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韦妃一直是耿耿于怀。

    可是现在,杨侗也娶了一个“胡女”,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虽然“胡女”比起“番邦女子”,可能相对易于为人接受,但差距也不是太大,慕容伏允虽然是县公,但作为吐谷浑的亡国之君,爵位也是空有尊贵,并无实权的,再说,杨侑毕竟还是“嫡出”。

    杨义臣的大军,在四月将尽时,已经到了西海。但是仗打得并不顺手,慕容德允的吐谷浑叛军利用游牧民族的骑兵优势,避实就虚,与隋军周旋,他们虽然无法攻克隋军坚守的城池,却也使得隋在吐谷浑故地的实际统治,“出城十里即无奉正朔者”。

    凭借地利,吐谷浑和吐蕃联军(吐蕃赞普派出了近万的“志愿军”与吐谷浑叛军并肩作战)几次在山地埋伏,伏击隋军,地理环境使得隋军的方阵和强弩大打折扣,竟然吃了好几个败仗,虽然兵马损失并不多,但对于双方士气的此消彼长,却是大有影响。

    所以,六月里,正是忙着灭蝗的时节,罗士信的左武卫大军,奉命出动全部一万五千骑兵和五千步兵,增援杨义臣。

第一百五十一章 阿曲败亡
    金秋十月。

    对于我而言,这个十月还算不错。

    闹腾了半年的“蝗灾”,终于平息了下去,各郡县上缴的蝗虫,达到了近三百万石,相应的,朝廷减免了一百多万石的赋税。部分郡县虽然歉收,但是作为当时国家赋税根本的河南、山东(太行山以东),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就是河东的郡县,也大体顶上往年光景,只是关中,去年旱灾刚过,今年又遇蝗灾,损失较重。至于陇右等地,向来不是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因为减免一百多万石的赋税,加上朝廷又运了一百多万石赈灾,所以并没有出现灾民流离失所的场面。确实有将近十万灾民,被有计划地外迁移民,而朝廷又借着秋收后的空闲,在关中、陇右大兴“以工代赈”,兴修水利。

    而闽地也有好消息传来………九月,沈光、宇文成都统领的骁果卫和闽越“新府军”大败“北闽”,斩首两千,俘三千,降众两万。有了新府军做向导,加上已经在闽地呆了两年,骁果卫已经适应了闽地的山野作战。

    阿曲统共只有不到两万军队,五六万百姓,经此一战,元气大伤。为了避免被“一网打尽”,阿曲将残部分散开来,希望通过“游击战”疲敝隋军,保持实力。

    趁着大胜,隋军对闽越部族加强了“政治招抚”,许多归顺的闽越人,被派遣到阿曲手下的一些头目那里劝降。“北闽”军的分散,是阿曲对部下的掌控力大为减弱,而这些原本互不统属的部落,被阿曲强力整合,还不过一年,一旦外力减弱,立时离心离德起来。

    九月底,林延领四百多部众被隋军苏定方部包围于金溪堡西南三十余里处,不得不投降。

    当初阿曲诱杀图林,逼迫林延带兵偷袭大寨,吞并了图林部众后,将图林的部众编作“左前营”,以林延为左前将军,另派了亲信做“监军”,可是后来图林旧部纷纷逃归林那,林延便只剩下这几百亲信。

    林延归降后,沈光本拟将其送归林那,不想邵武堡上下一致不纳………林延眼见父亲被杀而不能报仇,反而带敌人灭掉自己的部落,已经被全族视为“叛逆”。

    于是沈光只能将林延及一干亲信暂拘押在光泽,上表朝廷请求处置。不久,朝廷下旨,以林延不仁不孝,与所部迁往戈壁镇(今蒙古国巴彦洪格尔以南)安置,那里是边镇中条件最为恶劣者之一,很少有人愿意自愿移民,因此主要安置一些战俘和流放的罪犯。

    到了十月,阿曲的部属纷纷归降,只剩下三千多兵力,不足两万百姓,大多是其原来的部民。

    “将军,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末将愿意领本部人马,剿平阿曲。”林那向沈光请缨,他已经受封虎贲郎将,故而自称末将。

    “阿曲虽然屡败,尚有数千之众,却是其精锐,不可小觑,况今其潜行匿踪,难觅行迹,将军不可操之过切。”褚遂良劝道。

    “阿曲父子,是末将的仇人,末将恨不能饮其血,食其肉,望将军成全。”

