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哪里是自己留下的一万五千闽越勇士的对手?我再回师主力,不仅可以“收复失地”,就是其他地方,也可以占到手里。届时,隋军再想入闽,却要大费周章了。

    沈光不出来,我就不能回去。

    豫章打不下,就往东,去打鄱阳郡。

    接到宋老生的奏报,我惊出一身冷汗………这个阿曲,倒是不简单!江南西道多个郡县被残破,着实是一件震动朝廷的事情。

    况且此时,朝廷在北方还有着麻烦。

    当然不是指停吐谷浑的叛乱,发生在遥远边地的小叛乱,还不足以动摇国家的根基。

    这件麻烦,却是发生在国家的腹心。

    事情还要回到四月初,宋老生的奏章还没有送到东都。

    我被从“双燕山庄”的温柔乡里叫起,匆匆从邙山脚下赶回城里的皇宫。

    御书房里,十几个朝廷重臣已经等着我,面色凝重。

    先是一阵难耐的沉默,很快被已经调任中书令的苏威打破:“皇上,关内、陇右二十余郡奏报,发生了蝗灾。”

    蝗灾。

    水、旱、蝗三灾,蝗灾尤甚!

    因为蝗虫会飞,会将灾情飞速的扩大。

    三月里,五原、灵武等郡就发生了蝗灾,因为灾情不重,并没有惊动中枢。

    现在不一样了,灾情已经扩散到关内、陇右两道的二十多个郡,近百个县,去年刚遭受旱灾的关中,包括西都敬天大兴府在内,也都遭遇蝗灾,无异于雪上加霜。

    北方连年战乱,加上去年的旱灾,发生蝗灾,是情理当中的事情。

    当务之急,是要如何面对这场灾祸。

    我毫不犹豫地下了一道圣旨,心中奇怪这些平日里干练的重臣们何以竟如此手足无措,更全然没有注意到他们在听到我的圣旨时的错愕和领旨时的勉强。

    我的圣旨很简单:诏各郡县灭蝗。

    仅仅几天后,我就得到了新的消息:蝗灾已经越过了黄河和函谷关,波及到河东道乃至东都。

    灾情再发展下去,便是河南、河北。

    当时的长江以南,尚在开发,黄河流域,尤其是关中、河南(包括今天的陕西南部、河南大部和山东大部),是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

    这些地方如果“颗粒无收”,对国家的危害,可想而知。

    也就在这时,宋老生的奏章到了。

    祸不单行啊!

第一百四十八章 灭蝗
    我很快地处理了江南的军情。

    驻守南京的三万禁军,立刻抽调两万主力开赴江西;

    陈稜的南路水师,立刻抽调一万陆战军士,由陈稜亲自统领,越过梅岭,开赴南康、庐陵;

    沈光领骁果卫出杉关、铁牛关,回援江南西道。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阿曲身上,现在我最大的敌人,是那些漫天飞舞的小虫子。

    就是在皇宫的高台上,我已经可以看见那黑压压的“乌云”。

    四月底,灾情已经扩展到了近四十个郡,就是突厥人的地区,也有灾情报来。

    不过突厥的灾情似乎扑灭的快得多,李靖的奏章里,描绘了突厥牧民“焚虫而食”和草原上“群鸟食虫”的场景。

    可是中原地区的灾情,却在扩大。

    我很快弄清了事情的原委。

    让我弄清原委的,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奏章,有京中大小官员的,也有来自各地地方官员的。

    有的奏章,是说蝗灾乃是天灾,“非人力可以对抗”,只能听天由命,不少地方官员,都是这个意思。

    有的奏章,说蝗虫也是生灵,上天有好生之德,灭蝗之举,戾气太重,有干天和,代表者,有当时著名的“大儒”封德彝、萧瑀,甚至我极为倚重的张须陀等人。

    还有的奏章,更称蝗灾乃是“上天示警”,皆因“君王有失德”,有些人说的拐弯抹角,有些人则明着说,是我推行的“限制佛道”的政策惹恼了上天,应当及早改弦更张,“敬神礼佛”,诸多“信佛”的大臣,自然操此论,差不多占到了奏章的三成。

    总之一句话,蝗虫灭不了,更灭不得。

    我毕竟是在一千多年前啊。

    当然,并不是没有人干出成绩。

    这个人,就是河东道副镇守使,太原府卫尉李世民。

    李世民以自己统领的驻军为骨干,发动太原府一带十余个县的百姓“灭蝗”。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李世民甚至当众吞食蝗虫。

