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晋吉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在责令嵩祝驰驿回京的第二天,也就是京城正下着大雨的五月初三日,康熙因为“京畿地方至今雨未沾足”,担心久旱之下,米价会上涨,于是决定将本应在八月间支放的八旗官兵粮米提前到五月初十发放。一时间京城里的八旗官兵有喜的也有忧的,当然也有觉得什么时间发都没大所谓,只是觉得有些麻烦的。

  象十三阿哥府,因为庄子和铺子运转良好,并不指着那禄米下锅,再加上他们现在关注的焦点也并在此,自然就是属于那些没大所谓的,但也正是因为不指着那禄米下锅,从而也就有了麻烦,因为你得腾地方去放它。十三阿哥是贝勒爵,可得禄米是二千五百斛,这么着突然说要发,预备下到时候就能空出来的地方现在可还没空呢。

  若只是差地方,这倒也罢了,反正十三阿哥的庄子别院还有多着呢,安排着人去寻个适合放米的,腾就是了,可问题是现时天下大雨,万一到发米的那一天还没停,这个米可不就全湿了嘛,一大堆的湿米发下来,若是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就直接放进库里,那不长霉长得一塌胡涂,都对不起康熙发的这道旨。

  而随后,康熙的旨又来了,就在礼部撞上去被训个了臭头的那一天,他传谕给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让他们“应于未雨之先,即将此米给与众人”。

  先个头啊之前连着微雨有了,连着大雨也有了,还要往哪儿先啊?

  当然,这个话是没人敢去说的,已经把米调来一多半,正想趁着好不容易才放晴了、先晒一晒的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这下也省事了,这边加快调米的速度,那边发米已经即时开始了。然后,京城里所有的八旗人家,还有买八旗人家米的人家,全都开始有同一项活动在进行,那就是晒米,自家有地方的当然没问题,自家没地方的要去借地方,借不到地方的,就随便找一个大块的平坦之处先晒了再说。

  也别说,虽然因着这个禄米的事儿,十三阿哥府里也跟着折腾了一回,但却也赚了些银子,因为他们有黄履庄,有黄履庄做出的晒谷器。

  不得不说,这个黄履庄真是一个奇人,兰静现在觉得,只要自己说出一个想法来,他最终就一定拿出东西,象是自行车,他之前弄出的那个,是靠骑车人手摇轴旁的曲拐前进的,其实那车的行进速度也不算慢了,但经兰静问能不能用脚来做助力,并大概讲了下原理(其实兰静并不知道多少,她只骑过,却是连修都不会的),黄履庄就很快弄出来了,而且几经改进之后,速度也是越来越快,稳定性也是越来越高,后来十三阿哥用来观察弘晖和米虫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那个车,就是用了这个原理。

  而那个只要有人敲门,就会发出象真狗一样叫声的木头狗,就更让兰静叹为观止了,还有,被十三阿哥送去给四阿哥的驱暑扇,也让某人深为中意。有这么个发明家在,区区一个晒米,自然是不在话下,其实相关这个的发明,黄履庄早就已经弄出来了,十三阿哥府又不是今年才领禄米的,虽然未见得都有这回这么湿,但潮一些却还是有的。


  正文 第四百二十六章 也该去见一见

  京城里也有人家在用这个晒谷器,只是他们不知道卖这东西的铺子背后是四阿哥、十阿哥和十三阿哥而已。

  旗人不得经商,这是规定,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也不可能傻到非得自己出面,九阿哥在皇子阿哥中会最有钱,生意众多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他的铺子可不只是局限在京城,象天津、江南,甚至是长白山那边的人参他都去挖了,相较于九阿哥来说,十三阿哥他们这三人合开一间的小铺子,根本就算不得什么了。

  而与九阿哥的生意就是明打明的用自己的名头压人不同的,十三阿哥他们则是将自己隐藏得死死的,甚至连那铺子的经营者都不知道自己身后的谁。这除了他们不愿意象九阿哥那么恶形恶状之外,还因为这间铺子涉及到的大多都是与民生有关的器具,当然,这也是他们开这间铺子的宗旨。

  因为自家有农庄的缘故,兰静就总鼓动着黄履庄发明一些与农有关的器物,然后十三阿哥和四阿哥就觉得这些东西推广起来是很有利于民生发展的,只是要如何推广,却是要再思量的,如果直接献给康熙,康熙十之八九就会将黄履庄直接要过去,这是黄履庄所坚决不愿意的,十三阿哥他们当然也不想勉强他。