    “既如此,本将军便命车骑将军裴元庆领六百兵,副鹰扬郎将苏定方领三百兵,与将军共击阿曲贼。”沈光应允道。

    林那闻言大喜:“谢将军。”

    待到林那离去,褚遂良道:“将军,那阿曲不是寻常之辈,林那将军虽勇,却无机谋,而那阿曲困兽犹斗,只怕还有一番恶战。”

    “本将军也是虑此,才命裴、苏两将军助战,以骁果卫之勇,想无大碍。再说,阿曲不过三千兵马,林那将军加上裴、苏两部,可有四千兵马。”

    “闽越本不相统,军旅并无号令,故而与我军相较,人多了,反而并无优势,方有九月大捷。然今阿曲虽兵不多,却是其本族旧部,反而能一心应战。将军,莫若另作安排。”

    “林那素来自恃勇武,我若如此,恐林那心有不满。”

    “林那深畏服宇文将军神武,若是以宇文将军,其当无他言。”

    正如褚遂良所料,阿曲是“困兽犹斗”。

    凭借着对地理的熟悉,林那、裴元庆和苏定方的四千军马,反倒被阿曲三千余人,困在了一处峡谷之中,激战一日,不仅未能突围,林那损失了一千多人,就是骁果卫,也有百余人阵亡。隋军虽然有装备优势,但是却施展不开。

    就在这危急时刻,宇文成都率领两千骁果卫,在百余归顺的闽越人引领下,突然出现在阿曲军身后。

    为了不使林那觉得没有面子,沈光没有听从褚遂良以宇文成都取代林那领兵的建议,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不听从褚遂良的意见。沈光缺乏统帅之才,但好处是肯听意见,所以我总要给他安排可靠的“高参”。

    在林那出发一天后,宇文成都也领兵出发了,并且与林那保持着一天路程的距离。

    根据褚遂良的嘱咐,苏定方沿途悄悄留下标识,宇文成都又有向导领路,行军倒也顺利。

    宇文成都的出现,立刻使战局逆转。

    根据隋军一向的政策,只要放下武器,就可以保命。

    可是林那不干………杀父之仇啊!他的部下对阿曲部展开了残酷的报复………三千多战士,除了一千多在战斗中阵亡的,有一千多放下武器后仍然被林那部屠杀,如果不是宇文成都拦下,另外一千人也保不住。

    至于阿曲,林那找到他,哪里肯放过。

    对于林那报仇,宇文成都也不好干涉………以血还血,这是少数民族的生存准则。

    阿曲的近两万“子民”,在阿曲全军覆没后,自然也都做了俘虏,隋的政策,是将他们中的一部分迁到隋控制下的郡县,实行“归化政策”,主要是挑选的失去丈夫的女人和没了父亲的孩子,其他大部分,分给一些其他部落。

    大约两千人被分配给了林那。

    林那从其中挑选出来五十名最精壮的汉子和五十个女人,去找一个小部落的头领。

    “把阿敏交出来,这些人归你。如果不给,我便发兵,血洗你的寨子。”

    当日阿曲兵败,阿敏在几个护卫的保护下,总算逃出战场,途中又与护卫们失散,走投无路,只好转投自己的岳父………也就是那个闽越人小部落的首领。

    首领起先还想维护女婿,搪塞过去,无奈林那苦苦相逼,并且真的将两千多人调到寨子附近。而这个小部落,曾经依附阿曲,阿曲行将败亡之际,才被隋军招抚,不过三四千人,能够打仗的,超不过一千,无奈之下,只好把阿敏交给林那。林那也不食言,将百名俘虏交给对方,撤了兵马,将阿敏押回邵武堡,连同挑选出来的百名阿曲旧部,一并斩首。沈光闻讯,已经是阻拦不及,盛怒之下,免去林那的“虎贲郎将”,降为“鹰扬郎将”,林那毫不为意………虎贲郎将也好,鹰扬郎将也罢,不过是虚职,领的还是自己原来的部众,并没有什么差别。还是褚遂良劝沈光息了怒,又把在光泽教书的王师傅请出,到邵武堡对林那予以劝导。

第一百五十二章  闽地设郡
    十一月,略作休整之后,隋军开始对阿来的“南闽”发起了进攻。

    右翊卫和宋老生所部无事可做,奉旨各回原防,陈稜部奉旨入闽,加上沈光、张镇周所部和“新府军”,合力对阿来予以最后一击。各郡府兵安抚地方,提防阿来窜犯。

    大军出动前,沈光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