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见礼完毕,邴吉便示意下属退下,但是,此时,郭谒闻言仍是有些犹豫,不过,此时也不容他多想,最后,他还是勉强露出笑容,艰涩地言道:“那是孝武皇帝后元二年的事……不知公现在可有印象?”
见邴吉脸色陡变,郭谒也就不再多说,带着几分惶然,苦笑着询问。
后元二年二月,孝武皇帝崩。两个月中发生的事情屈指可数,邴吉自忖能让他事隔十余年仍有印象的更少,再看郭谒的神色,邴吉如何想不到还必是他亲身经历之事——这些限制加到一块,邴吉怎么可能还想不出是何事?
“你是当年传诏的内谒者令郭谒?”那一夜着实凶险,邴吉至今仍是历历在目,莫说当时,便是如今,他还常常被相似的噩梦惊醒。
“正是。”郭谒长吁颌首,“蒙宣成侯不罪,孝昭皇帝册后时,以下官为中宫私府令,后迁中长秋至今。”
这番话意味深长,邴吉也不由认真思忖了好一会儿,才慢慢颌首言道:“卿当年亦是奉诏行事,县官明睿,勿需惶惧。”
“谨谢公。”郭谒郑重拜谢,却听邴吉又道:“东宫玺书可是为廷尉寺上书一事?”
郭谒略显惊讶,却还是老实地回答:“正是。”本也无需隐瞒。
邴吉轻轻颌首:“方才县官传召,亦是为此。”他也没有卖关子,和颜悦色地将天子的意思转告郭谒:“县官之意,恭哀皇后之死必案验彻查,然亦应知,必死之人未必言善,恶意攀扯,陷害无辜皆是常情。”
郭谒立时松了一口气,却听邴吉轻叹:“县官宽仁,素重长信宫,亦敬宣成侯,尔等东宫之属,若未涉大逆之谋,大可安心高枕。”
PS:再次呼唤收藏与推荐~~~喜欢的话请支持一下本文吧!
13、丞相魏相
郭谒告辞后,邴吉不由感叹世事沧桑,变幻无常,一时也无心理政,收起东宫玺书,便步出听事阁,正欲对御史丞交代一番,却见一位头戴三梁进贤冠的年长男子神态安详、步履轻松地往听事阁而来。一见他正站在庑下,那人不由一怔,随即笑道:“仆特意让属吏勿通少卿,少卿何以出阁?”少卿正是邴吉的字。
邴吉也不由失笑,执礼参见:“在阁中久坐,方起身,不料正好迎谒君侯了!”
来者正是当朝丞相高平侯魏相。
两人交情甚久,魏相虽然素来严毅,对邴吉却是十分随和,要真算起来,邴吉官至二千石,给事中时,魏相尚是扬州刺史。
与曾任霍光长史的邴吉不同,魏相从未得到霍光的信任,相反,还曾因罪被霍光下狱,若非邴吉一力为其担保,很难说他能不能活到今天,更别说封侯拜相了。
邴吉识量高雅,对魏相后来居上、甚得上意的幸遇从无芥蒂,魏相自然对他更加敬重。
两人进听事阁分席对坐,属吏见状,明白二人有事相商,都避开听事阁,不敢打扰。
“君侯(注)可是有事吩咐?”既在御史寺,邴吉便首先开口,诚恳地询问。
一年前初为丞相时,魏相还很不习惯邴吉对自己的尊崇恭敬,谦让过多次,邴吉都以制度不可废为由拒绝,久而久之,魏相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顺其自然了。
此刻,听邴吉开口询问,魏相没有直接说明来意,反而很好奇地询问:“方才进门时,我见有中人从御史寺离开,少卿不是刚被陛下召见过吗?如何又有宦者出入?”
邴吉微讶,在身边交握的双手悄然摸了一下袖中的玺书,随即才道:“那位是东宫中长秋。”
“哦?”魏相不由也露出讶色。“是长信宫有诏?”
邴吉摇头:“上官太后素来知礼。岂会对外臣下诏?”随即不待魏相再问。便道出实情:“应是东宫内属忧心廷尉寺上书。长信宫才遣使至此。”
魏相听着就觉得古怪:“少卿之言。似乎长信宫对霍氏之事并不忧心?”
邴吉看了魏相一眼。微微皱眉:“廷尉寺上书不会是君侯之意吧?”
魏相默然无语。只是微笑。邴吉轻轻摇头:“君侯不知今早皇太后车驾尚可直入未央吗?”