  而以那些器物的优良效果,如果投放出去,也必将会引得康熙的注意,那么不只是黄履庄照旧免不了会被他要过去,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只怕也得要受处罚,即使没受处罚,遭忌讳却是肯定的,所以最后他们决定,干脆将那些大宗的,最能引起民众反响的先收着,只把一些锦上添花、有了更好、没有也只是稍麻烦些的东西推出来,就象这次的晒谷器。

  如果不是这次康熙突然下令提前发放禄米,这晒谷器应该也会和铺子里的其他东西一样,不很惹人注意的,大多数的人都觉得,虽然用这个晒谷器,是可以在时间上快一些,但问题是自己并不差那个时间,自然也就不必浪费这个钱了。之所以能卖出一些,一来是十三阿哥他们采取的是薄利多销的原则,各种物事的价格定的都不是很高,且若是真有困难的话,还可以租借或是分期付款什么的,二来是,他们几个起了带头作用。

  那时候京城里的老少爷们都在津津有味的讲着这个故事,十阿哥有一次闲着没事儿瞎溜达,不经意间就进到了这个铺子里,不知怎么的就觉得那个晒谷器的样子“怪有趣的”,于是就买了一个,让人拿去庄子试了,结果还真有些用,想想接下来正好是一个节庆,于是就派人过去又买了几个,当成礼物送给了自己的那些兄弟们。

  因着十阿哥平时就是那么个浑不吝的大咧咧的性子,所以对他会用这个怪模怪样的晒谷的东西来当节庆之礼,其他的阿哥们虽觉得有些啼笑皆非,但也没说什么就直接收下了,然后就直接送到庄子上去了,随他们爱用不用,结果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听庄子来报说效用尚不错,就又出银子买了几个送给自己的母族姻亲。

  这些话传到后来其实已经有些走样了,十阿哥看到那个晒谷器时的样子,送礼时的神态,以及其他几个阿哥们的表情以及心情,堪堪都可以写成一个话本了,而十阿哥送礼的那个节庆之日,更是左变右变,居然说是过年时候的都有,也不知道哪家会在那个时候晒米?

  话虽传走了样,但阿哥们用着这东西好用,且用它来送礼的事儿却是真的,于是当时这晒谷器很是有了点儿供不应求的局面,不过等过了那个风潮之后,慢慢的也就淡下来了,反而因为差不多有可能买的人都已经买过了,而成为最不好卖的商品之一。现下康熙一道提前发放禄米的命令,让这晒谷器又重新有了市场,这雨是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来,领到米或是买到米的人家谁都不敢太耽搁,于是不只是铺子里的货被一扫而空,还有不少人下了订单,只是随着晒米的日近尾声,天气也始终没再降下雨来,这股热潮也很快的就过去了。

  当然十三阿哥他们开这间铺子并不是图它能带来利益的,他们虽没明说,但就兰静猜想,估计是在用这个打底儿,如果现时他们就将那些更与民有利,更能得民众称赞的东西推出来,那基本马上就会被人说成是沽名钓誉,这倒也罢了,更要紧的是,于民生有利的东西,是最容易得民心的,而越来越多疑的康熙只怕是不会愿意看到这些的。

  而把这些东西献给康熙,除了黄履庄的事儿之外,还有十三阿哥他们势必也会卷入其中的问题,黄履庄的事儿还可以用诈死之类的法子来解决,可是十三阿哥他们要是招了康熙的忌讳可是很麻烦的。当然他们也可以象牛痘之事那样,行曲线之事,只是康熙也不是吃素的,瞒过了他一次,未见得就能瞒过他第二次,更何况他们这般偷偷摸摸、战战兢兢的,行的却是让别人得功劳得伟绩,自己却要担着风险,兰静不知道十三阿哥他们是怎么想的,反正自己是觉得很不值的。

  不管十三阿哥是怎么想的,但他们的行事却很合兰静的心意,先用一些小打小闹的东西打基础,让大家知道有这么间铺子在做些与农事民生有关的器具,等条件可以了,再将那些大宗的放出去,最后再让大家知道,出银子让人研究这些东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