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私生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镆槐丁!

“杨大哥,我这不是字联,我只有上联,请大家来对下联。”

农实秋这个忠实粉丝抢着答道:“易安居士才情天下传,出的上联必定不同凡响,我等洗耳恭听,还请易安居士快快道来。”

这丫的对清娘心有倾慕倒也不多掩饰,只不过他言行举止有度,不像赵明诚那般死缠烂打,而且他性格阳光开朗,这让杨逸对他生不出什么厌恶来。

清娘起身盈盈一福,宛然说道:“探花郎过奖了,奴家实在不敢当,还望各位指教。奴家的上联是:鸿是江边鸟。”

大家一听就明白,这是一副拆字联,看似简单,但要把一个字拆得这么有诗意,却是不容易。

因此对起来便不能太随便,否则意境相差太远,便徒惹笑话了。

大家于是又纷纷开动脑筋思索,水榭外,池塘中,红色的锦鲤戏于莲叶间,风吹荷叶香,鱼泛涟漪闲,这个夏日的午后,因酒成聚,因联成戏,别有一翻滋味。

各人一时没有下联,清娘满带期盼的望向杨逸,即便她本身名传天下,但对杨逸她总有一份盲目的崇拜,总觉得他是无所不能的。

杨逸当然不能让佳人失望,他弹了弹自己身上的绸衣,对清娘眨了眨眼睛。

清娘那双眸子顿时变成了弯弯的月牙儿,嘴角微微翘起,露出两个可爱的小梨窝来。

俩人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旁边的覃子桂看到了杨逸的动作,脱口道:“蚕为天下虫。”

衣披天下者,全靠蚕吐丝,说蚕为天下虫再合适不过。

在众人的夸赞声中,覃子桂不好意思地说道:“这下联是任之兄对出来的,在下实在惭愧。”

轮到沈清直起身敬了大家一杯,才说道:“各位才高八斗,在下也来献献丑,还望赐教,在下的上联是: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清娘情绪兴奋之后,才思泉涌,只听她立即答道:“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农实秋出的上联。

“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清娘立即答下联。

俩人答对极快,而且此联意境之美难以言传,一时间把亭中的气氛推向高潮;甚至三生楼里的一些客人也围过来,静立于四周旁听,妙对一出,便由衷地跟着喝彩;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文化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

杨逸约他们来论文谈诗,虽然不涉及政治,但不知不觉间却迅速地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他要的正是这种效果;要培植自己的根系,最好还是从新人着手,朝中那些身居高位的人,个个是官场老油条,就算能拉拢,也只是一时的利益结合;

而这些新人则不同,他们还没有根基,同样急需有人扶持,一旦杨逸提拔或举荐他们,彼此之间就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根系。

因此杨逸在他们身上花的心机,比在蔡京他们身上花的还多。

第三卷 第296章 抓周礼

八月初一,储君赵捷周岁,绍圣皇后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庆典,百官入宫朝贺;辽国、大理、吐蕃等国使者,受邀一同观看赵捷的抓周礼。

是日,大庆殿中置绣毯,上陈书、笔、墨、纸、砚、印章、木剑、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等。

赵捷性情颇为活泼,由大人引着已勉强能站立行走;在太常寺数百人的奏乐声中,绍圣皇后凤冠霞帔,牵着赵捷从殿后走出,他走路虽然还是高一脚低一脚,但对下面黑压压的百官丝毫不惧,眼睛四处乱转。

看到绣毯上一大堆玩意之后,他顿时按耐不住了,小手一些指,依依呀呀地叫着,绍圣皇后一脸慈爱的笑容,将他引到绣毯边,柔声说道:“捷儿,喜欢什么自己去拿,去吧!”

抓周礼正式开始。

大宋储君赵捷显得有些兴奋,嘴里啊啊叫几声,扭着小屁股蛋就往绣毯里爬,他先抓起一块枣儿糕就往嘴里塞,接着拿起一朵红花咯咯直笑,刘皇后暗暗皱眉,心里非常失望,满朝大臣在看着呢;杨逸也在下边看着,心里那个气呀,恨不得冲上去揍那小子一顿,我看你就知道吃渴玩乐,咦!慢着……

只见那红花在赵捷手里很快被撕成碎片,然后他把花儿一扔,扭着小屁股又开始爬,他先是拿起一把木剑,举起来舞得虎虎生风(其实就晃两下,但杨大官人坚决认为,那就是传说的独孤九剑式)。

