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成李太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常寺是专司礼乐的,掌握着陵庙各种祭祀,但属于朝廷的工作机关,并非教育目的的艺术学校,宫外倒也是有不少教坊,既做歌舞散乐的表演,也教授子弟,但毕竟太散漫。
皇帝陛下建立这梨园,当了第一任的校长,不过这里的名称当然不叫校长,而是崔公,金星不太喜欢这名字,所以硬是磨着师傅改叫园长了——金星觉得怎么像幼儿园的园长!
梨园在年前建立起来,不过还没有招生,毕竟年前的时间不多,皇帝陛下又忙。
园长以下还有编辑和乐营将,编辑们就是编撰节目的,已经给翰林院下了旨意,在除夕宫宴的时候编出几个。乐营将就是表演的了,不得不说这时候的戏子也比清朝的时候地位高……也许应该说思想没那么守固,阶级观念也不像清朝那么强的,宫里面地位很高的刘华妃和赵丽妃,一个是妓,一个是戏子——金星给皇帝陛下穿过好几次小鞋了,皇帝陛下还不确定是咋回事,因为金星只说他好色来着……
而对外国的看法也与清朝不同,没有前期那么鄙夷,也没有后期那么崇洋,仅是胡风盛了点,却没有忘却自己的骄傲,毕竟大唐是最繁盛的国家,胡风兴盛不过也是因为新鲜,而非崇拜,大唐人出去哪个不是以大唐人为荣!
这些不过是金星给师傅跑腿,以及这几年身在大唐的感觉,与自我印象中古代的有异,才发现这些不同之处。
再说梨园的事。编辑好找,但乐营将难挑,而且年末,长安正是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各个教坊,流浪艺人均汇集到长安,金星每日按着时间表去看这些人表演。而且金星一个人的话毕竟片面,何况他音律造诣大大不如师傅,所以有空的时候就拉着师傅,师傅没空就抓太常寺的人来陪……更“热闹”的是,乐觉找上门来!

第一百零三回 大唐之音

就跟师傅出来听过一次龟兹乐曲专场表演,那天两人偷偷摸摸的,生怕被认识的人看到。曲子没听出什么特别好听的,人也没注意到特别亮眼的,除了没有可乐爆米花,两人就像约会一样,而且还属于“明星”约会,需要戴“墨镜”出门的!
带着太常寺的人出来就好多了,不过今日却在宫门口被乐觉堵住。
金星也知道总是逃避是不对了,可他实在想不出不逃避又能怎样解决。要他说出跟师傅的关系,金星也办不到,不是因为担心乐觉告诉别人,而是金星自己对两人的关系也不那么确定……虽然师傅对他极好,可他还是会不安,会焦虑……
看到乐觉忧伤的模样看向他,金星就心虚,索性提议去找杨钊和老哥,然后又拉上四门学的魏知昔四人一起翘课,走到半路又说介绍王昌龄给乐觉认识,最后浩浩荡荡一行人中午才到达东市背面的安邑坊。
今天要看的是《踏谣娘》,经典剧目,不过他们是来看这位孙姓男子,男扮妇人的演技如何。
一坐下来,刘遐就拉着金星说话,告诉他最近寺庙里面也流行讲故事了,与他家茶楼不同之处在于僧侣们是边说边唱形式。刘遐义愤填膺地说和尚们为了招揽香客,什么招数都用上来了。
金星也想起大唐道教兴盛,不过貌似佛教也没像车迟国那样排斥,但也许他没有见到的地方确实有这种事也说不定……也许西游记也是映射大唐的吧!
杜暹详细说了流行起来的这种“俗讲”艺术,原来只讲些佛经里的故事,不过后来又加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倒是有不少人喜欢去听。据说还有经典剧目,专门有了“变文”的名字,最有名的当属《王昭君变文》。
金星双眼亮晶晶地听着,虽然不太懂。
乐觉脸色不好,一直看着金星,却也凑不到前面,而且现在听到新鲜的更是忘了他在旁边难受!
“快开始了,小白知道踏谣娘的故事吗?”乐觉突然说话,显得有些突兀。
金星一愣,摇摇头——他出宫的时候太常寺的奉礼郎已经给他讲过,但是他一紧张忘记了!
“这是北齐的故事,相传有个姓苏的男子,面貌丑陋、酗酒成性,还经常醉酒殴打妻子。其妻貌美歌甜,挨打之后便向邻里哭诉。人们同情她,便常常模仿受屈挨打的动作,还有哭诉的音调,滑稽有趣……”
金星一副认真聆听的模样,乖乖点头,而刘遐却夸张地拍着乐觉肩膀。“哇!我还没听你一口气说过这么多话呢!”
