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启大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舰上的火炮,还是一千火铳兵,都肯定能靠为丁一争取到上船的时间。
    当然丁一这种料敌从宽的作战方案,也就导致了张懋私下的报怨:“还想看看那一点八寸的炮,打起怎么威风呢,结果倒好,这一夜别说炮,掷弹筒都没用上,整个入宫的龙骑兵营,三百人统共打了十一枪!”
    但不论如何,这些作战计划,是完全没必要也不应该报与奉天殿上的君臣得知的,因为这会显得丁一对这一夜,也无十足完备的信心。所以张懋在下了殿,得到密报之后,还是很清楚分寸。这一点细节倒教丁一看着他,感觉到比较放心,点了点头举手还礼之后对他道:“那么,此处的防务就移交给你了。”
    说着唤那两个少监过来,教他们听从英国公张懋的调派,这时大势已就,那两个少监能有什么意见?又敢有什么意见?再说张懋虽年幼,但随丁一出关,冰天雪地,铁骑阵中经历过之后,整个人真如一把战刀也似的锋芒毕露,往那里一站,那几百个内侍有什么镇不住的?别说还带着一百龙骑兵。
    丁一站在乾清宫外望了一眼清宁宫的方向,这帐,看起来暂时还得先缓缓,毕竟不论是朝廷还是军方,或是各地的布政使司,很多事务还是要处理的,或者说,许多利益还是要面临重新分配的问题,这些事不弄完,丁某人大约也真的没有空去找孙太后算帐了。
    “叫兴安出来。”丁一冲着那少监下令,不论兴安愿意与否,这当口他也只能老老实实地出来,丁一看着他出来,便向他招了招手道,“走。”并没有过多的客套或是言辞,因为这时节,已然没有必要了。
    不管丁一怎么坚持,张懋却是派了一个班的龙骑兵跟随护卫。
    兴安跟在丁一身后,倒是不卑不亢,但当丁一安慰他道:“好好办差,当今是明主,你想来不至于有王世叔之祸。”丁一说的是王振,英宗一被俘,王振“没于阵中”,结果无论是他的长随还是侄子,都是身死人亡抄家等等。在丁一看来,兴安倒还是比较收敛,没有王振那么疯狂,也没干出那么多得罪士林的事,所以才这么宽慰他。
    “尽赖先生周旋保全。”兴安听着,长揖及地,终于服了软,因为他原本以为自己是完蛋的了。连孙太后丁一都要去算帐,还有谁能保住他?英宗会去保他?那是绝不可能的事,不过听着丁一的话,却就生了一分希望,失了死志的人,往往总是愿意服软的。
    当丁一去到奉天殿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雪白衣袍准备入内时,却听着雄鸡长啼,不禁抬头望了一眼天际,却见第一缕的曙光已划破了天空,朝阳轻跃而出,换了人间。(未完待续。。)
    ps:  半小时候继续,感谢各位一路以来的支持,实在是对不住大家,欠了不少月票债,今天拼一下还几章。

第六章 伤别离(一)【月票还债】
    若说夺门这一夜,尽在丁一谋划掌握之中,那么上了奉天殿,却马上就出乎丁一的意料。
    因为一入殿,就有御史跳出来,弹劾丁一:“丁总宪白衣不冠上朝,非礼!”也就是说丁一没有穿符合他身份的朝服——例如蟒袍玉带乌纱之类,就这么一身雪白儒衫不说,还没带帽子,这不符合礼仪。
    丁一望了那御史一眼,这人是真不怕死么?但还没等他表态,那边于谦已经站出来启奏道:“臣附议,无规矩不成方圆!”
    王翱也出列禀道:“臣附议!”
