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福晋吉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熙早期频繁地为孩子改名,或许就是因为其子成活率太低,从迷信的角度来想为子嗣改运,所以一旦取一个名时发现该孩子成活率低或者很不健康时,下一个孩子就换一个名(如其中还有满名)。而最终选择的“胤”字。

  “胤,子孙相承袭也”,这更加表明了康熙心中的意愿,就是祝福子孙后嗣,家丁兴旺。

  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后,玄烨才按「胤」字排辈,为皇子命名。如将保清(皇长子)改为胤禔,保成(皇太子)改为胤礽等等。皇子命名的汉化过程至此完成,其后为历代清帝所遵循。 玄烨自幼习读儒家经典,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这也体现在他给儿子所取的名字上。如皇十三子至皇十六子的名字,来源于《礼记》和《诗经》。《礼.中庸》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祯祥」被认为是吉事的萌兆。《诗.小雅.鸳鸯》云:「君子万年,福禄宜之。」「福禄」二字,多用为吉庆颂祝之辞。所以,皇十三子名胤祥,皇十四子名胤祯,皇十五子名胤祷,皇十六子名胤禄。玄烨没有将皇十五子命名为「胤福」,是因避讳乃父顺治帝的名字福临之故。应指出的是,皇十四子胤祯的「祯」读音为「征」,满文写为◆;皇四子胤祷(雍正帝)的「祯」字读音为「真」,满文为◆,并不存在两个皇子重名混淆问题。更重要的是,玄烨对儿子们习惯以「某阿哥」相称,如「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余类推。现存康熙朝满文档案等史料均表明,他直呼皇子之名的场合很少。

  玄烨的皇子们在婴、幼儿时期,住于紫禁城东北部宁寿宫、景福宫后面的兆祥所。皇太子胤礽先是住于毓庆宫,后迁至上驷院附近的撷芳殿。皇子或公主出生后,均由乳母(也称作嬷嬷、嫫嫫)、保母哺育照料。据内务府满文挡案记载,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十月十三日,「准会计司来文,给在兆祥所之阿哥喂奶,业已选取头德依佐领下刀万之妻。为给其子喂奶,买得正白旗伯费扬古佐领下乌色家内自湖广军中带来之妇庆姑,带去银七十四两。」翌年八月初二日,「准会计司来文,给在兆祥所之阿哥喂奶,业已选取苏勒德依佐领下披甲(甲士)色楞之妻。为给其子喂奶,买得镶蓝旗苍佐领下常寿之家妇大姊,带去银八十四两。」

  康熙二十年至二十一年,正在哺乳期的皇子共有四人,即皇五子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十二月)、皇六子胤祚(生于康熙十九年二月,六岁殇)和皇七子胤佑(二人分别生于康熙十九年二月和七月)以及皇八子胤祀(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所以,上述选取的两位乳母,当是派给这四位皇子中的两位。

  皇子们与自己的乳母感情很深,其乳公(乳母之夫)的升迁荣辱,往往也因之受到影响。如玄烨命皇太子胤礽的乳公凌普担任内务府总管,以方便胤礽从内府支取财物。康熙四十七年(公元一七○八年)胤礽被废黜,凌普也被革去总管之职,治罪法办。玄烨还曾严斥皇八子胤祀的乳公、乳母雅齐布夫妇「讹诈专行」,「挑唆阿哥」,并将二人正法。可见当皇子长大后,各自的乳母、乳公仍跟随身边。再如康熙三十六年(公元一六九七年)十月,太医院的御医奉旨「给大阿哥之父关保看病」,「令其服用皇上所赐西洋药」。这时大阿哥胤禔已经二十六岁,但其乳母的父亲关保依然受到皇帝的特殊关照。

  玄烨子女的乳母,概由内务府挑选,报呈皇太后,最后经皇太后指定。康熙二十八年(公元一六八九年)七月,皇十四子胤祯(满文档案中所称「龙年所生阿哥」。胤祯生于康熙二十七年,即戊辰年正月)刚刚一周岁半,住在兆祥所,其乳母莫尔浑佐领下萨哈连之妻因故不能继续充任,内务府总管等从包衣佐领、管领下乳妇中反复比较、验看后,选出四人,缮写绿头牌具奏皇太后。奉皇太后懿旨:「莫尔浑佐领下萨哈连之妻缺,选松喜管领下闲散披甲巴图之妻给阿哥喂奶,旺健管领下护军(清代守卫宫禁的八旗士兵)莫尔纳之妻预备。」四年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一六九三年)四月,玄烨发现巴图及其妻子都是包衣阿哈(内务府管领下的家奴世仆),身分低贱,当即命内务府严行追查四年前选送乳母的前后经过。由于此故,包括内务府总管在内的大批官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重者「枷号三月,鞭一百,不准赎」。这时,胤祯已过五周岁,但玄烨对已做乳母四年,并无大过,只是「非体面之人」的巴图之妻挑补事,还是不依不饶,追究查办,反映出他在皇子哺乳问题上,严尊卑上下之分的思想。