魏知昔也在旁边帮腔,弄得乐觉脸色阴沉。
金星赶紧拉开乐觉,道:“乐觉,那怎样才算演的好呢?”
乐觉抿抿嘴,只看着金星道:“这个我也不懂,不如问奉礼郎大人了!”说完就后悔了,这不是将金星的注意力转移嘛!
但金星已经顺杆爬下去了,转向奉礼郎,不过奉礼郎正跟李殷讲《光大之舞》。
“光大之舞?那是什么?”金星赶紧问道,生怕乐觉跟他说话。
“是先王之音的雅乐,祭祀仪典的,《光大之舞》先前用于文德皇后庙的,后来定为献祖之舞……懿祖为《长发之舞》,《长发之舞》原本就是皇祖弘农府君、宣简公、懿王三庙的祭乐,现在太祖庙乐为《太政之舞》,世祖庙乐为《大成之舞》,高祖庙乐——”
“呃……”
“——《太明之舞》——”
“呃,那个,每个都不同啊!”金星感慨,这个人说话都不受控制了,刚刚自己打断都无法!
“当然,‘大乐与天地同和’,祭祀天神为豫和之乐,祭祀地祗为顺和之乐,祭祀宗庙为永和之乐,用于天地、宗庙登歌的是肃和之乐,此外皇帝临轩用太和之乐,王公出入为舒和之乐,皇帝举食饮酒为休和之乐,陛下受朝为政和之乐,太子轩具出入定为承和之乐,冬至大朝会登歌为胎和之乐,郊庙俎入用雍和之乐,祭享酌酒、宣读祝文之时奏寿和之乐!统为‘十二和’之乐……宫廷雅乐古老悠久,黄钟首律,尊贵无比,天子之乐,十二钟齐鸣……啊——”
奉礼郎自我陶醉之后,发现已经没人听他说话,而台上的男扮女装小哥儿已经哭的悲悲切切!
台上这种戏金星是不喜欢的,所以不免走神。奉礼郎刚刚讲的这些,刘狐狸以前都说过,金星没有仔细记着,其实他记着也没用,他将来又不进太常寺供职,记那些祭祀和典礼规定的乐曲干嘛。不过也知道大概的分类。
除了雅乐之外,近来流行起来的“燕乐”更为平民化一些。大唐现在流行燕乐主要由龟兹乐发展而来,朝廷一般宴会上都会表演。燕乐也叫宴乐,采用多数民间的俗乐,周朝的时候为天子和诸侯宴享宾客所用,又称“房中乐”,这个名字让金星大大囧了一把。即使他以前听刘先生讲的时候是个纯洁的小屁孩,但这种在现代也算是常识……
魏晋至隋朝时燕乐概指宴饮、游乐所有的音乐,而到了唐朝,为宫中所有俗乐的总称。十部乐由隋朝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发展而来,有《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和《高昌乐》十部邻邦乐舞。
此外在教坊中更流行的是杂曲,杂曲历代都有,或心志之所存,或情思之所感,或宴游役乐之所发,或忧愁愤怨之所兴,或叙离别悲伤之怀,或言征战行役之苦,兼收备载。
古代的音乐与诗歌舞蹈基本上都是一体的,到大唐时乐和舞也未分离,乐曲之中多数为舞曲。许多杂曲,如《天仙子》、《河满子》、《破阵子》、《望江南》等都是有名的教坊曲目,这些曲名听着也是耳熟,后来都作了词牌的。
另外的大曲就是大型歌舞音乐剧一样的,金星都听说过、有名的就是《秦王破阵乐》。大曲一般分三个部分,一为“散序”,无歌无舞,无节拍地演奏音乐若干遍,二为“中序”,或叫“拍序”、“歌头”,歌队开唱,舞队仍不出场,到了第三部分,“破”,或叫“舞遍”,音乐曲调变化,歌队停下,舞队入场,节奏逐渐急促,舞者盘旋腾跃。场面十分浩大,就第三场还有许多段落,“入破”、“虚催”、“实催”、“衮遍”等段落。
大曲还没有机会见识,不过金星觉得肯定没有去年骊山阅兵时候恢弘,但也小有期待。只是小有而已,因为只要他想到要排这么大场面的大曲,要多长时间,要占多少住宿的地方,那么多天的排练要吃多少顿饭,他就没那么大期待了……不当家哪知柴米贵!
——大唐节俭之风依旧盛行!
奉礼郎似乎看出金星不喜欢看今天的表演,所以又开始介绍明天的行程。
台上的表演金星觉得算是滑稽剧,逗人乐的,不过唱的词金星分辨不出是什么,所以只是干瞪眼而已。奉礼郎会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