结阙俟斤封诚安可汗,其余四部弩失毕首领,皆为“敬字头”可汗,以阿悉结阙诚安可汗为五弩失毕部“盟主”。朝廷虚设濛池都护将军府(不实际设置兵镇),以诚安可汗兼任都护将军。

    没卑达干部首领封顺安可汗,领“镇西中郎将”。

    千泉西部,本是弩失毕旧地,连同数万牧民(也是弩失毕人居多),仍“分归六部”。

    没有了后顾之忧,七月十九日,李靖领四万军马至西鞬,召集齐丹和阿了生各领五千军马会盟。

    西鞬距离康居,不过数百里。

    七月二十五日,困在康居的肆叶护可汗忧惧而死,康居王召集国人,反抗突厥人,西突厥将军护着肆叶护可汗第五子阿史那葛洛布逃离康居,而阿史那热布则被康居人捉住,送往李靖军中。

    康居的举动,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河中粟特诸国,纷纷摆脱突厥人,遣使到李靖军前,请求归顺:

    康国,“在那密水南,大城三十,小堡三百”,其王封康居州都督,昭武军节度使;

    安国,又名布豁、捕喝,“西濒乌浒河(今阿姆河),治阿滥谧城,即康居小君长罽王故地……大城四十,小堡千余”,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归顺后,封安息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左使(左右使位在节度使之下,副使之上);

    东安国,又名喝汗,“在那密水之阳,东距何二百里许,西南至大安四百里……治喝汗城,亦曰䴙斤……大城二十,小堡百”,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附近,其王封木鹿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东曹,又名率都沙那、苏对沙那、劫布呾那、苏都识匿,“居波悉山之阴,汉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地也”,其王封天马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曹国,“南接史及波览,治瑟底痕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浩罕一带,其王封至拔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中曹国,“居西曹东,康之北,王治迦底真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一带,封安远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石国,又名柘支、柘折、赭时,“汉大宛北鄙也……东北距西突厥,西北波腊,南二百里所抵俱战提,西南五百里康也……圆千余里,右涯素叶河(即碎叶河)……王姓石,治柘折城,故康居小王窳匿城地……西南有药杀水(今锡尔河),入中国谓之真珠河,亦曰质河”,其王封大宛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右使;

    米国,又名弥末、弥秣贺,“北百里距康,其君治钵息德城”,其王封南谧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何国,又名屈霜你迦、贵霜匿,“即康居小王附墨城故地”,其王封贵霜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史国,又名佉沙、羯霜那,“居独莫水南康居小王苏薤城故地……西百五十里距那色波,北二百里属米,南四百里吐火罗也”,今乌兹别克斯坦沙赫里萨布兹一带,其王封来威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火寻,又名货利习弥、过利,但更为人所知的名字是“花剌子模”,“居乌浒水之阳……东南六百里距戊地,西南与波斯接,西北抵突厥曷萨,乃康居小王奥鞬城故地……其君治急多飓遮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乌尔根奇一带,其王封火寻州都督,昭武军节度副使。

    石国、米国、何国、史国都在康居附近,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十一部都督,都是侯爵爵位。还有一些尚未归顺的西突厥属国,或自立门户,或依旧奉突厥为主,诏命“昭武军诸都督讨之”,允许他们吞并其他一些小国。

    此时的阿史那薄布,已经率军退至了吐火罗地区(今阿富汗北部、以及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南部与阿富汗交界的部分地区),这里还有一些依然臣服于突厥人的小国如漕矩吒(今阿富汗加兹尼一带)、挹怛(今阿富汗北部,地不详)、那色波(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卡尔西西南)、坦密(今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一带)、缚喝(今阿富汗巴尔赫一带)、乌那曷(今阿富汗安德胡伊一带)、穆国(今土库曼斯坦境内,阿姆河西岸)、俱密国(今塔吉克斯坦南部)、瞢健国等,以及“突厥别种”的弗栗恃萨傥那、安呾罗缚(今阿富汗巴格兰省境内)、阔悉多、活国(今阿富汗昆都士一带)等(“……有弗栗恃萨傥那,地横二千里,纵千里……其君突厥种,治护苾那城……东北大雪山,盛夏常冻,凿冰乃可度……下有安呾罗缚者,地三千里;西北逾岭四百里有阔悉多;西北三百里有活种,大二千里……此三种皆居吐火罗故地,臣于突厥,君亦突厥种,主铁门南诸戎,迁徙不常”)。

    经过长途跋涉,阿史那薄布的人马,损失不少,两万多人的军队,只剩下一万五千,随行的十多万老百姓更惨,能够活着走到的,只有六万多人。

    历史上的民族迁徙,总是很凄惨的。

    不过,阿史那薄布终于迎来了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机会。在吐火罗一带,生息着数万突厥人和数十万依旧臣服于突厥的部族。

    初到吐火罗,阿史那薄布又在那色波设立大本营,自称“薄布设”(突厥官名,高于俟斤等,仅次于可汗),依然打着肆叶护可汗的旗号,号令诸部。旬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