“正是因此。”魏相轻语。“长信宫权威甚重。又是霍氏骨肉至亲。为免夜长梦多。我与众人都认为还是仿孝惠皇后……”
魏相说出自己与其它朝臣的想法,但是,眼见邴吉越听神色越古怪,最后竟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模样,便止住话语,望着邴吉,示意其解释。
邴吉长叹一声,竟开口唤了魏相的字——自魏相成为御史大夫,他便再未如此称呼过这位好友:“弱翁,过犹不及!”
魏相正襟危坐,低头受教:“还请少卿指教。”
“不敢。”邴吉也连忙正色,“霍氏谋反,已是万劫不复,此时落井下石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是,绝对不应牵连两人,主上也不会允许牵连到那两位!”
魏相何等精明,立时便想通透了:“宣成侯与长信宫?”
“正是!”邴吉点头。
即使撇开恩情等等,只从最冷酷的角度考虑——刘询入继大统,毕竟是霍光定策,上官太后颁诏,若是这两人被牵涉进谋反大罪,也就意味刘询继位的正统性将不复存在。
一想明白,魏相不由就惊出了一身冷汗,连忙起身长拜谢邴吉:“谢少卿。”
邴吉受了他的谢,随即起身离席扶起魏相。
“君侯主持大事,一时有失,在所难免,不必挂心。”邴吉温和地劝慰魏相。
魏相轻拭额沁出的冷汗,长吁了一口气:“我此来本是想问少卿,主上对廷尉奏书是否已有决定……”
邴吉温言笑道:“主上自然不会不准,只是其中的度却需我等臣下把握。”
“正是!”魏相点头,随即想到:“那么,主上对中宫……”
听他提及霍成君,邴吉不由皱眉,却是很平淡地道:“君侯此前一直在廷尉寺,所以尚不知今日禺中(指巳时,也就是上午9-11点),主上已下诏停中宫玺绶,勿诏不得出椒房殿。”
魏相不禁又是一愣,随即摇头:“主上对中宫不是一直……”
若说作戏,霍光过世后,刘询也并未冷落霍成君,怎么这会儿……
邴吉叹了口气,只能轻声低语:“圣心难测……”
魏相闻言也只能默默点头,良久方重新开口:“其实这样也好,廷尉上书后,我归府便觉不妥……”
邴吉不由讶然,却听魏相叹息:“竟有属吏进言,应斥退宣成侯昔日所属以及其征、荐之官……”
邴吉怔忡着望向魏相,却见魏相也是哭笑不得地望着自己,不禁失笑,摇头道:“我固然曾是大将军长史,然君侯亦曾是宣成侯所征良臣……丞相府属吏竟不知吗?”元平元年,魏相由扬州刺史被征为谏大夫,当时主政的也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
魏相正是为此而哭笑不得,听他还特地说明,不禁白了这位好友一眼。
“好歹我的征令出自朝廷,你却是实实在在的宣成侯幕府属吏!”魏相没好气地驳了一句,“别说你我,朝中公卿百官有几个能与宣成侯撇清的?”
邴吉不由苦笑,叹了口气道:“方才在宣室,陛下说秺侯是忠孝功勋之后,又已决意去妻,亦不必案其罪了。”秺侯金赏也是霍光的女婿。
魏相对此倒是没有惊讶:“秺侯禀父志,本就与霍家疏远,昨夜逐名捕人,册上本就没有其名。”
“霍氏的罪名是谋反……”邴吉摇头,“这种罪名人人自危,主上对此十分担心。”
魏相点头:“的确,大逆谋反按旧例是要夷灭三族的,还是早日定案为宜。”
邴吉点头:“方才宣室对策,我还建议陛下颁诏赦罪。”
“理当如此。”魏相附议。
商议之后,邴吉送魏相出门,属吏也都肃手恭送。出了御史大夫寺的门口,魏相便示意邴吉止步,邴吉刚躬身行礼,就听魏相低语:“少卿,宣成侯当日为何会青眼于你呢?”从秩千石的廷尉监到车骑将军车市令、大将军长史,再到秩二千石的光禄大夫给事中,邴吉只用了短短十年,而很明显,邴吉远谈不上是霍光的亲信,偏偏受着亲信一般的倚重信赖。
魏相也根本没想要答案,言罢便转身离开,仿佛什么都没有说过。
注:君侯,秦汉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汉旧仪》载“列侯为丞相、相国,号君侯。”
14、幸运的少妇
朝堂的惊惶不安离后宫很远,离长乐宫更远,尽管皇帝明确地表明就事论事,并不诛心连坐,但是,谋反大罪本就连坐甚广,而世间本就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