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他这样说,上官太后便半信半疑地展开简册,只看了一眼便呆住了。
    “……这是……”上官太后的手不禁微微颤抖,令幄帐外侍奉的宫人惊讶不已。
    “这是廷尉寺对谋反案的拟刑名册。”刘询轻声回答。
    上官太后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抬头看向坐在几侧的皇帝:“县官让朕看这个做什么?”
    刘询刚要开口解释。忽然看到幄帐旁地长御。立时将到嘴边地话咽了回去。
    上官太后皱了皱眉。摆手示意殿内地侍御退下。
    “什么话这么难说?”上官太后对刘询地举动越发困惑。
    她是知道刘询地。很清楚这位天子素来讲究正大光明地正道帝术。不喜欢隐秘诡道。避人私语不像他平常地行为。
    刘询苦笑:“我是想让你看看。名册中没有你想赦免地人。”
    上官太后闻言讶然。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开口:“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
    这是《尚书…康诰》中的一句,意思是“该用刑的就用刑,该杀的就杀掉,不要照你的意思来行事。”
    昭帝崩后,皇太后临朝称制,霍光认为皇太后应知晓经术,便将精于此道的博士、光禄大夫夏侯胜迁为长信少府,教授太后《尚书》。
    上官太后的意思很明白,刘询一时无言以对,垂下目光,一径沉默。
    上官太后看了皇帝一眼,慢慢地摊开的那卷名册收起,轻声道:“母亲去了,上官家与霍家便没有关系了……外祖父去了……”她扬了扬卷起的简册,将之与其它简册放到一起,笑得苦涩:“这里面纵然有与我血脉相连的人,也不是亲人了……”
    刘询蓦然抬眼,看到她轻笑的神色,但是,那双清明如水的黑眸中却满是落寞,于是,那抹温柔的笑容便透出了一股莫名的悲伤。
    刘询不由握紧了双拳,低头叹息的刹那,终于找到合适的话语:“方才,臣已赦了富平侯的女孙敬。”
    上官太后一怔,好一会儿才从放回的简册上收回手,淡淡地道:“安抚忠正勋臣,县官理当如此。”
    “霍家与群臣联姻甚多……说是党亲连体……一点都不为过。”刘询看着几案上堆积的简册,微微苦笑,慢慢言道,“谋反乃大逆,廷尉是不敢从宽的……”
    “县官想施恩?”上官太后开口截了他的话头,“对谋反者?”
    皇太后似笑非笑的神色语气让刘询一时无言以对——如果谋反者都能得到赦免,那么,天子还谈何威严,大汉律令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看着刘询懊恼皱眉的模样,上官太后忍不住摇头苦笑,伸手推开木几,从独榻上起身:“县官跟我去一个地方,可好?”虽是问句,但是,说话的同时,上官太后已经往殿外走去,刘询很是不解,却仍然起身跟在她身后一同往殿外走去。
    长信宫的侍御与刘询的随从都在殿外,见两位至尊出殿,连忙行礼,却见两人根本没有理会他们,径自前行。
    皇太后的长御与皇帝的中常侍怔忡地对视一眼,随即回神,立刻招呼大家跟上两人,又命人准备宫内代步的乘辇。
    上官太后与刘询走得并不快,侍奉的诸人很快赶了上来。见到乘辇,上官太后并没有坚持,坐上乘辇,吩咐宫人去西阙。
    长乐西阙在长乐宫西门外,紧靠直通安门的城门街,但是,上官太后并未打算出宫,而让宫人在宫墙下落辇,也不要侍御跟随,只让刘询跟她登上宫墙。
    宫墙上旗帜飘扬,向东望去,未央东阙与武库尽收眼底,但是,上官太后并不是想让刘询看那些。示意当值的卫士退到稍远处后,她走到女墙边,伸手指向高阙下的被两条浅沟隔开成三条大道的城门街。
    “县官……”上官太后刚开口,便瞥见刘询刹那间苍白的脸色,竟是一个字也说不出了。
    “……我明白陛下的意思了……”刘询的脸色依旧苍白,下唇却已被咬得隐隐渗出血丝。
    上官太后苦笑,知道不必再多说了,于是默然转身,往宫墙的阶梯走去。
    “陛下……”刘询的声音忽然响起,仿佛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令上官太后瞬间有些失神,却依旧停止站定。
    “大司马大将军已薨!”刘询以一种复杂的沉稳语气缓缓宣告,“过去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
    坚定的、勿庸置疑的宣告散发着一种决绝的意味,令上官太后骤然转身,不敢置信地望向他。
    刘询不是没有看到皇太后眼中复杂而绝望的神色,但是,他依旧没有改变心意:“陛下,过去的一切只属于过去!”