接着他另一手拿起一个印章,在绣毯上啪啪乱盖(其实,刘皇后经常抱着他批阅奏章,盖玉玺时都教他怎么盖)。

看到这一幕,不管是刘皇后,还是杨大官人都是大喜过望;殿中百官也纷纷赞叹,嗡嗡的人声惊动了赵捷同志,他抬头望了望殿中百官,这小子不知道是不是担心别人抢他的东西,呀呀的叫两声,便伸出木剑把四周的笔、墨、纸、砚、首饰、玩具等等一齐拨到自己脚下,坐在那么咯咯直笑。

刘皇后高兴得快要晕过去了,赶紧过去把他抱起来,迎接百官的歌颂和赞叹。

这场抓周礼很快传遍大宋,越传越神奇,有的版本甚至传说当时赵捷化身一条金龙,在大庆殿盘旋,天上仙乐阵阵,百官不由自主的大礼参拜。

越是神奇的传说,越是有人喜欢听,赵捷是真龙天子这一点,民间百姓普遍认同。

与此同时,各地更是不断有祥瑞报上来,赵似这个半大孩子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私下和苏颂再次表示愿意退位……

中秋节这天,朝廷举办盛大的仪式,祭奠历年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犒赏三军。现在首轮裁军还没有完全结束,这对稳定军心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沧州方面,刑部尚书何世宽成功招抚沧州叛乱士卒后,朝廷迅速对沧州那么营私舞弊的官员量刑,全部籍没家产,流一千五百里。

何世宽回到京城的时间是八月二十六日。

同日,礼部尚书范纯仁离京,外放淮南东路任经略安抚使。

九月一日,绍圣皇后再次下旨重申,京中诸王不得干预朝政。

九月二日,内侍省都知刘瑗被发配巩县守永秦陵。

只要政治嗅觉稍为灵敏的人都已感觉到,东京上空正在悄悄酝酿着什么,或许,只需要一个恰当的契机,一场巨变就将来临。

明殿坊,苏府。

杨逸和十三娘带着儿子前去探望二老,苏颂年事已高,杨逸会定期给他号脉,并传授一些养生之道,目前他的身体状况还挺不错。

见到十三娘一家三口回来,莫氏欢喜难抑,连忙让人去准备酒席;苏颂逗弄外孙一翻后,将杨逸唤到书房。

翁婿俩刚一落坐,苏颂就说道:“前几日在迩英殿,陛下再次向老夫表露了退位的意愿。”

苏颂说到这便不再言语,双目却紧盯着杨逸,希望从他眼中捕捉什么讯息。

杨逸脸上没有丝毫波动,静静地答道:“此事小婿也略有耳闻。”

由于摄政的是绍圣皇后,大家都明白,赵似的皇位很不乐观,这个半大的孩子本性懦弱,朝中缺少大臣支持,虽然皇室宗亲拥护他,但谁也无法保证他能等到亲政那一天。

绍圣皇后一系列的举措,无不是想将赵捷扶上皇位,这在大宋早已不是什么秘密,抓周礼上在关赵捷种种神奇的传说,更是让风向大变,在一次次的潜移默化之中,人们的心里已渐渐适应了赵捷终有一天登上皇位的这种可能性。

作为权力仅次于首相章惇的苏颂,也感到事情已很难逆转,硬留赵似在皇位上,对赵似本人来说,未必是好事,这只会逼得绍圣皇后不择手段,最终葬送了赵似的性命。

他再次沉声说道:“朝局或将有变,老夫再次警告你,少掺和些事,否则你必将背负后世骂名。”

“小婿明白。”杨逸正色作答;其实他真的明白苏颂的意思,参与这种废立之事,难免会被世人诟病、被史书列为奸佞,像苏颂这种传统的文人,对身后之名非常在意,规劝于他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杨逸还有退路吗?而且走到这一步,他也不想再退了,历史功过由人评说吧!

当初唐太宗也曾行过废立之举,废的是他的父亲,而且杀了自己的兄长和弟弟,按说这应该是受万世唾骂之事,但事实上后世对唐太宗却是同声赞颂;出现这种情形,无非是李世民用文治武功掩盖了自己身上的血腥味,于是人们相信,李世民登基是天命所归;

而再没有人会去想,若是登基的是他大哥李建成,大唐是不是会更加富强。难道没有这种可能吗?有!只是人们不愿再去想像这种可能,这或许也是成王败寇的另一种诠释吧!

杨逸不敢自比唐太宗,但他也不想做‘败寇’,事到如今只有继续往前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