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乐夜未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的位置甚重,河南太守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虽然之前,因为武库令的事情,对其不满,但是,也只是针对其没有妥善处理好田千秋之子的问题,尚没有完全否定其本身的才能。
    因此,接到司隶都尉的奏报,霍光便明白其中的蹊跷了。
    ——倒不能说是田家的报复,只是,盯着太守之位的人真的是不少。
    ——难得有魏相这样的,主动把机会双手奉上,自然是不知有多少人齐心要把他拉下来……
    霍光当时就对杜延年笑道:“河南太守危矣”
    杜延年与魏相不熟悉,对于魏相的处境并不以为然,只是笑了笑,便问霍光:“将军以为太守当下何狱?”
    霍光思忖了一下,做了决定:“由丞相召列侯、将军、二千石以上议。”
    杜延年将这个决定记了下来。
    两人又商议决定了几件事情,霍光便站起身,看上去是准备离开了。
    杜延年有些奇怪:“今日……非将军休沐……”
    ——霍光很少在非休沐日告休离宫的。
    霍光没有在意,随口对杜延年解释:“我去幕府。”
    杜延年更加奇怪了——最近并没有什么战事啊……
    然而,霍光明显是无意再多说什么,杜延年也没有再问,收拾了一下,便送霍光离开了。
    霍光离开,杜延年要处理的事情就多了,自然是顾不得多想霍光究竟为什么去幕府了。
    然而,刚把之前与霍光商议好的事情交代下去,就见一个谒者匆匆赶来,看到杜延年才缓下来,喘了一口气,便疾步走到杜延年面前,焦急地奏报:“太仆,大将军车驾被卫士阻于北阙。”
    杜延年吓了一跳,扔下奏书便往外走,同时一迭声问那个谒者:“可报光禄勋?”
    “仆射已命人报光禄勋寺。”那名谒者气喘吁吁地跟上杜延年,勉强顺利地给了答案。
    杜延年心下稍安,脚步却是一点都没有慢,同时还在思量,执金吾属下近来有没有奏报什么异常事件。
    然而,直到赶到北阙,杜延年也没有想出一个头绪来,不过,看到北阙前的情形,他算是彻底安了心。
    ——霍光的车驾仪从前跪了一地的戍卒卫士,看着少说也有上千人。
    ——人数不少,但是,既然是跪着,想来就不是围攻之类的事情,顶多就是遮道请命。
    安心了,杜延年便缓步走了过去。还没到霍光的车驾前,他便看到了张安世,于是,干脆转向走近张安世。
    “幼公。”张安世见杜延年过来,便主动打招呼。
    杜延年冲着阙门外跪着的卫士抬了抬下颌,问张安世:“子孺可知,此皆何人?所为何事?”
    张安世来得比他早,自然是知道的,便直言:“皆河南卒。”
    听到“河南”二字,杜延年便想到了,不禁讶然:“皆是为河南太守请?”
    张安世本来正要问这事,这会儿,听到杜延年这样说,不由挑眉:“正是为河南太守请。”
    随即,张安世便问:“究竟何事?”
    杜延年简洁地回答:“有人告河南太守贼杀不辜,事下有司,已验实。”
    张安世讶然,倒是有些明白,这些河南来京戊卫的士卒为何这样做了。
    ——验实。
    ——贼杀不辜,虽然一般也就是去官了事,但是,最重也可定为死罪的。
    半晌,张安世说了一句:“河南太守有此民望,当慎之。”
    ——能让在京师戍卫之人如此用命,想必那位太守必然治郡甚善,算得上是良吏了。
    ——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是用无辜者拷掠过甚,以致其死的人呢?
    ——其中是否另有隐情……
    ——总归是必须慎重的。
    杜延年见张安世说得如此慎重,倒是奇怪了:“其何请?”
    ——总不会是怀疑有司案验有差吧?
    张安世正要回答,两人就听北阙前响起一个清亮的声音:
    “臣自请,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
    随即就跪着的众卫士一起顿道:“臣亦请”
    河南人特有的声音在北阙前回响良久,在场的无论官吏还是一般的卫士戍卒不由都对这些人肃然起敬。
    杜延年这才看到,一个军吏装束的男子长跪在霍光的车马前,双手高举,捧着一卷简册。
    ——霍光会怎么做呢?
