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忆所知道的,只是涉及官场方面的秘密,马汉卿也知道一部分,而有关杨家的核心机密,只有韩碧儿知道的最多。

正因为对杨逸今后的布局萧忆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仔细考虑之后,觉得杨逸不值得去冒这个险了。

但杨逸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此事对他今后的布局太有利了,放弃这个机会,杨逸感觉自己将来一定会后悔的。

见杨逸久久不语,萧忆暗暗一叹,说道:“大人,想一次控制住一百多家肯定不行,这反噬力太大,实在难以控制,大人实在想做的话,就从中挑选一些目标,选择性的控制一些人,这样或者还是可以的。”

“嗯,萧先生言之有理,此事就交给萧先生了,萧先生只要做到一点,真遇到强烈反噬时,就让胡宗愈……

“大人放心,僚下明白。”

明白什么?自然是提前布好局,真遇到无法承受的反噬时,让胡宗愈来顶缸。

第七卷 第733章 风云突变

开封府尹胡宗愈的病终于好了,正式接过了苏东坡手上的征地一案。

他和苏东坡拖沓的做法截然相反,无视一切干扰,雷厉风行,该抓的抓,该打的打,这年头审案可没有不许用刑的说法。

第一个被带上堂来的就是安陆郡王府的管事康启,胡宗愈二话不说,惊堂木一拍,令箭一扔,按例先上刑再说,谁让你以民告官呢?

一番大刑下来,血淋淋的康启重新被拖到大堂上时,还待嘴硬,胡宗愈先冷冷地说道:“康启,你抗旨不遵,聚众生事,殴打朝廷命官,伤及禁军士卒,形同谋反,你可知罪呐?”

康启神情为之剧变,胡宗愈这口气与之前苏东坡审案的口气截然不同,在他猜想,极有可能朝廷对此案重新定调了,真那样的话,那可就完了。

康启心里非常清楚,他们当时的行为细算来确实足够定个谋反大罪了,但这不能认,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打死也不能认。

“大人,冤枉啊!小民冤枉啊!是那些不法官吏下令禁军打我们的……

胡宗愈不等他说完,便冷静笑道:“大胆康启,你满口胡言,却没弄清一件事,禁军虽然出城参与征地事宜,但只是负责维护秩序,无论是户部还是司农寺的官员都无权命令这些禁军,你说不法官员下令禁军打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你既然不老实交待,妄图狡辩,那就怪不得本官了,来啊!拉下去,大刑伺候!”

“大人,大人,小人说错了,是禁军将领下令打人的,大人,您不能屈打成招啊,大人……

“哦,照你这么说,既是禁军将领下令打人,那打人之事就与户部及司农寺的官员无关喽?”

“这……

“这什么?说!是不是户部和司农寺官员下令打人的。”

胡宗愈猛拍惊堂木,凝视着康启暴喝,吓得康启心惊肉跳,刚才他被胡宗愈一诈,仓促之下改口说是禁军将领下令打人,现在势必不能再改口,要不然在这公堂之上出尔反尔,那是找死。

“大……人,是禁军将令下令打人没错,不过……

胡宗愈再次打断他道:“既然不是户部和司农寺官员下令打人的,那你们先围攻朝廷命官,这便是造反了,康启,你带人最先围攻户部官员,而且,就是你最先动手将户部员外郎丁凡推倒在地,还踢了一脚,此事当时有许多运土出城的劳力看见,皆可为征;再者,康启你大概还不知道吧,你安陆郡王府的家丁王二为了将功赎罪,已经招供了,本官倒要看看,你这刁奴还能狡辩到什么时候。”

“大人,小民冤枉啊,小民没有推他,是他自己不小心摔倒的,他向小民索贿在先倒是真的。”

“康启,你先动手殴打朝廷命官,此事本官有诸多人证,容不得你抵赖,至于户部官员有没有向你索贿,光凭你空口白牙说了不算,须有赃银为证才行;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户部官员真有索贿行为,你们只须到本府来告发就是,朝廷如何处治不法官员自有陛下、有太后定夺,岂容尔等越俎代庖?尔等聚起几千之众,于京畿重地闹事,殴打朝廷命官,抗旨抵制朝廷征地,这不是谋反是什么?康启,你招还是不招?”