    于是随着这两位大佬的带头,下面就连接有人跳出来,称为于谦妾的项文曜,当然就第一个跳出附和,然后其他人也纷纷弹劾丁一没穿制服是如何大错特错,引经据典,口水横飞。仿佛丁一没有穿制服的这件事,简直就是灭绝人伦、罪大恶极到得凌迟处斩一般。
    丁某人开始一时有点没回过神来,不过到了这时节,却就明白了,不是这位御史铁骨铮铮不畏权贵,而是朝廷大佬的授意,让他这么来挑起话头,也可以视作是于谦、王翱代表着士大夫阶层利益,要求这搞官绅一体纳粮、收商税的丁某人,履行先前的承诺,退出朝廷中枢,回广西去自己玩自己。
    “有何不妥?”龙椅上的英宗却就开口了,他全然没有刚刚复位,照顾大臣情绪的想法,“在鞑虏营中。如晋一人一刀护一旗,便是这么一袭白衣,生生于鞑虏之中杀出了一个阿傍罗刹的名头来。”这是纯为朋友撑腰瞎扯吧。丁某人当时土木堡也好,猫儿庄也好,都是穿着八品官袍,内着鸡胸甲。
    而首辅陈循也出班奏道:“事急从权,正值堪难,臣以为下不为例便好。”
    老王直似乎是铁了心要捧杀丁一,也颤颤危危出班奏道:“老臣以为。丁总宪有魏晋之风……”
    那边武将列中,石亨本来就看于谦不爽,此时却也就出了列道:“臣以为。若不合于礼,请圣上赐丁总宪白衣不冠上朝之殊荣!”他为的不是给丁一抱不平,而是要开始为了夺门之变这件事,开始邀功请赏了。
    而这一夜适逢其事的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看着石亨出头。这些人或者不通文墨,但对于宦海的关节和时机,那体悟可是透澈得要紧,立时也纷纷出班,来为丁一陈情,说得丁某人不穿制服来上班,跟天经地义一样,不但无错。还得赏,重赏之下。天下忠义之士,才会向丁某人学习,前仆后继,效忠吾皇。
    于谦和王翱就皱起眉头了,有着这么多支持者,恐怕……不,几乎可以确定,丁一必然就不会履行先前的诺言了!看老王直吧,老到真的精力不济,要搞另一个尚书来帮掌部务,他还死赖着不肯退休呢,别说丁某人二十来岁,这时又有这么多人支持,而且皇帝明显也是支持他的。他们两人相互对望之中,都看得出对方面上深重的担忧,因为把搞官绅一体纳粮的丁一放在京师,放在大明的中枢之地,绝对不是好事!两人一咬牙,准备再行弹劾之际,却就听着一个声音响起:“臣之所行,不合于礼,愿受处罚。”
    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丁一居然微笑着上前开口:“国家法度,自当遵从,若可无视律法而赦免,则也可无视律法而加罪,若如此,普天之下,上至高官勋贵,下至平民百姓,人人惶惶不可终日也!臣因今日之错,请辞去都察院左都御史、安全衙门大使之职;关外事了,幸不辱命,今署督大明第二师军务事之职,应也于此交旨;云远之地已暂趋安定,故督云远、云南、贵州等处军务事,兼理粮饷之职,也一并交旨,请圣上择良臣出任云远布政使司及设都司等事;大明现需休养生息,四海大都督府之舰队,也暂无法晒装舰炮,故四海大都督府现时所行,不过巡视东南、西南海域,打击海盗倭贼……臣为国被创甚多,实心力交竭不能视事……荐西海舰队统领黄某署理四海大都督府事……臣乞还骸骨!”
    丁一不单请辞,不单是按着先前答应于谦的条件请辞,而且还将先前所说要保留的四海大都督府之职,也一并辞了。他要乞还骸骨,二十四岁,已经第二次乞还骸骨,申请退休了!
    奉天殿一时间静了下来,真的是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英宗在龙椅上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把推开要推他的曹吉祥,行落抢到丁一跟前,握着丁一的手,极为愤怒地说道:“如晋!汝安能弃朕而去!汝安可弃国而去!朕不许!不许请辞!”甚至英宗还引经据典,“唐太宗有不允世南之辞,今日朕亦不允如晋之请!”
    他所说的世南,是指虞世南,《新唐书。虞世南传》:“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说的就是虞世南年老申请退休,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请辞。
    丁一笑着摇了摇头,对英宗道:“圣上,今圣天子还位,文武大臣无不得力……臣在中枢,实非必要……且臣性跳脱,好作奇思,若事成自是功倍,若事不成,则遗祸甚大,实不宜居于中枢……况自古便道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臣为国事奔波经年,幸能苟全性命,望皇帝垂怜赐还。”
    在旁边的王翱听着,脸上不禁变色,等到丁一说罢,他在边上不顾英宗在前,自是对丁一长揖而下,吓得丁一连忙也长揖还礼,王翱却是说道:“老夫小看天下英雄辈!先前却是以小人之心置君子之腹,于晋公多有腹诽,今自省而不胜羞愧……”
    他这么说,是因为丁一所说的话,请辞的理由,是很诚挚的。例如丁一对自己的评价,说好作奇思,事办成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