  按照满族的育儿习俗(其中大部分也是汉族世代沿续的风俗),孩子出生后第三天,要举行「洗三」,第九天「上摇车」,此外还要过「小满月」和「大满月」。孩子周岁时,要在晖盘中「抓周儿」。皇子的晖盘内,照例摆有玉陈设、玉扇坠、金匙、银盒、犀钟、犀棒、弧、矢和文房等。

  关于玄烨的儿女们「洗三」、「上摇车」、过满月以及周岁生日时举行「抓周儿」的情形,尚未见到史料记载。康熙四十六年(公元一七○七年)七月,玄烨第二十子胤袆周岁时,内务府总管斋林送去「玉兽二,金箔扇坠二」。这应是胤袆所收到的生日礼物。看来玄烨的儿女们过周岁生日时,一律由宫中制做数件贵重玩物送往。又据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规定:「阿哥、格格(此处指公主)周岁用小金匙等,由银库交送。」「小金匙」大概是指舀汤用的小勺儿,而非小钥匙。若是后者,当与长命金锁配套制发,玄烨的皇子、公主满周岁时,也会分别收到小金匙等物品。

  清人云:「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寅刻(凌晨三至五点)至书房,先习满洲、蒙古文毕,然后习汉书。师傅入直(或作入值,即面见长官,到衙门办公),率以卯刻(早上五至七点)。幼稚(稚)课简,午前即退直。退迟者,至未(下午一至…)正二刻,或至申刻(下午三至五点)。惟元旦免入直,除夕及前一日,巳刻(上午九至十一点)准(准)散直。」因顺治帝英年早逝,不可能建立对皇子、皇孙的教育规制(玄烨自幼在祖母指导下系统学习,另当别论),这一教子「家法」,是在康熙朝出现,并逐步完善的。

  康熙朝皇子的老师,先后有张英、熊赐履、李光地、徐元梦、顾八代、法海等人,均为满汉宿儒,其中大部分曾考中进士,或入直内阁做过侍读学士。他们都是经玄烨亲身试用,反复考察后才入选的。玄烨为子择师的标准十分严格,既要品行端方,又须学问优长,二者兼备,缺一不可。当时,皇子之师被称为「教书」或「课读」,雍正朝开始,才称为「师傅」。

  皇子长大受封,分府居住后,玄烨指派老师与之同住府中,侍从左右,以辅导学业。如康熙三十七年(公元一六九八年),玄烨命编修陈梦雷侍皇三子胤祉读书;康熙四十二年(公元一七○三年),江南学者何焯被任为皇八子胤祀的侍读;康熙朝晚年,来华的葡萄牙传教士,为玄烨担任过翻译的穆敬远,「在[皇九子]允祀处行走」。据穆敬远讲,胤祀懂得俄罗斯文字。雍正帝继位后,胤祀曾以罗马注音拼写字样(即雍正帝所指斥的「西洋字」),和家人之间秘密通信往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玄烨之子学习的情况。

  皇子读书要持续到成人、成家之后三四十岁的皇子有了爵位,有了子嗣,依然还是要上课的所以皇子师傅十分重要,乾隆朝皇子读书的情况,皇子无论年纪多大,是否有爵位,只要公事办完,也要回宫中读书,而且乾隆常常在一些娱乐活动的时候,考察皇子功课,去另外的屋子里完成了作文以后,乾隆审查觉得满意,才让他们参与。

  正文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赏雨赏出个谜题来

  第二百一十二章 赏雨赏出个谜题来

  那个雅轩,从外观看起来确实是很象一个庭院,其所处的位置也并不在闹市,而是在一个近郊的地方,看起来风光也很是秀丽,平常的时候清不清静不知道,但现在因为事先安排过的缘故,倒确实是极安静的,安静到连潺潺的水声都听得到。

  康熙一行人听到的水声,当然并不是雨声,这天的雨其实并不大,只是“绵绵春雨”,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只是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