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降之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位,清朝,乾隆迫于自己曾经诺言不会持政比康熙长,不得不禅位,相传接着就被饿死了。
陆秀夫念了诏书,里面赞颂了赵宇的丰功伟绩和一片仁心,然后说了他要实现许诺,传位太子,接着又是一大串溢美之词。李越知道历史上被掠到元大都的谢太后很快就死去了,那个元恭帝也只活了几年,当谢枋得到元大都时也已经死了。文天祥的儿子都死去,只有女儿活下来。他们破了大都后,没有人对赵宇说起过谢太后和宋恭帝的事儿,李越有些纳闷,在典礼中悄声问旁边的孙小官人:“没有人说要宋恭帝回朝吗?”那毕竟是个皇帝。
孙小官人吓一跳,左右看看,才极低声音说:“当然有,可谢太后要军兵投降的手诏被袁牧之找到了,登在了中华导报上,印发到了各地。有人给谢太后看了,她说此生带着宋恭帝就住在北方,不回来了。”
李越又问:“怎么没有太后垂帘听政?”历史上杨妃被尊太后,垂帘听政。
孙小官人小声答道:“杨妃说自己才德肤浅,不能胜任,全都交托了官家指认的内阁。”
殿外音乐大作,太子上前,赵宇按照礼仪要求,把国玺玉带等交给他。太子跪拜后,赵宇走下龙椅,众人高呼“太上皇”,李越差点笑出来。赵宇板着脸,走向殿后。前面大臣们接着进行其他活动,比如更改年号,大赦天下等等。
李越还有董义和孙小官人陪着已经成了“太上皇”的赵宇走回寝宫,阿卓已经起床,看到赵宇的礼服,差点哭,忙过来拉了李越的手。
赵宇脱了黑色礼服,大出了一口气,然后指着那一柜子皇袍说:“让人马上给太子送去,日后他长大了可以穿,别浪费了。”
孙小官人忙应了,到外面叫人抬了箱子进来,把皇袍都打包收拾了出去。阿卓紧紧地靠着李越,李越也觉得心里被揪着发疼。
陈桐和魏云等从外面进来,向赵宇行礼,陈桐说:“吾等即刻起身,回北方,在此与官家告辞。”他还没有改口。魏云深深地行了一礼,皱着眉头,眼睛有些红,其他的人也都紧闭着嘴唇。
赵宇也对他们施礼道:“辛苦诸位了。”
陈桐像是平静了一下,才慢慢地说道:“赵官人请放心。”这也是当初在岳麓书院的山亭中初见之下,赵宇让他们组建狙击队,陈桐认下了领导职责后,对赵宇说的。
赵宇走到床边,从一个包裹里拿出他的短剑,这是当初李越做的四把之一,其他的,一支给了陆敏,一支给了叶铭,还有一支给了尹玉。赵宇到陈桐面前,将短剑双手交给他,说道:“我希望有一天,岳麓书院旁,能有岳麓军校,为我中华培育万千将才!”
陈桐双手接了,郑重地说:“定不负君之托!”后面的人一齐行礼,陈桐带着人头也不回地走了。
赵宇又拿出两个小包,递给孙小官人说:“这是玉米,也是粗粮,南北皆可种植,亩产能到三千斤。”孙小官人张着嘴,赵宇指着另一个小包说:“这是冬小麦,亩产也可到两千斤。”
孙小官人手有些发抖,接了过来。赵宇严肃地说:“这两种,虽然都适合北方,但是如果边境不定,就不可在那里种植。”
孙小官人连连点头,“我明白,我明白,吾一定小心谨慎。”如果这样高产的良种落在了蒙元或者女真手里,在没有达成和平的境况下,简直是给敌人送粮食。
赵宇显出轻松的表情:“我该干的都干了,我们明日就离开。”
孙小官人问道:“可还是回宜兴?”赵宇点头,孙小官人说:“那我们几个随君出闽地的,就再送官家……官人们一程吧。”
阿卓开始哭了,李越忙说道:“不要每个人,就你,董义,苏华,方笙,和慧成他们吧,其他人都有事,别打扰他们了。”这一回去,就是最后的任务,他实在没有心力与陆敏走一路,阿卓就够让他难受的了。李越现在明白了人们所说的“放下”是怎么回事,到了生命的尽头,要一样样地放下纠缠,才能走得轻松。他甚至有些羡慕赵宇的冷情了。
赵宇点头说:“好,莫要声张,赶快准备吧。”
正说着,外面气喘着跑进来一个兵士,说道:“官家……太上皇,文丞相请太上皇前往,有人闯宫,说官家不能让位。”
赵宇皱眉,也不换衣服,几个人匆匆地往前面太和大殿上去。到了殿门前,人们马上让开道路,只见皇帝的龙座上,十一岁的太子面露迷惑,文天祥等人都眉头紧皱。两个人站在御阶前,一个是穿着紫衣的苏华的师父,那个老道士,另一个竟然是文老先生。见赵宇进来,那个紫衣老道匆忙一礼后,一抖扫尘说道:“官家!现今灾星现世,一场大难行将到来。关键时刻,官家不能让位!”
