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今天的俄罗斯比斯克一带,阿史那咄苾先是围住了夷男的残部,迫使夷男投降,接着十万铁骑,向着隋军席卷而来。

    在许多突厥人心目中,阿史那咄苾也是个英雄式的人物,追兵中有突厥兵两千余人,很快,其中的大多数迅速投入阿史那咄苾的队伍中,只有少数战死,隋军近三千人全部战死,而五千铁勒人,除了一千来人投降,其余也全部战死。

    既然木已成舟,那么也没有什么再遮遮掩掩的了。

    大业二十九年(公元六三三年)正月,阿史那咄苾集结十五万兵力,企图杀回漠北。

    被隋朝册封为顺卫可汗的阿史那欲谷,是阿史那咄苾的侄子,阿史那咄苾派人给阿史那欲谷送信,希望阿史那欲谷率部归顺,共同复兴突厥。

    然而阿史那欲谷却没有那么高的“觉悟”………我现在虽然人少,地盘小,可是也是自由自在的可汗,干吗要听你的?

    见阿史那欲谷不听话,阿史那咄苾决定先拿自己的侄子开刀。

    此时,李靖的西域隋军主力,正在碎叶河一带与肆叶护可汗对峙,却顾不上阿史那欲谷,只能让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和葛禄逻诚嘉可汗等以所部支援。

    然而,这些人各自为政,无法同心协力,在阿史那咄苾的攻势前,显得力不从心,许多突厥人,更是主动投到阿史那咄苾麾下。

    眼看阿史那欲谷岌岌可危,而阿史那欲谷一旦败亡,原本就首鼠两端的葛禄逻很可能会改换门庭,阿史那咄苾再吃掉契苾部,西域的局面,将会急转直下。

    二月,徐世绩不待朝廷的旨意,集结铁勒各部军马六万西进。

    如果等朝廷的圣旨,一来一回,黄花菜都凉了。

    考虑到阿史那咄苾在突厥人中的威信,徐世绩调集的,都是与突厥人关系不大好的铁勒人。

    虽然在兵力上并不占优势,但徐世绩的到来,使得原本几乎一盘散沙的各部有了主心骨,战局立时有了改观。

    东都。

    “众位爱卿,今那阿史那咄苾复来,卿等有何建议?”

    秦琼出班奏道:“臣愿提三万精锐,必擒阿史那咄苾来。”最近他一直没有捞到什么仗打,很有些憋屈。

    “不然,”魏征道,“西域贫瘠,今虽屯田数万,但所产勉可供李大将军三万军马所需,再添三万,如何供得起?而戈壁阻隔,三万军马,军粮转运,却需十万人力,耗费巨大,还望皇上谨慎。”

    魏征所说,不无道理。正是因为西域养兵太难,李靖手中,此时连同各处兵镇,也只有三万略多的人马,还是靠着一些当地的“可汗”、“总督”的军马,才能与肆叶护近二十万人马周旋。也正是因为如此,徐世绩只带了几万铁勒骑兵西援………游牧民族的军需一向好解决得多,汉族军马,一个也没有带。

    “可惜飞虎军要对付肆叶护,也调不开。”我叹口气。飞虎军留在西域,一直归李靖节制。

    “皇上,臣有一策。”长孙无忌说道。

    “爱卿且讲。”

    “铁勒西北,有结骨,与我大隋素来友善,据臣所闻,其地之西,与阿史那咄苾相接,颇有相争。臣愿意请命赴漠北,游说结骨接受我大隋册封,互结盟好,以其袭劼利可汗背后。”

    我闻言喜道:“爱卿所言甚妙。朕今就封爱卿为特使,领三千禁卫北上,和好结骨。朕赐结骨首领忠强可汗,爵同郡王,珍珠十斛,黄金千两,绫罗十车,赐予结骨。”

    长孙无忌领了皇命,赶紧筹备,第三天便启程北行,但是路途遥远,却非一朝一夕。徐世绩统夷军约十万余与阿史那咄苾的十五万人马抗衡,虽然小胜几次,却也只能维持住一个平手。

    为了磨练帝国未来的君主………中国的帝王,向来是第一代勇武,第二代文弱,第三代则往往可以用“骄奢淫逸”、“昏庸无道”来形容………皇太孙杨侗被任命为“西北行营提调”,率领几乎全部的神策军………神策军设置的目的,就是作为“东宫卫率”………和五百骁果卫西去,在高昌设立“行营”,“总领李靖、徐世绩两路”。

    张须陀、韦云起亡故之后,那李靖和徐世绩,已经是当代军事统帅中的“翘楚”,此次让杨侗西去,除了增添他的军事“阅历”,为将来的皇帝添上一道“光环”,也是为了让他和李、徐两位大将军“发生”联系。