“大人,小人冤枉啊,小人绝没有谋反之心……”

“来人啊,拉下去,大刑伺候,本官倒要看看,这恶奴嘴硬到什么时候,十八般大刑让他一一尝遍再说。”

开封府的案件看上去与杨逸毫无关联,因为没人知道胡宗愈是他的人,当初他使尽手段控制胡宗愈,为的就是更好地控制京城,现在这枚棋子的价值终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当初赵佶被他拿住死穴,到现在还乖乖的听他摆布,若这次能多掌握一些京中权贵的把柄,将来会有莫大的用处,所以杨逸才决定走这步棋。

但整件事他不会直接参与,所以每天他还是在忙着扩建京城的事情。

章惇用了一招金蝉脱壳迅速完成了征地工作,为杨逸主持的扩建工程扫清了主要的障碍。

杨逸也不含糊,他以挖宝的怪招,六天时间就扒平了周长二十里的内城墙,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速度。

然后就是将扒下的砖土运往城外东北角堆放,由于路程短,进展也非常快,几万人齐齐努力,花几天时间就将原东、北两面的废砖土运完了。

另一方面,城外十里一个山包出动了一营禁军,用炸药将岩石炸开,然后由将作监的工匠凿成条石,用来普路,由于凿石比较费事,杨逸决定大砖青石混用。

具体来说,就是路中间行车马的地方用石条来铺路,两边则采用专门烧制的大砖来铺,比如宽五十米的道路,中间的二十米铺青石条供日常车马行走,两边再各铺15米宽的大砖。

反正大伙都喜欢走中间,二十米宽足够十辆马车并行了。拥塞时,驶上两边大砖铺就的路面也无妨。

这种大砖比砌城墙用的城砖还要大,长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厚度约为15厘米,试烧一批出来后,杨逸让人先将下层的土夯实,然后用大砖铺出四五丈长的路面,以试验这种大砖的承重强度。

他让载重两三千斤的大车在上面反复碾压,期间还不停地往上泼水,模仿雨天的环境。

几天试验下来,这种大砖无断裂、无下沉,地面始终能保持原有的平整,顺利通过了验收。

于是杨逸上表,请求朝廷加开砖窑,专司烧制这种大砖。用这种大砖铺路好处有几个;一是这种大砖比凿石容易,可以加快工程进度;

二是这种大砖规格一制,铺出来的路面更平整,更美观,将来路面坏了,更换起来也更方便;三是青石条铺的路面走多了会变滑,特别是雨天人马行走其上容易滑倒,而用大砖铺成的路面不管你走多久,都不用担心路面变滑。

四是在酷热天气时,青石板路面极为烫热,若是全铺成青石板路面的话,加上城中人口众多,会进一步加剧城内高温。而这种大砖有一定的吸水性,天气再热,它也不会显得太烫人。

杨逸把铺大砖的好处一一罗列在奏疏上,朝廷很快就通过了他的申请,派人到城外加开砖窑烧制。

城内的第一环道在加紧夯实下层路基,因为一环的道路是沿原来的内城护城河建的,护城河两则各有六十米宽的路面,沿河一侧有五米宽的牙道,还要加砌一道护栏,以保行人安全,现在护栏也在加紧砌着。

扩建提举司里,沈清直、司马伯方、苏秀、韦德等人一起走进杨逸的签押房,众人各有分工,但今天却异口同声地向杨逸提出一个问题:人力不够用。

沈清直当先开口道:“大人,咱们手上只有六万劳力,目前有四万人集中在第一环道的铺设工作上,只有两万人用于外城墙的地基挖掘,由于人数太少,进度极为缓慢;将来外城墙修筑时,墙基的大石条要人运、墙砖、三合土的运送、砌砖、夯土都需要都大量人力,光这几万人,这工期要误多久? 再说了,现在农闲时节还好,一旦三月过后进入农忙时节,恐怕这几万劳力也无法保证,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就给咱们几万人,真是处处缺人,处处受掣肘,工期拖得越久,耗费的银子越多,以对民生影响也越大。”

司马伯方接着轰道:“大人,现在正值冬季农闲时节,京畿周边人口密集,就算再征调一二十万人也不成问题,大人,下官不求二十万,你再给个六万就行了。否则这么多情事,下官真是无从下手啊。”

杨逸想了想说道:“这事就由我去政事堂磨嘴皮吧,具体能要来多少人力,现在我也不敢保证。不过,你们也自己想想办法,看看如何节省人力,而又能把事情办好;比如本官觉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