赵宇笑了:“你怎么总要和我对着干,当初是谁闯了我登基的典礼,说我不该登位的?”
老道急着说:“官家!此事非同玩笑!”
文老先生也上前一步,行了礼,赵宇忙还礼道:“多谢文公当初相助!”
文老先生面容惨淡,摇头道:“吾得知官家破了大都,以为从此太平,深感当初扶摇子坠驴之喜。”
扶摇子是陈抟老祖,道士,人说他精于相数。他在路上听说赵匡胤登基,高兴得从驴上掉了下来,说天下从此太平了。
文老先生继续说:“吾原说已不用再探问天机,可吾闻官家让位,就又心中不定,卜算求卦探问吉凶。卦象大凶中只一线生机,吾反复掐算,当是应在官家身上。夜观星象,也见灾星临迫,大祸近在旦夕,官家岂能此时让位?岂能置亿万生灵而不顾?”
殿堂里静悄悄的。按理说,应该把人轰出去,可几个大臣刚刚看了那些影像,深觉赵宇的莫测。这个老道陆秀夫张世杰原来就认识,文老先生在临安也有名,他们说赵宇该不让位,也许有原因。
赵宇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位随我来吧。”又对文天祥他们说:“继续。”
老道士制止道:“官家!不可罔顾这泼天大祸!”
赵宇摇头:“吾已让位,出尔反尔实非正道。”
陆秀夫上前道:“吾等可尊君为摄政王。”周围有人附和,这正是他们原来希望的。
赵宇叹气:“既然说是大祸将临,那就该虔诚祈福才是。吾等明日就前往山中,为社稷祈祷,若真有无可避免的灾难,吾等就会在二月初回朝。若无祸患,吾等就此别过。”众臣一片小声议论,一山不能容二虎,如果赵宇是年老退位也就罢了,可他正值壮年,现在退了,的确不该到处乱转,扰乱人心。他如果不回来了,也许就太平些,大家就再与赵宇行礼告辞。
李越则知道赵宇是想先跑了再说,小行星一月中与地球相撞,他们还有十几天,还谈什么二月回朝?
文老先生皱眉掐指,老道也像是在思索,两个人都不再坚持,苏华上来领着他师父去休息,董义陪文老先生回家了。李越虽然过去找了文老先生两次,但现在又不想问他什么了:事情都到这个份儿上了,半个来月后他们就得驾着飞船一冲而去,如果他现在还想着算出能不能活命就显得心怯,太没面子。
次日一天赵宇都在与人们的告别中,李越专心陪着阿卓,可是觉得面对阿卓一个人,比赵宇向几百人告别都艰难。
当清晨再次来临时,他们已经出了临安城。李越抱着还在睡觉的阿卓坐在马车里,孙小官人则陪着孙小郎。这一行有十辆马车,随行的有的是随赵宇出闽地的人,董义,苏华,方笙,袁牧之,慧成慧达,还有慧悟和慧至,老道士和文老先生也在天明前到了宫中,自然也就一路同行了。
这一路阿卓一直粘在李越身边,对他言听计从,从来不吵闹,李越觉得自己快被负疚感折磨疯了,他倒宁可阿卓对他呼喊无理取闹才好。李越原想到了宜兴再与阿卓告别,但赵宇说他们走得太慢了,要求不进宜兴城,直接进山。李越知道离他们计算的日子就六天了,也不敢耽误,于是在路上与阿卓告别,可阿卓含着泪说要送他进山,其他的人都帮腔,李越看着阿卓的眼睛根本无法说不,没办法,只好同意。
没有人愿意留在后面看守马车,孙小官人把马车托付给了路边的小店,一队人走入了山区。出闽地的几个人走过山路,几个和尚轮流背着孙小郎和文老先生,老道士身轻如燕,所以速度也不慢。
入夜他们宿在山中,孙小官人搭起帐篷,生火做饭,方笙吹笛,袁牧之借着火光奋笔疾书。赵宇与慧达谈论着佛学,慧成不知去了哪里。文老先生却与老道士走到火光外的空地上,指点着天空,低声谈论。李越知道那颗小行星已经在陆地可见,虽然微弱得像一个红点。阿卓坐在他怀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