    这时候,不止杜延年与张安世,其他人也都看着一直立于车上的霍光。
    张安世与杜延年离霍光的车还算近,因此,两人清楚地听到了霍光的吩咐:“长史,收其请书,令幕府掾来此为其等籍名”
    “诺。”随侍的大将军长史立刻应声。
    霍光的声音并不高,但是,也足够马车前的那人听清楚了,因此,当长史上前,取过他手上的那卷简册后,他便稽首再拜,随即起身让开道路。
    ——霍光这样吩咐了,自然算是应下他们的请求了。
    那些跪着的士卒见那人起身,便也跟着行礼起身,让开了道路。
    然而,霍光的车驾并没有立刻动,直接大将军幕府的掾史来了,霍光才让御者驱车离开。
    见霍光如此认真,河南戍卒倒是安心不少,主动配合着大将军府的掾史登记了自己的名籍,便依次离开北阙。
    不到半个时辰,那些河南戍卒便都离开了,北阙前迅速了恢复平常的样子。
    张安世与杜延年相视一眼,两人都有些担忧——霍光方才的神色太过深沉,明显不是真的接受请求了……
    张安世有些不解:“河南太守有何不妥?”
    ——按说,这些戍卒的举动是有些不妥,但是,无论是举动还是要求都并不算过分,霍光不应该是那样深沉不定的态度啊……
    张安世只能猜测,是那位河南太守做了什么让霍光不悦的事情。
    杜延年一怔。他完全没有想到张安世居然会不知情,因此,愣了半天,杜延年才反应过来,对张安世道:“子孺不知洛阳武库令去官之事?”
    张安世当然是知道的,只是,他并没有将之放在心上,因此,听杜延年这么一说,他就想起来了,神色不由微变。
    ——如果是那件事……就真的不好办了。
    霍光的确是极不痛快地离开北阙的。
    ——那些戍卒的要求的确不是什么大错,但是,于他来说,却是一个大难题。
    ——应还是不应?
    ——或者说究竟是从轻还是从重……
    没等霍光想明白,回到大将军幕府,就见一名属吏在马车旁等着,手上拿着的明显是驰传急报。
    霍光不禁皱眉,接过奏报,直接拆开,一看之下,却勃然大怒。
    “竟挟民以避罪”霍光怒不可遏地喝斥。
    ——这份急报正是函谷关都尉的奏报,直接送到了大将军府,
    幕府众人吓了一跳,全都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出。
    不过,霍光并没有再发作,而是拿着那份奏报,大步往正堂走去。
    等长史处理好北阙的事情回到幕府,听说霍光发火,当即便赶往正堂,却被霍家大奴拦在了堂下。
    冯子都直接将一份封着“大将军之章”的文书抛给长史:“不必问了,将军已决,君将此书交太仆即可。”
    长史有些不悦,却也知道,冯子都断不会在此事做什么手脚,便按捺下情绪,低声问冯子都:“大将军如何裁决?”
    冯子都无所谓地回答:“河南太守下廷尉狱。”
157、何谓恩威?
    157、何谓恩威?
    “下延尉狱?”公孙遗吃惊地反问,“狱?”
    冯子都点头确认:“廷尉——狱”
    公孙遗开始同情河南太守了。
    ——下廷尉狱与下廷尉的意义完全不同。
    秦以法国立国,汉承秦制,可以说,汉在处置违法问题上是有一套很成熟的制度。
    以官吏来说,一旦被人告发,那么,一般就会交给相应的部门进行调查,也就是常见的“事下有司”,之后,相应的部门就会开始调查,也就是“案”、,如果被告发的这个官员的级足够——从孝文皇帝时开始,也就是秩位在二千石以上——那么,一般来说,除非是像周勃被告发谋反那样倒霉,被孝文皇帝直接下狱案验,这个官员是不会直接被讯问,当然也不会被收捕下狱,相关部门只会调查相关的证人、搜集相应的证据。如果最后,证实这个官员确实有罪——不管是不是之前告发的罪行——调查者才会向有相应的负责处罚、审判该官员的部门指控这个官员的罪行,也就是“举”,这个过程合称“案举”,也可以更简单地用一个字概括——“劾”。
    因此,一旦案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