    一时间,太原府竟成了蝗灾中一处“绿洲”。

    可是这个时候,弹劾李世民的奏章,竟然有百件之多,有的来自河东,也有的来自东都。

    河东道观察使王威,是弹劾李世民最积极的一个。

    当然,保李世民的人也有,就是他的直接上司,河东道镇守使尧君素。

    没有尧君素背后支持,李世民很难调动军队。

    于是在五月初一,我召集了全体在京正五品以上官员“朝会”,向天下表明一个态度:蝗虫必须灭!

    “……灭蝗之举,全由朕一人所决,果有灾祸,当有朕一人承担……上天果有好生之德,当不使亿兆生民,无可食之粮,无可穿之衣……”

    现在不是破除迷信的时候,我只能采取强制手段。

    李靖的奏章被我下旨转抄数千份(其中有突厥人灭蝗的描述),随同“灭蝗诏”、“禁捕鸟雀令”,在灾区各地,广为张贴。

    反对灭蝗的奏章,弹劾李世民的奏章,我在朝堂前支起火炉,焚烧干净。

    王威调到东都任闲职,尧君素升任河东道观察使,李世民接任河东道镇守使,皆赐百金,太原灭蝗军民两万余人,各赐一千钱。

    这一次,我没有下旨减免灾区钱粮赋税,而是“以蝗两石,抵交粮谷一石”,灾区地方官的“考绩”,与灭蝗挂钩,且“朝廷赈谷一石,罚太守、县令十钱,通守、郡丞、县丞三钱,余有品级下吏各一钱”。钱不多,可累加起来也不少,一个郡,如果需要朝廷赈济一万石的粮食,太守就得被罚掉一百两银子(十万钱)的俸禄。

    和经济利益挂钩,和政治前途挂钩,还有人敢不积极吗?

    这些还不算,我在第二天,带领整个东都正七品以上官员,伯爵以上贵胄,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都郊外的田地,御林军早已经架起数十口油锅,旁边的筐子里,装着成千上万的蝗虫。

    朕今天要请大家赴宴………油炸蝗虫宴。

    十几只炸好的蝗虫用玉碗盛了,递到我的手中,在满朝文武的惊诧中,我却吃的津津有味。

    油炸蚂蚱,二十一世纪初的北京王府井,十几块人民币一只呢,我以前想吃还吃不起呢!

    “众位爱卿请用。”

    看着那些人难以下咽却又不得不咽的嘴脸,至于吗?这玩意可是高蛋白,真正的绿色食品!

    吃完了就完事了?想得美!自即日起,所有在京官员、贵胄,每日均需“食蝗”,正五品以下,每日十对,从三品以下或伯爵侯爵,每日二十对,从三品以上及公爵王爵,每日三十对。当然,自己如果吃不完,家里人可以帮忙吃。

    自己能抓最好,每天记得上交蝗虫的长须和后大腿………两条须一对腿代表一只(蝗虫没了触须和后大腿,那是指定活不成了)。许多王公贵族们当然不会是自己去抓,自然有手下代劳。

    抓不到怎么办?可以到民部特设的衙门买,一文钱一只,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当然是没有胡子和大腿的,买多少,衙门都有记录,可以一天一天的买,也可以几天的量一起“批发”。食量大,想“超额”完成任务?当然可以,还可以打对折供应。

    单买胡子和腿?那可比身子贵,十文钱………一条腿,二十文…………一根胡子。买有胡子有腿的?不行,绝对不行!真想买?一十二十……六十一,再加一倍的“整型费”,去掉零头,您给一百二十文吧!没法子,皇上定的价。

    什么时候可以不吃了?等蝗灾灭了的那一天。

    当然,朕是皇帝,自当以身作则,每天的定量是一百对,当然是不要钱的。吃得了吗?拖上皇后、嫔妃、夫人、没出阁的公主、宫女、太监……应该是没有问题吧。

    至于许多朝臣们的“敬神”呼吁,我采取了妥协,在洛阳东郊举行“祭天”大典,为天下“祈福”。从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到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其他元始天尊、菩提老祖、东海龙王、黄帝、尧舜禹……只有想得到的,我都祭过一遍。不就是多鞠几个躬吗?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