    不过,临行之前,我也一再嘱咐:军事上,务必要以李靖和徐世绩为主,“大事问决于两帅,军前之事,尔宜多习之,勿忌刚愎”,“李、徐两督帅,乃国之干城,他日你若为尊,当是股肱之臣,应以国士视之。”杨侗自然诺诺称是。

    宇文成都奉旨随同杨侗去高昌,东都有沈光在,也就够了。

    西突厥,怛罗斯城(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部江布尔城),肆叶护可汗的大帐。

    阿史那咄苾出兵与隋军作战的事情,已经传到了西突厥的“大本营”,肆叶护可汗召集臣下,商议局势。

    “大汗,阿史那咄苾此来,正可与我呼应,夹击隋军,光复失地。”肆叶护可汗帐下的一位将军说道。

    真珠统俟斤不以为然:“汉军是虎,阿史那咄苾是狼,与其联合,无异前门拒虎,后门引狼!”

    “可是,隋军乘胜而来,不与阿史那咄苾联盟,如何抗衡?”

    “阿史那咄苾在北,引得契苾何力等部无暇西顾,今所与我为敌者,不过李靖数万军马,我尚有二十万众,纵不能胜,自保当可无虞,何需引得阿史那咄苾垂涎?”

    肆叶护可汗摆摆手:“真珠统俟斤所言,甚是有理!那阿史那咄苾是何野心人物,本汗岂不知晓?这些年,居然让他成了气候。隋军为阿史那咄苾牵绊,此刻哪里有余力顾我?阿史那咄苾举兵已然两月,李靖不过屯兵热海(今伊塞克湖),梭巡不前。本汗之意,那隋军必不敢来,我可留数万人马,佯作大军,主力十万余,即刻北上,夺了阿史那咄苾之地……”

    真珠统俟斤闻言大惊:“大汗,我固不必与阿史那咄苾连兵,但此刻弃了河中富庶之地,去袭阿史那咄苾后方,却未免冒险……”

    肆叶护可汗不以为意地说道:“阿史那咄苾这家伙如果赢了,迟早是个祸害,若是败了,那时隋军也必然抽出身来袭我。不若乘他们两家自己杀的起劲,阿史那咄苾主力尽出,后方空虚,夺了他的地方,不过少许时日,那时我再回军,与隋军一决雌雄,得了数千里之地,百万人口,咱们的本钱也丰厚些。”

    西突厥当然也不乏阿谀奉承之徒,此时自然齐称可汗英明神武。只有那真珠统俟斤仍然忧心忡忡:“我以二十万众,与那李靖抗衡,当不致败,只余数万偏师,只怕……”

    肆叶护可汗不悦地说道:“此时就这么定了,所谓兵贵神速,我意及早点兵,早日出兵,只要月余功夫,便可大功告成,那时凯旋而归,与隋军一较高下。诸位,有谁愿意留下与李靖对峙。”

    突厥众将大都领教过李靖的厉害,闻言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过了半晌,一个声音终于道:“父汗,儿臣愿意领兵。”

    肆叶护可汗看去,却是自己的儿子阿史那薄布。

第二百一十六章  螳螂捕蝉
    阿史那薄布是肆叶护可汗的儿子。

    不过,肆叶护可汗当然并不只有这一个儿子,在他近十个儿子里,二十岁的阿史那薄布排行老三,因为母亲并不能够得到肆叶护的宠爱,阿史那薄布也并不被父亲看重。

    不过,此刻阿史那薄布的挺身而出,还是令肆叶护可汗很是高兴。

    “阿史那薄布,你有这样的勇气,汗父很是欣慰!我给你三万精骑,再把河中诸粟特属国的四万步兵给你节制。”

    阿史那薄布闻言,不免一愣。肆叶护可汗的将近二十万骑兵,只给自己留下三万,其余十五六万,尽皆带走,虽说有四万属国步兵,可是在这大草原作战,步兵作用不大,何况粟特属国的战斗力,也不能与突厥相比。

    但是阿史那薄布也只好接受:“父汗,儿臣定当不辱使命!只是儿臣没有领兵打过仗,得有一个良材相助。儿臣斗胆,请父汗留下真珠统俟斤,协助儿臣。”

    肆叶护可汗思量了一下,老巢确实需要有个能干的人守备,再说,真珠统俟斤对于北征之举,也并不赞成:“既是如此,阿史那薄布,汗父就封你做特勤,让真珠统俟斤辅助你守御河中,待本汗班师,再共击隋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