    上官太后收拾起心中破碎的祈望,漠然转身,慢慢步下那一层层石阶。
    刘询没有跟着她一起走下去,而是慢慢走到那低矮的宫垣边,低头望向那条与城内其它七条大街没有任何不同的城门街,
    刘询知道,这条街对自己是不同的……
    就在这三条道路上,就在这座长乐西阙下,他的祖父以匆忙拼凑的乌合之众与丞相所将的大军合战五日,死伤数万,鲜血流入那两条并不深的沟渠,染红了……
    “陛下!”嘈杂的惊呼声陡然响起,伴着一些宫人压抑不住的恐惧尖叫。
    刘询大惊失色,转身直冲向阶梯,见随从的宫人、宦者围在阶梯底层,他的心不由一沉,三步并两步的冲下台阶,顾不得说话,伸手就推开宫人
    一见是皇帝,所有人连忙退开,刘询一眼便看到被两名长御抱着的皇太后与石阶上触目惊心的点点殷红,一口气堵在胸口,令他几近窒息。
    看着天子铁青的脸色,两名长御嚅嚅地解释:“陛下踏空了……滚了下来……”
    “召太医!”刘询终于吼出声音,“你们是不是连该做什么都不知道了!”
    “……无碍……”上官太后苦笑着制止天子狂怒的吼声,“县官……”她想抬手让刘询靠近,却因此引起一阵剧痛,令她满头冷汗,连呻吟都发不出。
    “陛下想说什么?”刘询惶恐地跽坐在她身侧,“臣听着!”
    上官太后让长御退后,示意刘询俯身,在他耳边轻声道:“……你口中的那些……过去却是我的一生……”
    ——如果征和二年的长安没有染上那层血色,今天,他仍可能是天子,她却绝对不会是长信宫的主人……
    ——当那抹不详的血色缓缓弥散时,他来到人世,然而,作为太子元孙的喜乐却不及百日……
    ——当那层杀戮的血色宠罩长安时,她尚未出生……若早自己的命线已莫名地浸没在那些充斥不甘与怨尢的血水中,她宁可……
    ——她宁可从未出生!
    (本卷完)
    PS:喜欢的话,请用收藏与推荐支持本文吧~~~~
卷二:屠戮之甘泉
1、丧子的天子
    那是征和二年。
    那时的天子名彻,也曾名彘——那是梦日入怀而生、仿佛天命所归的皇帝。
    那是八月戊午,一轮圆月挂在漆黑的夜空中,皎洁的银辉黯淡了群星的光采。
    中秋月圆,月圆人不圆。
    “不可能!不可能!据儿怎么可能自杀!”
    六十六岁的天子沉默了三个时辰后,终于出声。
    建章宫的奇华殿内回荡着天子决绝的声音,声量不高,声线不细,却良久不息。
    自钩弋夫人开始,所有人跪伏在地,不敢稍动一下,生怕让丧子的天子牵怒到自己身上。
    其实,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天子根本分不出一点心神来关心周围的一切,他干枯的手指狠狠地划过奏书上的一片青简,决然地摇头,不断重复着一句话——
    “据儿怎么可能自杀!”
    他不相信!
    他绝对不相信自己钟爱地长子会选择自杀!
    他不相信!
    京兆尹地奏书……他一个字都不信!
    ——八月戊午。弘农太守急报天子:辛亥。皇太子据于湖县泉鸠里遭吏围捕。太子自度不得脱。入室距户自经。皇孙二人皆卒。
    “朕要去湖县。立刻!”天子骤然起身。黑色地广袖狠狠地甩过。将漆几上地一应器具全部拂落。
    “主上保重。”侍中金日磾惶恐在殿门前跪下。不敢对天子命令应诺。
    殿外当值的侍中、中常侍黑压压地跪了一片,全都是阻止病愈未久的天子连夜出行的声音。
    然而,十六岁即位便敢与自己祖母争权的天子岂是能劝的?
    陪驾的钩弋夫人连忙从宫人手中接过毛氅,打算跟上天子的脚步,但是,天子却在殿门前停了步。
    钩弋夫人不敢出声,只能站在天子身后,小心地警戒着。
    天子的神色莫测,竟是怔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