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伊藤洋华堂(日本),已有11家,计划2008年开500家
各大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城市的布点
沃尔玛(美国):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天津、济南、青岛、南京、南昌、长沙、福州、厦门、昆明、
深圳、东莞、汕头等
家乐福(法国):上海、北京、天津、沈阳、大连、重庆、武汉、南京、宁波、无锡、青岛、珠海、东莞、新疆等
麦德龙(德国):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无锡、福州等
普尔斯马特(美国):北京、天津、昆明、成都、沈阳、哈尔滨、新疆、中山等
万客隆(荷兰):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等
百盛(马来西亚):北京、上海、大连、无锡、青岛、重庆、成都、西安、扬州、贵州、兰州、沈阳、淄博、绵阳、呼和浩特、合肥、太原、鞍山、乌鲁木齐、德阳、长沙、潍坊、长春、天津
等
百安居(英国):上海、苏州、昆明、深圳、杭州、青岛、武汉、广州、北京等
邮政和快递:
快递业是邮政业中的新兴业务。2004年,中国快递市场营业额为260亿元,同比增长27。5%;05年营业额同比增长25%。
目前,中国快递业已形成由中国邮政、民营企业、外资巨头及其他国有企业四分天下的局面。中国邮政的垄断局面受到挑战。
民营快递:10多年前民间快递从华南、华东大城市兴起。目前全国快递企业超过5万家,从业人员300万,占国内快递市场80%份额。上海民营快递在同城快递市场中占95%,在城际快递市场中占
70%的份额。
外资快递占领中国快递市场。中国加入WTO,承诺向外资开放邮政。以UPS(美国联合包裹)、FedEx(美国联邦快递)、DHL(德国敦豪)、TNT(荷兰天地快运)四大国际巨头为代表的国际快
递公司迅速进入中国,联手中外运、中铁、中国民航等国内企业,已完成投资布局。目前各外国巨头主要从事国际快递业务,十几年内已占领中国国际快递业务市场的80%,下一个目标是抢夺中国
国内快递市场。
UPS于1988年即和中外运建立合资企业,最近几年业务量增长达35%以上,已在20个城市设代表处。2004年UPS宣布出资1亿美元收购中外运合资公司的股份,实现独资。UPS拥有包括一个专用卫
星和50万英里通讯网的专有全球资讯网,可与全球1300个配送点随时联络,顾客可在网上随时查到包裹所处位置和状态。UPS计划在华投资5亿美元,于2007年在浦东国际机场建立转运中心,是其亚
太区四个转运中心之一。
FedEx拥有600多架飞机和庞大的卡车运输系统,是占支配地位的机场对机场货物运输商。FedEx已在中国220个城市设了网点,计划还要新增100个城市的服务点。FedEx在美国和亚洲之间已建成
完备的网络,设有服务于北京、上海及深圳机场的航班,计划在上海建设中国最大的快件处理中心,并和广州新白云机场签约设立转运中心,此为其亚太转运枢纽。
速递业和物流业的成长关系密切。2005年12月起,中国物流业向外资全面开放。国际50家最大零售商业跨国集团已有2/3进入中国,在中国的采购金额已达到200多亿美元。中国物流市场增长率
达20%,业内预计,2010年中国物流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未来10-20年全球航空货运年增长6%,速递业增长12%,中国的速递业务增长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速递业务不仅局限于邮件,必将向高附加值产业物流延伸。例如电子产品过去是几级分销,现在生产企业直接交快递公司打包进库,根据订单委托快递公司发货,形成一套完整的快递程序。
在新《邮政法》起草中,关于中国邮政地位问题争议较大。2005年7月,CAPEC(亚太国际速递商协会,国际快递巨头代言人)发表声明,对中国《邮政法》修改最敏感的部分提出建议,要求邮政
企业分业经营、限制邮政专营、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要求邮政改革每一阶段的所有商讨工作充分透明,让包括国际快递商和物流提供商在内的各利益关系方有机会发表意见。
业内人士指出,此举表明国际资本以建言中国邮政改革为名,试图插手中国的信函业务。信函业务属于政府职责内的“公共服务”,不可能完全市场化。目前,世界上的邮政基本业务都是亏损
的,为保障邮件安全,很多国家政府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贴补。中国邮政业目前仍将邮政资费作为邮政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信函业务收入占邮政业务总收入的比重逐年减少,现已不足10%,
这与没有建立合理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有很大关系。建立和完善邮政的四大机制(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以及价格形成机制)应该是当务之急。
咨询服务
2006年3月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提案: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全部审计业务……大量国家重要信息已处于开放状态,国家安全令人担忧”。
自90年代初,全球知名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外加安达信,陆续获准在华设立合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屡屡被曝光会计丑闻,如银广夏、
郑百文、蓝田股份等案,2001年中国证监会发文,要求上市公司IPO及再融资时,财务报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外,还必须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补充审计。一些银行也发布了类似
规定。借助这些优惠政策,“四大所”在华业务排名迅速升至前四名,稳居榜首。
长期以来,国外的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全部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有的又往往是我国的关键行业,如能源、金融等。通过审计业务,外国机构可以获取到关键
行业几乎一切重要的信息。如我国能源规划的战略布置、国有银行过去不宜披露的资金用途等等。现在,大量的国家重要经济信息已处于开放状态,国家经济安全令人担忧。
近期,“四大所”在国内外丑闻不断,包括违反独立性的规定、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与造假公司合谋等案例。面临诚信危机。2005年7月,财政部责令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整改,财政部公
告指出: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存在审计程序不到位、收集审计证据不充分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避免连续亏损等问题,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发表了
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其实就是针对普华永道关于黄山旅游、京东方两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案。
德勤卷入科龙案:经证监会调查,科龙电器存在重大财务违规问题,德勤正是科龙的审计机构,名誉扫地。
毕马威陷入锦州港案:其在美国涉嫌非法避税遭调查。
安永:2005年陷入通用电气子公司等债权人诉安永欺诈案,案值达3。8亿美元。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职业会计师而言,职业道德系安身立命之本,但“四大所”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也未能洁身自好,失去独立第三方立场,为了利益经常容忍客户的违规行为,甚至采用“灰
色手段”帮助审计对象避税、遮盖财务问题。又由于国内相关法律不健全,会计师事务所遭到起诉的案例极少,
金融业情况
1。中国银行机构吸收外资情况:
至2006年9月,国内被外资参股控股的金融企业共67家,包括16家银行、4家信托公司、19家保险公司、19家基金管理公司和4家汽车金融公司。外资金融投资者的兴趣涵盖了银行、保险公司,
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公司等所有领域。
(1)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四家已成为合资银行,外资股权接近25%上限。
中国工商银行:高盛、安联、运通(美)投36亿美元,持10%(2005。8)
中国建设银行:美洲(25亿美元9%),淡马锡(14亿美元5。1%)共39亿美元,持14。1%;境外发行股票获65亿美元(2005。7)
中国银行:苏格兰皇家(31亿美元10%),瑞银和亚行(5%),淡马锡(新加坡)拟投31亿美元。
交通银行:汇丰(19。9%),境外上市(17。5亿,11。23%)。(2004。8)
(2)其他股份制银行大部成为中外合资银行。
广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